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卓群
(湖南司法警官職業學院圖書館 湖南 長沙 431000)
當今時代,科技進步日新月異,共享單車、無人超市、網約汽車等“互聯網+”的運營模式應運而生,改變了人們的思考模式與生活習慣,推動了我國經濟與科技的進一步發展。在此背景之下,傳統的高校圖書館服務模式已不能適應當前年輕人的閱讀需求與習慣,高校圖書館變革創新呼之欲出[1],“互聯網+圖書館”成為探索圖書館新運作模式的主方向,諸如目前移動圖書館、kindle電子閱讀、掌上閱讀等新模式的推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年來,由于互聯網的迅猛發展,現代閱讀方式隨之興起,越來越少的年輕人會使用傳統紙質文本閱讀,此類純文本閱讀已變為讀者的次要選擇,說明傳統紙質閱讀的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高校學生的全部閱讀需求。同時,由于信息的爆炸式傳播,閱讀的快速化、淺性化、信息承載介質的攜帶方便性成為一種必然需求。針對高校學生對巨大信息流應接不暇,難以篩選有用信息的情況,如何從信息流中“突出重圍”成功吸引年輕人的注意力成為高校圖書館運營的關鍵。
微信的便捷性可以使讀者無須進入圖書館一一翻閱,足不出戶即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的相關功能了解其偏好書籍的內容簡介、借閱情況、大眾評價等。微信的互動性則可以讓讀者與高校圖書管理員進行無空間限制的雙向交流,同時,也方便圖書管理員進行相關數據統計,根據讀者的閱讀需求,及時調整購書類目,更加貼近讀者需求,從而進一步提高讀者與圖書館的黏性。微信內容的方式多樣性則可以補充、豐富紙質書面宣傳活動,使圖書館相關宣傳得以在大量信息競爭中脫穎而出,提高讀者進入圖書館的頻率與借閱量。
自43年前第一部手機的誕生開始,手機從奢侈品逐漸演變成為人們日常的生活必需品。目前中國市場的手機普及率達到了97%,智能手機普及率達到了72%,智能手機各種各樣的新功能層出不窮,同時價格區間的多樣化使得智能手機在高校學生中高度普及。另一方面,從近幾年社交趨勢可以看出,微信用戶與日俱增,跨越各個年齡層。目前微信活躍用戶近10億人,公眾號服務基于此平臺產生,具有得天獨厚的巨大用戶基礎與便捷性、互動性,完全滿足“互聯網+圖書館”運作模式的條件。以某高校為例,調查發現該校99%的學生在使用智能手機,且全部下載了微信軟件[2]。顯然,使用圖書館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具備必要的硬件基礎。
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大約有85%的高校圖書館建立了屬于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而且這些公眾號大都使用高校的名字作為微信名稱,加上所在學校的?;請D案。本文隨機抽查某高校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關注人群,經過詳細數據統計與分析,發現該部分用戶群體呈現以下幾個特點:關注人群主要是經常來圖書館借書或者閱讀、自習的學生;關注人群中性別占比情況女性讀者大于男性讀者;關注人群普遍為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關注人群中學生班干部占比較高。
這些特點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該高校微信公眾號運營情況未達到理想狀態,吸引的群體仍以原有的固定讀者群為主,并未吸引到該固定讀者群之外的人群。
目前雖然微信公眾號服務類平臺中有視頻聊天的功能,但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圖書館微信公眾號平臺并未啟用該功能。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僅體現在信息的單向輸出方面,即定期(或不定期)推送與學生相關的文章與資訊,諸如自習室余位信息、學術信息報告大會、志愿者招聘等,并未體現出該平臺可以互動交流聊天的優勢,導致師生的參與度較低,熱情活躍度不夠,長此以往,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的吸引力將大大降低,無法吸引關注者點擊瀏覽公眾號內相關內容,高校圖書館的轉型與創新也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3]。
雖然很多高校圖書館的微信服務都提供特色服務模式,而且能夠與本校發展特色相呼應,但是依然存在創新性不夠、與其他高校微信公眾號的頁面設計與發布內容高度趨同的情況。據相關調查,高校圖書館的公眾號大多都包含常用圖書館、云閱讀和我的圖書館這三個模塊,甚至連子頁面都一模一樣,同質化現象突出,缺少創新設計,因此無法調動師生的使用熱情,提高老用戶群打開公眾號的頻率,吸引新用戶群就更無從說起。
