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晶 李春慧
(伊犁師范學院,新疆伊寧 835000)
漢語寫作是檢驗漢語學習的最終手段,是提高漢語表達能力的關鍵,也是在MHK(民族漢考)考試中獲得高分的重要內容。但是,寫作也是高校預科漢語教學工作的薄弱環節,尤其是初級漢語寫作課的教學,面臨很多困難,在實際教學工作中也存在很多問題。
為了革除傳統“大班課堂”的弊端,新疆高校積極引進小班教學模式。如伊犁師范學院,已連續兩年進行試點教學,并計劃繼續擴大小班教學的規模。小班化教學是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在縮減班級學生規模的基礎上,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實施過程、教學組織模式、教學實施策略等進行改革而形成的教學活動 ,強調個別化、適性化及多元化。采用小班教學后,預科寫作課更注重學生漢語輸出能力的培養,在綜合提高學生漢語知識水平的基礎上要做到敢寫、能寫、會寫。
依賴小班教學模式,課程更具有實用性和針對性,即緊緊圍繞MHK考試的要求,以提高考試成績為目的,適當地精簡、重組、編排內容,使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這在教學實踐中已顯現出優勢,學生對重點內容不再眉毛胡子一把抓,能夠主次分明,有的放矢。其次,小班教學的課程目標除正常的教學任務外,應增加教師“因材施教”能力的培養。要求教師注重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完成師生角色的轉換,以學生為中心,改變教學模式,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盡可能全方位地了解班里每一個同學的優點和缺陷,挖掘他們的潛力,從他們的專業或擅長的領域準備語料。學生的接受程度明顯提高,課堂反映也更加積極。
緊緊圍繞MHK考試大綱的要求,選取范文少而精,不貪多,重掌握。減少理論的講解而多提供素材,加強仿寫與即時寫作能力,使學生首先能敢寫,其次能寫得出,然后能寫得對,最終能寫得好。課程安排以MHK考試時間為分界點,考試前提取重要的理論和應試的部分集中講解,確保學生熟悉考試的類型和要求,寫出符合要求的文章。MHK考試后以拓展訓練為主,增加知識廣度和趣味性。除此之外,還準備了豐富的范文模板和大量的寫作資料,供學生選讀、學習。
小班教學在教學方法上優勢非常明顯:“翻轉課堂”與“微課教學”等全新的教學模式,不僅給學生新鮮感,更實現了線上與線下學習齊頭并進:學生通過微課自學理論部分,完成練習,課堂則交還給學生,答疑解惑,引導討論并實時寫作。超星學習通等網絡學習軟件的使用,使教師與學生的聯系更緊密、方便。它不僅使新的教學模式得以實現,更在作業、練習、討論、通知等功能上表現優異,大大節約了老師與學生的時間成本,使學習再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另一方面,小班教學大力推行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教學方式,不斷試點推進案例教學、情境教學、專題研究、小組交互學習、探究式教學等適合模塊課程實施的教學方式創新。引導學生質疑、調查和探究,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自主學習。在寫作課上,小組討論和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方式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學生參與的積極程度很高,大家積極討論,踴躍發言,學習成績好的同學帶動差的,共同完成任務。而課前針對語料發言的專題則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能力,能說才能寫,給每個學生展現自己讀和寫能力的機會。
采用小班教學后,對學生的考評方式由傳統的平時成績加期末考試成績,且以紙質版考試成績為主的模式轉變為多元化、全方位的評價方式:在平時的授課中創新地采用了階段性的獎勵措施和作業互評的方式。期末總成績的評價也由多個部分組成,包括過程評價(可涵蓋上課表現、小組討論、學生互評、網絡學習軟件的完成情況等)、平時成績和學業結束時的綜合測評(期末考試),三個部分按一定比例合理分配。采用新的評價方式后,對每個學生的評價更全面、具體、公平。得分項目的細化督促學生認真對待每一個環節和模塊,而適當的加分項目能夠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增加自主學習能力,擴展知識的寬度和廣度。
由于小班教學各方面的革新,這些新鮮感十足的教學模式使得授課內容更具針對性,各種多媒體設備的應用,豐富的課外擴展材料,加上讓人耳目一新的課堂布置,都使得小班教學的教學效果更突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普遍有所提高,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獲得了提升。
小班教學帶來的好處是不言而喻的,值得繼續探究和完善。但在教學實踐中暴露出的,如教師教學思想轉變不徹底,教學方式流于形式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弱,被動接受學習安排;學校各項硬件措施無法完全保障線上線下同時開展教學等問題卻不得不引起重視。對此筆者也有以下幾點期待。
教學的本質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認識活動,是生命群體之間的對話,是教師生命對學生生命潛力的激化、激勵、激活。在教學活動中, 不能只有教師單向度的宣講, 不能讓學生一直保持聽講和記憶的被動狀態?,F行的大班教學的種種弊端, 往往被歸結為學生的思想問題、學風問題、教師的教學水平問題,實則不然。可以說,沒有小班教學就沒有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真正對話, 從而也就不可能有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突破性提升。所以教師必須從思想本質上重新定位如何對待學生,如何對待教學,才能確保小班制教學的有效實施,否則僅僅是表象的人數減少而治標不能治本。
推行小班制教學除了教師這一軟實力外,還需要諸多的硬件條件保駕護航,如學校大環境的無線網絡開放、多媒體配備、創建題庫等等。只有硬件措施跟得上,才能保證教師和學生順利使用新的教學模式,才能確保使用后能夠收到預期的效果。這都需要學校和院系給予支持,提供必要的條件。
小班制教學很多掣肘之處都源自于安排的課時量少,每周兩節的課程不足以實現教師的全部課程安排,學生的任務也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辦法就是從課程體系結構的調整來探尋小班化教學的合理教學安排。
小班制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多媒體、互聯網等,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漢語基礎和自學能力。想要順利地推行小班制教學,并取得預期的效果,在班級的安排上應下一番工夫,最好能將同一漢語水平的學生分配到一個班里,這樣教師備課和授課也能更有針對性。而且最好是先在漢語較好的班級試點,保證各個教學環節能夠實施到位,才能確保新的教學模式和方法收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我國高校課堂教學的班級規模普遍偏大,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高。小班化教學這一教育教學領域里的革命引領著教育教學改革發展的歷史潮流,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實施小班化教學具有多方面的價值和優勢,如能及時反思,總結經驗,并尋求合適的解決方式,相信新疆高校預科的小班教學能更上一層樓。
注釋
[1]呂軍莉.《我國高校實施小班化教學現狀分析與發展策略》.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年3月第3卷第1期.第16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