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利敏
(信陽師范學院圖書館 河南 信陽 464000)
高校圖書館的使命是為高水平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提供充分的信息保障。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趨勢,圖書捐贈成為高校圖書館彌補經費不足,豐富館藏,緩解圖書供求矛盾的重要途徑。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圖書捐贈普遍存在一些問題,究其原因是人主體性發揮的問題,因此,高校圖書館捐贈管理運用馬克思主義主體論思想進行優化,就具有現實必要性。
什么是“現實的人”?馬克思指出:“不是某種處在幻想的與世隔絕、離群索居狀態的人,而是處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人。”[1]也就說,馬克思從人們的社會存在、從人們生存和發展的物質生活條件和物質實踐活動中去考察人。以此為基點,提出“人的類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覺的活動”“人的本質是人的真正的社會聯系”[2]的思想理論。指出了人之所以為人,區別于動物最根本的特性在于人是實踐和創造性的動物,由此確立人在整個世界中的主體性地位。
馬克思十分重視人的需要,將它稱之為“人的本性”,認為需要是人活動的內在驅動力。就如他所說:“任何人如果不是同時為了自己的某種需要和為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3]“凡是有某種關系存在的地方,這種關系都是為我而存在的。”由此可以看出,在實踐中不同于動物的消極被動,人是按照自己的本性——需要,自主地選擇對象,設定活動目的,進行勞動實踐并發生各種社會聯系,能動地創造性地作用和改變外部世界。
人作為一種現實的有意識的存在物,有各種需要,這些需要的滿足依賴于他之外“充實、表現人自己的本質所不可缺少的”對象。因此,人在處理自己同外部世界關系的對象性活動中,表現為人對外部世界的依賴和掌握。也就是說,現實的人在實踐活動中所表現出的主體勢作用必須以給定的、現成的世界為前提和基礎。就如列寧所說的“人在自己的實踐活動中面向客觀世界,以它為轉移,以它來規定自己的活動”。[3]因此,主體人滿足自身需要的活動歸根到底建立在社會條件基礎之上,具有社會歷史性。
受傳統“公益事業政府辦”思想的影響,我國高校圖書館發展爭取社會力量幫助的不多,捐贈服務仍處于初步發展階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沒有充分認識到社會捐贈對圖書館發展的可行性、重要性及價值;二是大部分高校圖書館缺少主動爭取捐贈的理念與意識,多被動接受捐贈,再加上自身宣傳力度不夠,無法吸引社會各界捐助。高校圖書館面對這種現狀應主動出擊,開闊思路,創造條件,積極爭取更多的社會援助和支持,緩解經費壓力,推動圖書館事業穩步發展。
正如馬克思所說:“正像社會本身生產作為人的人一樣,人也生產社會。”[8]高校圖書館館員作為整個高校圖書館管理活動的主體,對圖書館的建設和發展起主導性作用。特別是對于捐贈管理,由于涉及篩選、接收、登記、加工、分編、回執致謝等多個環節,更需捐贈管理人員具備較高的專業素質、較強的責任心,這就需要圖書館根據崗位職責要求,合理配置人才資源,同時,根據相應管理人員的知識層次,確定培養目標,通過自學、定向培訓、參觀學習等方式不斷完善知識。
明確捐贈原則。捐贈原則是保障高校圖書館捐贈工作有序、健康運行的前提和保障。一是要明確捐贈內容。高校圖書館要積極利用校報、廣播、網站等媒介對外宣傳,大膽“說出”需求,這樣一方面可以緩解捐贈者由于對圖書館藏書現狀缺乏了解所導致贈書的數量、品種等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捐贈管理人員工作效率。二是捐贈活動要具有長效性和針對性。要將捐贈活動做成一項常規性基礎業務,根據本館的實際情況,動態性的變化捐贈主題,控制捐贈內容,這樣有助于搭建與捐贈者之間的交流平臺,提高捐贈者對館藏捐贈需求的認知,滿足其捐贈者的服務需要和情感需求,確保捐贈質量和捐贈的持續長效穩定。
規范捐贈工作流程。規范的捐贈工作流程既為保障捐贈工作健康、有效保駕護航,也保障了捐贈者的捐贈熱情。一要設置專人及時管理。由于捐贈涉及圖書的評估、驗收、登記、加工等一系列工作,設置專人負責管理有助于保證工作效率。二是動態公示捐贈信息。利用圖書館主頁、館內電子資源動態展示捐贈進展與成果,使捐贈者及時了解捐贈圖書的去向和利用情況,也使圖書館和潛在捐贈者間建立彼此信任的橋梁。三是對捐贈者進行回敬與表彰。這既是對捐贈者必要的尊重和鼓勵,也為圖書館繼續接受贈書創造了理想的環境氛圍。
拓展捐贈宣傳渠道。對高校圖書館來說,宣傳方式的組織、媒體的調動對獲得捐贈非常重要。除了及時回贈捐贈者榮譽證書、感謝信或紀念品等常規形式表示感謝外,通過新聞渠道不定期公布贈書者名單、舉辦贈書展覽、宣傳捐贈人所感和奉獻精神,對較大的贈書機構和單位舉行贈書儀式、拍成影視進行播放,讓捐贈者感到圖書館的誠意,進而為圖書館提供更多的捐贈資源。
高校已有的捐贈主體,主要包括高校師生、圖書出版發行機構、普通社會民眾、民間團體等,這些捐贈主體有以下特征:一是擁有良好的文化素養;二是擁有較為雄厚的經濟實力;三是有立足于自身,擴大影響力的需要。不同的捐贈主體其捐贈動機各不相同。因此,拓展捐贈途徑需立足現實,對不同群體人的需求進行分析,提供個性化捐贈服務,吸引更多的捐贈者加入捐贈隊伍。
捐贈作為高校圖書館事業蓬勃發展的重要來源與渠道,盡管現階段還存在著諸多的缺陷與不足,但只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通過圖書館自身的不斷探索和努力,就會吸引更多的社會團體和捐贈個人加入高校圖書館捐贈行列中,形成良性循環機制,推動圖書館圖書捐贈邁上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