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靜潔
(海豐縣白字戲藝術傳承中心,廣東海豐 516400)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推進,傳統文化的魅力正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精神文明建設要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堅定文化自信,明晰優秀傳統文化的定位,大力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白字戲具有悠久的歷史,是我國傳統戲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白字戲研究工作對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對我國現代化精神文明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白字戲于元末明初從閩南地區傳入粵東地區,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結合當地的文化、語言、民間藝術而形成的一種地方性的戲劇文化。目前,白字戲依然主要存在于廣東汕尾等地區。作為一種地方性文化,白字戲具有較強的特點與局限性。在開展白字戲傳承與發展研究時必須對白字戲有一個清晰的定位。這就需要我們對白字戲的特點進行研究。
白字戲與其他戲曲品種相比具有一些明顯的特點,歸結起來可以概括為以下幾方面。第一,白字戲用當地方言演唱。這一特點可以獲得當地更多人的喜愛,但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白字戲的推廣與發展;第二,白字戲具有明顯的“半夜反”等特點[1]。也就是上半夜以武戲為主,下半夜以文戲為主。與眾不同的演出形式讓白字戲顯得更有魅力;第三,白字戲的表演形式豐富多彩。目前,白字戲在表演過程中主要用到的表演技巧有身段功、水袖功、指法功、扇子功、水發功、眼神功等等,這些表演技法不只是單純的表演動作,它更是演員刻畫人物的技巧;第四,白字戲的唱腔以曲牌聯綴體為主,以民間小調為輔。在曲調方面,男女并未有明顯的區分。
白字戲作為我國優秀的地方戲曲文化經歷了曲折的歷程,自建國以后遭到多次破壞,同樣也經歷過一段時期的輝煌。在2006年,白字戲被正式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各級政府都在加強對白字戲的保護力度。自此,白字戲的保護工作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時,白字戲也取得了一些驕人的成績。然而,白字戲的傳承與發展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對這些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后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方面。第一,缺乏高素質的編導團隊。第二,缺乏高素質的演員團隊。第三,缺乏高素質的音樂唱腔設計人才。
優秀的劇目是劇種得以繼承和發展的基礎。然而,多年來,白字戲愿意從事劇本編創工作的人才越來越少。文化大革命之前還存在有專業的編劇團隊,而在近二十年來,已基本沒有專業的白字戲編劇人員?,F階段表演的劇目大多是一些傳統的保留劇目和一些移植的劇目,導演也只能靠外聘來完成新劇目的排練。由此劇種自身就缺乏了創新性,不能很好地吸引人們的目光。
演員是戲劇表演的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然而,現階段的白字戲演員隊伍中,能在唱做念打全面發展的演員缺乏,存在嚴重的人才匱乏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老一輩優秀的表演藝術家已經無法再登臺,而能全面發展的年輕演員寥寥無幾。這一問題的存在嚴重影響著白字戲的傳承與發展。
音樂唱腔是劇種的靈魂。白字戲的傳承與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音樂唱腔設計人才。傳統劇目再優秀的樂曲旋律也不可能一成不變地在新劇目中重復套用。白字戲要真正實現傳承與發展必須與時代接軌,積極迎合當代文化,依據傳統曲牌編寫新的音樂曲調和唱腔。然而現階段高素質音樂唱腔設計人才的奇缺嚴重影響到新曲目的誕生與創作。
對以上問題進行仔細分析后,我們可以發現當前影響白字戲傳承與發展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才的匱乏。這一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從業人員福利待遇較低致使人們對從事白字戲工作的興趣較低。
解決白字戲的繼承與發展問題,首先要解決工作人員的福利待遇問題,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參與到白字戲的學習與工作中來。當前,白字戲從業人員的主要的經濟收入為基層城鄉商業性演出所得。事實上,這樣的商業性演出隨著時代發展也在將逐漸萎縮,乃至消亡。白字戲從業人員的生存成了制約白字戲發展的重要因素[2]。對此,相關管理部門與各個白字戲演出團隊必須積極創新商業演出模式,獲得更多的支持資金,為白字戲工作人員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讓工作人員不再為生活擔憂,投入更多的時間在技能訓練上,從而實現演出水平的提高。
對此,建議當地政府必須加大對白字戲的扶持力度,將白字戲打造成一個水平較高的地方文化特色品牌,通過對外演出、交流學習等方式積極為世界呈現白字戲獨特的魅力,從而進行更優質的商業演出活動。
白字戲的傳承與發展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人才類型可以歸結為表演人才、編導人才、音樂唱腔設計人才。對此,相關管理部門與各個表演團隊需要積極配合起來,共同培養高素質的人才。當然,不同類型的人才在培養過程中所側重的點也不盡相同。
第一,表演人才的培養。表演人才是白字戲演出活動的基礎。豐富的表演形式要求表演人員必須具備較好的表演技法,而較高水平的表演技法必須要求從業人員保持長期不斷的訓練。對此,相關管理部門可以和當地教育部門合作,為一些熱愛白字戲表演的學生開設相關課程,有條件的情況下通過創辦白字戲曲專業學校,從而達到培養專業性人才的目的。
第二,編導人才的培養。好的劇目是戲劇演出能否取得成功的基礎。對此,必須加強白字戲編導人才的培養力度。一臺好戲必須具備的條件是:優秀的表演形式能與時代相結合,反映現代人的生活狀況,吸引現代人的目光。對此,白字戲編導培養除了必須加強白字戲專業知識的培養外,還需要注重培養編導人員的創新能力。
第三,音樂唱腔設計人才的培養。白字戲本質上依舊是一種音樂形式。音樂唱腔是戲曲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一個劇種的靈魂。音樂唱腔設計人才的培養除加強人才的專業能力、創新能力外,還需要讓學生接觸更多的音樂形式,研究音樂理論,繼而將其有機融入到白字戲新曲目的創作過程中。音樂本身是沒有界限的,通性相融的,白字戲尤然,在音樂唱腔的繼承與發展中必然也不能被固死在特定的范圍內。
理論是人們對一門藝術全面認知的基礎,是藝術形式傳承與發展的重要依據,同時也是提高白字戲水平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對此,相關管理部門必須加強大白字戲的理論研究工作。組建專業團隊對白字戲的經典曲牌、劇目、表演技法、音樂唱腔等內容進行系統的整理,建立健全的數字化管理庫,對重要音樂資料進行保存[3]。為白字戲優秀的表演藝術的傳承與理論研究工作提供充足的材料。白字戲的理論研究成果必須能夠及時呈現給相關從業人員面前,加深從業人員對白字戲藝術的理解與認知,使其更好地在舞臺上進行表演。同時,理論研究必須與人才培養的教學活動相結合,使學生在接受專業教學的同時,在更深層次上把握白字戲的理論知識,為劇種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白字戲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白字戲的傳承與發揚是我國精神文明建設必不可少的內容。對此,相關管理部門必須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對白字戲形成一個更為清晰的認知,在具體的工作中加強白字戲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導白字戲走出現有格局,向著更大的市場前進,通過品牌建設、人才培養等一系列措施加強白字戲的傳承力度與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