高校的廣大師生不僅需要查詢圖書資源,相當多的時候例如在教師專業論文寫作、學生設計畢業論文等情況下,還需要查詢檢索部分非圖書資源,如期刊論文等相關資源,但仍有很多高校圖書館并沒有推出電子資源查詢這個模塊,導致師生的檢索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微信公眾號的服務創新并沒有滿足覆蓋用戶的真正需求。從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形式來看,高校的電子書和數據庫形式非常多,電子資源的數量也逐漸增加,逐漸向數字型圖書館轉變。因此,高校應該在圖書館微信平臺中加入電子資源,這樣不僅可以滿足用戶的多元化需求,還可以推動圖書館數字化的發展進程。
據高校微信公眾平臺服務狀況調查結果,有65%的用戶表示沒有使用過微信公眾平臺服務,35%的用戶表示沒聽過,表明微信公眾平臺的受眾群較窄,應當引起高校圖書館的重視。很多讀者都表示不太了圖書館微信服務,有些人甚至覺得開通圖書館微信服務與自己關系不大,這些情況表明應該進一步加強高校圖書館在微信公眾服務的宣傳和推廣,加深讀者的認識,提高微信公眾平臺的使用率,切實彰顯微信服務平臺的使用價值[4]。
在我國高校圖書館中,大多沒有體現出微信服務的互動優勢。雖然高校圖書館微信平臺中有視頻聊天等功能,但是并沒有很高效地使用這些功能。很多高校都在資訊模塊發布與學生相關的服務信息,比如說自習室余位信息、成員納新信息和學術信息報告等,添加這些內容可以提高師生參與圖書館微信平臺的積極性,但是由于多數高校將這部分內容作為主要推送信息,并沒有給予師生交流的機會和平臺,致使師生的參與熱情漸漸冷卻。
雖然很多高校圖書館微信服務都提供了特色服務模式,且與本校發展特色相呼應,但依然存在很多高校微信頁面趨同的情況。圖書館同質化現象太過嚴重,缺少創新設計,因此師生使用微信服務平臺的熱情也無法得到提高。
高校圖書館中具有多樣化的信息資源,但是圖書館對這些信息資源的處理只是簡單的堆積,并沒有對圖書館的信息資源進行加工和整理,管理措施沒有達到預想的效果。由于我國高校的圖書館部門較多,且各部門之間缺少有效的溝通,這就導致圖書館的信息資源管理比較散亂,讀者在使用微信平臺傳遞信息時就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真正達到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
目前,高校微信公眾平臺仍處于發展建設中,其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進步,不斷擴大服務范圍以及功能。高校圖書館應不斷順應發展進步的形式,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現有有利優勢,提升高校圖書館的影響力和知名度,豐富圖書館的服務形式,努力提高高校微信平臺服務水平。
關注圖書館微信公眾賬號后,用戶的信息就會被分組進行管理。這樣在推送信息過程中就可以根據用戶的借書記錄發送符合讀者需求的信息,向用戶推薦他們感興趣的資訊,進而提高用戶的興趣度,點擊率提升才會有微信服務平臺的關注度提升。
在高校圖書館微信賬號中服務功能是其核心,圖書館對用戶信息進行分組管理后,可以結合讀者的學習目的發布相關公告和資源。因此圖書館信息的推送要切實地因人而異,為廣大用戶提供符合需求的信息資源,確保用戶能夠接收到實用的信息[5]。讀者在享受微信的服務功能以后,才會增加使用微信平臺的頻率,高校的圖書館微信平臺使用率自然也會提升。
高校圖書館要想提高服務水平,就要不斷完善微信公眾平臺存在的不足,豐富微信平臺功能,使讀者能夠在微社區進行在線交流和溝通。圖書館管理員和用戶實現實時無障礙的溝通交流,這對圖書館加強微信平臺服務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高校圖書館在微信平臺根據讀者閱讀數據進行針對性的信息推送之外,還可以構建一種信息共享的新模式,即建立高校圖書館與用戶交互式的信息共享機制。由于現在信息傳遞越加便捷,高校用戶的接受、使用能力較強,這就為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機制的建立提供可能。同時,信息資源收集整理發布的加快也為信息共享提供便利條件。
微信公眾號是高校圖書館今后數字化發展的重要途徑,而開通微信公眾號服務平臺則是一項必然趨勢。加強圖書館微信服務運營,既可以吸引更多的讀者,通過為廣大師生提供更全面和貼心的服務,從而發揮出圖書館的真正作用,引導公眾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又可以通過提升微信服務內涵,利用微信平臺做好高校圖書館服務的創新工作,最終促進圖書館的數字化進程。
因此,高校圖書館可以從增強信息推送的針對性、豐富微信平臺服務功能和與讀者加強溝通這三方面入手完善微信公眾號平臺的服務,為用戶提供更多有價值的信息,吸引更廣闊的讀者用戶群,擴大圖書館的輻射范圍,為高校的圖書館轉型與創新提供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