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龍
(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融媒體中心 安徽省 安慶 246200)
近些年,隨著自媒體與新媒體的不斷發展改革,傳統傳播模式慢慢被更新換代;同時,隨著居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平時的物質要求、情感需要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而對新發展的融媒體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質疑。要求和質疑主要來源于節目的制作與主持人的定位,關于節目的制作是否迎合現代社會觀點,是否抓得住觀眾眼球;關于主持人是否有具備應有的應變能力與語言技巧,是否能獲得觀眾的認可,對于主持人來講,這無疑是至關重要的。在融媒體時代,不論是市級還是縣級的電視臺主持人來說,迎合時代發展,找尋自己的正確定位,才是實現自我能力和價值的必然渠道。
首先“融媒體”它是一個理念。理念核心是以發展為前驅、以揚優為手段,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不斷融合改革下,將各自優勢發揮到極致,從原本單一競爭力轉化為多媒體共同的競爭力,將之前的為“我”所用,轉換成為“我”服務[1]。“融媒體”不似原來的傳統媒體作為一個獨立實體存在,而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將互聯網、廣播、電視、報紙等有共同點、存在互補性的不同意義的媒體,在內容、宣傳、人力等方面進行全面的融合,實現媒體間的“內容兼容、資料通融、利益共融、宣傳互融”。簡而言之,“融媒體”是一種信息共享,通過媒介屬性進行信息融合傳播的新型媒體,打破了傳統新舊媒體間的界限,將信息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實現最大化。
經過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不斷磨合、發展改革,新型的融媒體出現。但針對縣級臺主持人所具備的專業優勢卻在不斷被弱化。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使得主持人在門檻這個問題上要求顯然沒有之前的嚴格,融媒體中所要求的創新、先進、敏銳,很多是縣級臺傳統主持人不能具備的技能,所以導致很多縣級臺進行“大面積撒網抓魚”,但又因為無門檻的進入使得很多平臺主持人進來后會在內部形成競爭[2]。在2017年,封面傳媒主辦的“大數據與智媒體”活動在成都舉行,活動有人工智能機器人的全面加入,人工機器人不僅可以定期撰寫新聞稿件,還能擔任縣級臺主持人的角色進行新聞播放,這一活動的創新無疑對傳統的媒體主持人帶來不小的沖擊與影響。機器的使用,一方面展示了我國科技的進步;另一方面,機器人可以幫我們減輕工作負擔。在融媒體時代,縣級臺主持人應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技能,學會如何自如對機器人進行操作,提高自身的主持水平、應變能力、節目質量。
新媒體時代,很多縣級臺的主持人將目光放在了如何創新、如何改變節目技巧、改變話術的上面,卻忽略了自身基本功的練習。就跟我們在高中時代做數學習題一樣,你沒有扎實的基本功底,即便告訴你原題目要創新,掌握不住基本技巧,依舊不能在原地進行創新。對于一個主持人來講,一口流利標準的普通話是主持人最基本要求;如果還擁有一副極具特色的嗓音,無疑是為自身添磚加瓦。但部分主持人往往只靠在學校中的基本功練習,或者依靠先天條件,自認為基礎扎實,但在節目主持中漏洞百出,即使想法再創新,沒有良好的專業能力依舊只能故步自封。隨著人們素質普遍的提高,觀眾的普通話水平更是越來越高,除了會關注這個主持人的專業能力之外,還會重視節目的質量。而節目的質量與主持人的水平往往是相互聯系的。如果兩個方面,一面都沒有,那么作為主持人就應該更加務實的去提高自己的基礎專業能力。
部分縣級臺的主持人基本功不扎實。現在很多節目的主持人,入職之后,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去用心學習;尤其是覺得在縣級臺,沒必要學那么多,畢竟是吃“青春飯”的,如果不能被觀眾關注,也就沒有什么可以學習的。這種思想上的懶惰往往會毀了一個主持人。就算是在縣級臺中也存在不同的節目組,縣級臺主持人可以跟隨或者參與其他節目的制作,比如外出新聞采訪等,可以多在不同節目中找尋自己的職業定位。融媒體時代的發展條件下,不是將舞臺縮小,而是將舞臺無限擴大;只有抓住眼前機遇,順應媒體發展,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能力,才可能從地方臺中脫穎而出,創造出更大的價值[3]。
每個縣級臺都有屬于自己的制度與規則。受制度與規則的限制,往往一些有想法或沒想法的主持人,被局限在一個特定的工作中;不能過多參與節目的策劃,往往就會錯失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
不論是縣級臺還是地方臺主持人出現沒想法的情況很常見,大多數的主持人長期處于一個工作狀態,面對固有的工作流程形成了不變的工作模式,面對所采訪的群眾或是人物等只是針對內容做稍微的變動,但不會越過固有模式。而融媒體時代的沖擊,打破了這一傳統模式,對主持人有了新的挑戰。對主持人而言,打破傳統模式,應在想法上做改變;如果自己不能對想法進行創新,就應多聽一下旁人對節目的想法,并將這些設定加入節目中。電視臺可以鼓勵觀眾想法的提出,根據想法針對節目進行新的策劃。主持人也加入節目策劃中,一方面可以在主持節目時更加得心應手,另一方面在無形中提升了自己的專業能力,以及其他方面技能的提升和發展,也有利于之后向策劃主持人轉型[4]。
融媒體時代的發展對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媒體節目只是要求節目順利播出,不出差錯就好。新型媒體要求主持人要全面發展,不僅要對現場節目全面掌控,還要考慮到網絡直播的現實反應,所以縣級臺主持人在作新型節目時,要對新加入的科技、網絡直播進行全面的分析。主持人要明白,線上的網絡直播可能會有上萬人觀看,可以將自身才華、專業素養展現的淋漓盡致。如近兩年很火的湖南電視臺節目《我是歌手》。它每一季的播出,觀眾都發現會有不同的歌手主持節目,讓觀眾了解到:原來我所認識的歌手不僅會唱歌還會主持。在《我是歌手》最后一期的網絡同步直播中,主持人的現場應變能力與掌控全場的能力更是體現地淋漓盡致,在傳統媒體節目中這些是不存在的(除了春晚之外)。所以在融媒體時代下,作為縣級臺的主持人要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還要充分展現才華;沒有才華的可以培養才華,積極向全能主持人轉型作努力[5]。
作為縣級臺的主持人,在融媒體時代發展的大環境之下,應抓住這次機遇,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專業素養。對比之前的傳統媒體節目,網絡的發達、舞臺的無限可能,可以給每一位主持人提供實現自我價值的空間,而在這個空間內找到合適自己的職業定位很重要。或許你很有想法,那就應該把你的想法表達出來;或許你很有才華,你就應該將你的才華展現出來。融媒體時代,信息網絡共享,可以容得下任何一位有想法、有才華的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