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四川工商學院,四川成都 610000)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校發展經歷了多個發展階段,從國家重點投入到高校格局的民辦高校的有效融入。促成了我國教育需求和教育機構的改革。為我國的不同時期的建設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成為公立高校外,對國民經濟建設人才輸送的另一條途徑。但隨著生源優選、專業水平、科研能力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導致民辦高校對學子的吸引力始終不足。在經歷了一段黃金的發展時期之后,開始出現了專業缺失和生源減少等方面的問題,民辦高校開始從求量的生存轉向到求質的生存。和公立高等學校相對,民辦高校是會受到辦學門檻、資金缺口多種問題的影響。如何實現民辦高校的平穩運轉,增進其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繼續發揮民辦高校對我國高等教育體制的有效補充,是很多民辦高校的管理團隊和師資隊伍應共同關注和思考的問題。現階段,民辦高校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實施有效的人才培養戰略,夯實專業的人才基礎,并建立起長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應對轉型發展中的民辦高校所出現的問題,成為民辦高校在新時期下突出重圍,建設高水平大學的必由之路。
民辦高校是我國經濟基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民辦高校的建設是需以經濟發展的水平相匹配的。截至2018年3月,我國擁有獨立設置民辦普通高等學校467所,在校生規模達到高校在校生的約1/4,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結構中的有機組合部分。民辦高校在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已不容撼動。在民辦高校的建設中,涌現出一大批熱衷于民辦高校試點和高校改革的人,他們對民辦高校的投資熱情不減,對建校目標定位準確,對學科專業化要求極高,專注于高校滋生的良性發展,并通過自身資金,在完成高校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有效地通過多種途徑,實現部分專業和人才的領先。從總體上看,民辦高校其自身發展的潛力也是十分巨大的。現階段,我國的居民收入水平和國民生產總值,已到達歷史的高位,民辦高校在經歷其規模化發展之后,也迎來了其發展的一個新的階段。民辦高校辦學體系逐步健全,制度化和人才化建設基本完備,通過自身的高等教育的服務型優勢,在向更為專業、更具特色的高等教育的選擇性建設時,也在建校目標的有效調整中,基本實現了更為規范的辦學和發展模式。
因從高等教育服務的價值取向不同,民辦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是不同于其他研究型人才和研究教學人才培養的定位和培養模式的。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才能有效地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中心,有效地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整合到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上來。
民辦高校的核心任務之一便是培養應用技術型高級專門人才,同時為社會做出一定的科技貢獻。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是兼備了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高等教育與職業教育,這兩者的有效互助性培養,是高校學子既具備高等教育人才的知識與素質,又要具備未來就業的職業崗位群所需要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質。為應對高校生源的激烈競爭,一些民辦高等學校盲目的設置一些并不具備專業化培養能力的專業,在高等教育的服務過程中出現,邊教學邊定大綱邊組織人員的不良現象。
民辦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往往是針對崗位群需求下的以能力為本位的人才培養模式。在這一傳統的模式實施下,出現了部分民辦高校并不十分注重學生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專業向相關專業的延伸和拓展也不特別強的深入,而造成民辦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在工作實踐中表現出來基礎理論不夠厚實、專業知識面不夠寬泛等問題。部分在校學子的自我訴求,也只要求專業知識夠用的狀態。而實踐崗位的工作中,往往發現學生對職業崗位群技能過硬的要求的不達標,導致其在見習過程中表現不足。而民辦高校也未能有效地建立起跟蹤培訓機制,對后續學生的能力深化,只能依賴于其自身的發展要求。
受限于分屬于不同的高校序列,民辦高校在一定程度上需面臨關起門來建大學的尷尬局面。學術交流的壁壘難以打破和對具有優秀應用型人才培養底蘊深厚的高等學校經驗的借鑒難以成行。同時,在現行體制內,公立高校的專業化教授隊伍,在民辦高校跨校任教的機制還未能成行。優勢教育資源的小規模互助,使得民辦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經驗起點較低。
(1)民辦高校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中,應按照基礎學科、基礎理論課程與學科交叉的課程的思路構建民辦高校的教學模塊,并按步實施,以培養民辦高校學子形成精深、廣博與學科交叉的綜合知識體系。以強力應對在后續專業類群的工作中,具有相應技能和技能的遷移能力。
(2)民辦高等教育要秉承多樣、靈活、開放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將人才培養和人才培訓有機地結合,加強實踐教學和就業能力的培養。在民辦高校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要加強與專業相同或相近的行業、企業、科研與技術推廣單位開展有效技能實踐合作的同時,發揮訂單式和模塊式培養優勢,使得高校學子可以有效開展并探討崗位需要。同時,根據經濟發展的規律,科學地修正專業化發展中的問題,增加專業內涵,革新專業設置內容。以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前瞻性。
(3)應用型人才的培養不同于研究型人才,除應對專業群的有效課程設置外,要加強在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職業素養教育。確保應用型人才在后續的專業化工作中能夠履行職業崗位職責,同時具備崗位要求下的能力合格、團結合作、業務精湛、開拓進取、崗位創新等職業素養。
(4)專業師資隊伍特色化建設是民辦高等學校在培養應用型人才中的核心競爭力,民辦高校要從戰略高度對師資隊伍的建設予以重視,通過傳統的“三上”與“三下”相結合的辦法,打造水平一流的民辦高校專業師資。
(5)民辦高校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在對其專業能力和職業道德方面的培訓成果,直接決定了高校教育最終成果的實現。同時,要面向高校學院中具有開創性和歷史擔當的新時期的大學生,在獲得編制和院方認可的前提下,留校工作。對民辦高校的人才對接和培養革新,都是具有十分深遠意義的。
民辦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成果,將直接決定了民辦高校的生存空間,是民辦高校可持續發展戰略中的重要指標,在加強專業化培養的同時,跟進應用型人才的學科實踐,培養其高超的職業能力是應對現階段民辦高校轉型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有效革新,培養模式的創新和完善,將最終為民辦高校發揮其社會價值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