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華
(陜西省商洛市群眾藝術館 陜西 商洛 726000)
現如今,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基本的物質需求,同時對精神生活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因此,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在精神上的更高需求,社會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活動下鄉也辦得越來越紅火。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同當地的群眾文化活動相結合,以有效促進我國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了改良地方群眾的生活質量和加快推動十九大報告提出的文化建設方針,下面通過新時代下群眾文化活動的現狀以及時代價值,并根據提供的管理創新方法進行研究。
群眾文化活動是指人民群眾自發舉行的帶有文化色彩的各式各樣的活動,群眾文化活動便是群眾對于當地文化的一種繼承與發展。群眾文化與其他文化活動的不同之處是群眾文化具有鮮明的群眾活動特色,其定義范圍十分廣泛,能夠將最基層的群眾文化活動傳承下來。而群眾文化的開展,不僅有利于促進當地民風民情,而且有利于幫助其他類型的文化得到發展。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目的就是讓更多的群眾參與到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當中,能夠弘揚主旋律,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社會,能群眾夠真正的做到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推動中國的主流文化進步,促進文化產業鏈發展。并且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空間十分廣泛,在各種場地基本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例如,學校操場、社區空地、公園、廣場等場地。
社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人民大眾,而開展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加強組織群眾的基本管理模式,從而能夠促進社會工作的發展。同時,社會工作和群眾文化活動都應堅持以人為本,為人民服務的原則,從社會人口學角度分析,一旦社會認可基數擴大,勢必會增加社會管理的工作難度[1]。中國是一個人口數量龐大的國家,人民數量正呈不斷增加的趨勢,而社會工作的難度也在不斷增加,同時也對社會工作形成了巨大的挑戰。但是,群眾文化活動能夠為社會工作的發展提供借鑒意義,因為群眾文化活動是人人都能參與其中的一項活動,能極大促進群眾的組織和管理能力,群眾往往參與熱情也很高,十分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當群眾已經有了經常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經驗時,在此基礎上,他們就能夠主動地參與進社會工作中,這樣便能夠減輕社會工作的壓力,并促進社會工作的開展。
傳統文化是什么?其實對于廣大群眾來說,就是扎根于時代背景下最真實的人民特色活動的展示。開展各式各樣的群眾文化活動,不僅能夠豐富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還能夠陶冶情操,塑造高品位生活。并且,這種能真實反映群眾生活色彩的文化活動,還能夠引領并塑造良好的社會風尚。不同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會帶有當地的文化印記,而這種反映當地色彩的群眾文化活動,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傳承發展,能夠推動當地社會文明進步,促進傳統文化發展[2]。
今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化的進程在不斷加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點也在不斷突顯。而群眾組織開展的富有生活特色的群眾文化活動,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豐富文化市場,而豐富的文化市場,既有利于中國文化的發展,又能帶動當地經濟快速發展[3]。文化對政治經濟起著一定的反作用,因此文化的發展,可以利于促進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推動發展這種具有靈活性,趣味性的群眾文化活動,能夠釋放群眾的生活壓力,保持心情愉悅,這樣也能夠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發展。
上述已經分析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從中可以看出,群眾文化活動對社會的繁榮穩定是非常有意義的。而在如今的時代發展背景下,中國部分地區的群眾文化活動仍然十分滯后,沒有體現出與時代的發展同頻共振。因此,如何用創新的方法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模式進行改善是十分必要的。具體呈現于如下幾個方面:
1.活動組織形式創新
一個企業是否有效率取決于企業的組織形式,而群眾文化活動開展的是否順利,也取決于其組織形式。現如今,在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形式有缺點的前提條件下,應該創新其組織形式,將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成員,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例如職業、健康狀況、年齡、知識含量等,還可以將群眾文化活動按照不同的活動類型進行分組。這樣多元的分組方式,更能夠彰顯出群眾文化活動的多樣性,有效調動他們的活動熱情,能夠積極地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推動群眾活動能夠得到大家的支持,發揮出時代價值[4]。
2.活動內容創新
