高宏斌/江蘇省句容市教育局局長
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也是科技力和文化力的載體和源泉。教育是人才的源頭,教育系統是人才聚集之地。江蘇省句容市大力實施人才興教工程,不斷優化人才成長環境,打造了一支結構優化、素質優良、績效優異的教師、校長人才隊伍。
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性工作來抓,找準教師隊伍建設的突破口和著力點,努力培養造就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凸顯“關鍵力”。不斷創新工作手段和載體,開辟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強化教師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引導黨員教師增強“四個意識”。推進“雙發展”工程,把教師隊伍中的優秀教師發展為黨員,把黨員中的優秀教師培養成骨干教師。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引導教師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準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和當前教育發展的現狀。成立教職工思想政治和師德建設工作室,實施了“書記項目”——“黨建引領師德”,強化對廣大教師的師德師風教育。深化志愿導學師德實踐活動,完善教師誠信檔案,劃定師德“紅線”,充分發揮家委會作用,做到師德監督全覆蓋。
提升教師能力素質,淬煉“戰斗力”。在教師培訓上注重改革,注重提升培訓的針對性、科學性和適用性,對骨干教師開展個性化培訓,針對全市班主任、學科教師的不同需求,實行“菜單式”培訓,增強教師創新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能力。扎實推進“互聯網+”背景下的“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提高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和水平。承辦省班主任論壇、與名師同行、問道聯盟等活動,聯合《未來教育家》雜志成立蘇派教育家成長研究總基地句容分基地,為全市教師搭建高層次的培訓平臺。注重發揮27個教師工作室、14個鄉村骨干教師培育站的作用,每年進室進站受益的教師達1000多人,推動全市涌現出了一大批省市級師德典型和教學名師,2017年全市有五位教師在國家或省級賽課中獲一等獎。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發“內驅力”。績效工資實施以來,教師發展內驅力不足等深層次問題,嚴重制約了教育的發展。解決這個問題,改革是突破口。我市積極承擔鎮江市“縣管校聘”改革試點任務,在學習外地經驗、深入調研、廣泛征求意見、全面宣傳發動的基礎上,由市政府出臺了《句容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改革從編制管理、崗位晉升、教師流動、績效工資分配等方面統籌推進,強化了教育部門對教師的統籌管理,教師由“學校人”變成了“系統人”,打通了教師交流的障礙,完成了超編學校教師的階段性分流任務,優化了師資配備,盤活了存量,均衡了城鄉師資與校際師資。改革落實了學校的用人自主權,全面推行適崗競聘制度,通過跨學段流動、跨校競聘等措施,讓每位教職工都能通過雙向選擇、競聘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和團隊,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教師職業倦怠、內驅力不足的問題。
突出教師典型選樹,發揮“引領力”。召開以“迎接黨的十九大,做好學生引路人”為主題的教師節慶祝大會,隆重表彰各類師德典型,傳遞教書育人正能量,成就大師,催生大愛,培育大才。開展“尋找身邊最美教師”視頻展播,通過網絡平臺生動展現“校(園)長的一天”“教師的一天”等系列報道,突顯教師心靈之美、形象之美和職業之美,增強教師職業的吸引力。發揮《句容市優秀人才獎勵與引進工作實施辦法》和各鎮助學興教基金的激勵作用,促進了拔尖人才的成長。組織第四批特級后備人員赴高校進行培訓,聘請省教育專家、名師擔任15名重點培養對象導師,邀請李希貴、魏書生、李金池等教育專家來句容講學,提升人才培訓層次和實效。加大對人才的考核,逐步建立淘汰制,讓人才起到更多的引領示范作用,努力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老師不斷涌現的生動局面。
我市教育已全面向內涵質量轉型,內涵質量發展的落腳點在學校,關鍵人物是校長。為此,我們堅持教育家辦學的方向,努力培養有思想、有堅守、有底蘊、有情懷的校長隊伍。
創新用人舉措,選好校長。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擴大選人視野,真正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營造干事創業的良好氛圍。積極推進干部制度改革,注重年輕干部的選用,嚴格校長選拔程序,將教學質量、學校管理作為提拔任用的重要參考依據,通過公開薦選、延長名校長退職年限的措施,真正做到“以教學論英雄,以質量論高下”,讓一批年輕有為的校長走上了崗位,優化了校長隊伍。建立了三批后備干部庫,通過多鍛煉、壓重擔、促創新等手段,強化對后備干部的培養。
搭建發展平臺,育好校長。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促進校長專業發展為主線、以提升培訓質量為核心、以創新培訓機制為動力,針對全體校長開展了任職資格培訓、提高培訓、高級研修和專題培訓,重點抓好校長專業水平和領導力提升,全力加強專家型校長培養。堅持辦好校長論壇,2016年、2017年兩屆校長論壇,在全面準備的基礎上,通過抽簽產生的校長代表分別圍繞“我的教育理想與實踐”和“校園文化與內涵發展”的主題,闡述自己的辦學思想、管理理念和治校策略,詮釋對教育使命的責任擔當、理性思考與創新實踐。專家評委針對發言,現場提出問題,校長即席應答。開展名校長評選活動,充分發揮名校長的示范引領作用。
完善管理機制,用好校長。利用學校管理與發展目標考核,引導校長守住自己的學校,靜下心來謀學校發展,沉下心來抓教學質量,全心全意去提升學校的辦學品位,力求在提高學校辦學效益上有擔當、有作為。充分考慮校長在學校和教育工作中所做的貢獻,按照“多勞多得、優績優酬”原則,保障校長待遇,調動校長們工作積極性。建立重大事項議事規則,對重大事項由黨政領導集體討論決定,以保證校長決策的民主、規范和科學。進一步健全鼓勵激勵、容錯糾錯、能上能下機制,讓有思想、有底蘊、有作為、學校辦學效益高的校長有待遇、有地位、有進步,形成“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良性循環。
領航教育新征程,爭先發展新時代,歸根結底是教師、校長群體的競爭與較量。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打開新思路,創造新機制,形成新優勢,馳而不息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與校長隊伍,培養更多的拔尖人才,為更高的教育質量提供堅強的保障,努力適應新時代對教育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