當前,群眾文化活動大致是圍繞著特定的主體以及特定的形式而展開的,但這些活動多數文化氣息不足。因此,可以對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進行創新,在現有的活動內容基礎上,可以將社會文化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群眾文化活動中。組織者還可以根據當前的流量導向和熱門話題開展文化活動,鼓勵和引導群眾積極參與其中,提高自身的思想文化素養。
3.管理模式的創新
創新管理模式也是提升群眾文化活動的一個重要部分。今天,多數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模式還不健全。一個好的管理組織,首該先應健全管理模式,并且在現有的管理模式下,增強開展活動的創新活力,讓群眾都能有效參與到加強管理模式創新中。同時,吸引、借鑒國內外成熟的組織管理模式,以豐富國內的群眾文化活動內容,優化群眾文化活動領域的管理模式。
1.技術更新
進入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在各個方面都發揮出了巨大作用,而在新時期的群眾文化活動中,信息技術依然能夠在群眾文化活動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網絡信息技術、新媒體信息技術等。通過使用網絡信息技術,可以將全國各地的群眾文化活動結合在一起,創新本地的文化活動模式,能夠了解到全國各地的群眾文化狀況,對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素質水平極具有借鑒意義。同時,可以利用新媒體信息技術,使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更加豐富多樣,在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管理水平,更可以發揮出群體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
2.制度完善
一個良好的制度是成功的一半,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也是如此。通過建立起完善的群眾文化活動制度,可以使群眾文化活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能夠為群眾文化活動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從而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質量,促使其高效運轉。完善的制度能夠帶動群體文化的管理,以有效促進群體文化活動的發展。
3.人才培養
當今社會中,各領域都迫切需要相關人才以實現高質量發展,而群眾文化活動也不例外,因此人才的培養在未來也會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的中堅力量。在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過程中,要不斷提高人才的思想道德建設,以便他們能深刻領悟到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意義,同時踴躍參與各項培訓活動,使他們的管理能力、技能都得到全面提高,從而促進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水平。
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創新不僅僅在于組織以及技術,更在于理論上的創新。在群眾文化活動中構建具有創新特色的理論體系,為新時代下的群眾文化活動添磚加瓦。實現理論創新,首先要做到以下兩方面:
首先,樹立新興文化理念。堅持創新理念,如果沒有創新意識,便做不到持續開展大眾喜聞樂見的群眾文化活動。在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秉持以人為本的活動理念,從活動方式、活動內容以及活動制度建設等方面著手,以規范化、制度化、理論化等為目標,堅持集思廣益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其次,理論理念與應用理念相結合。需要從實際出發,將理論創新與各種活動相結合,要能夠明確區分各種文化與群眾文化活動的共性與個性之別,建立健全的理論體系,以理論指導實踐,推動中國群眾文化活動的發展[5]。
卓有成效的組織能力能夠為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添磚加瓦。通過長期調研分析,其組織創新應該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首先,組織方式。組織方式即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模式,組織方式的創新也就是指需要通過獨具特色的組織管理方式增強文化活動對群眾的吸引力,使他們能夠積極參與到群眾文化活動中[6]。
其次,實施方法。需要在實施方法上進行創新,例如,匯報式、舞蹈式、演出式等,爭取將文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
弘揚傳統文化一直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重要要求之一,而群眾文化活動是傳播傳統文化的有效方法。參與群眾文化活動,能夠提升群眾的文化素養。以上通過對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分析,得出如下幾方面:首先,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利于促進社會工作;其次,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最后,群眾文化活動有利于促進中國社會經濟增長。群眾文化活動管理模式研究結果如下:群眾文化活動創新包括策略創新、機制創新、理論創新、組織創新四方面,開展創新可以使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更高效,也可以使群眾文化活動能夠真正發揮出時代價值。因此,新時代下,需要大力加強群眾文化活動建設,從不同層面開展創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積極為將來中國的文化建設貢獻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