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簡介
盧洪洲 上海市公共衛(wèi)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yī)院院長助理、主任醫(yī)師、教授,世界衛(wèi)生組織臨床專家組專家,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疾病預防控制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治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熱帶病與寄生蟲病學分會主任委員,中華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艾滋病專業(yè)學組副組長,上海市醫(yī)學會感染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
12月1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艾滋病日”。近年來,隨著醫(yī)學科技的進步,很多人對治愈艾滋病越來越樂觀,“艾滋病疫苗即將面世”的報道也屢屢出現。實際情況如何?艾滋病防治有無新的突破?
事實上,艾滋病的治療發(fā)展可分為以下幾個階段。1981~1987年為“不治階段”,艾滋病被視為“世界瘟疫”;1987~1996年為“難治階段”,1987年全球首個抗艾滋病藥物問世,但很快出現耐藥性;1996年至今為“可治階段”,即使用抗逆轉錄病毒療法(英文簡稱ART)進行有效的長期抑制性治療,延長感染者的生命,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目前,還可將三種主要藥物合成一種片劑使用,毒副作用降低,藥效也更顯著。這說明,艾滋病已經從絕癥逐漸轉變?yōu)橐环N可控可治的慢性疾病。那么,不久的將來,艾滋病治療是否有望完全治愈呢?
目前,ART療法已能夠把患者體內艾滋病病毒減少到無法檢測的程度。毫無疑問,ART療法的發(fā)明,對艾滋病治療具有里程碑式意義。但是,ART療法的局限是,它無法完全清除病毒。也就是說,病毒依然隱藏在一些儲存庫細胞內,一旦患者停止接受治療,病毒就會重新復制。因此,艾滋病人必須接受終身治療。“艾滋病被徹底治愈、免于終身治療”,目前來看為時尚早。
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也是廣受關注的問題。所謂功能性治愈是指感染艾滋病病毒者體內的病毒被完全抑制,身體免疫功能正常,不再需要治療,用常規(guī)方法在患者血液中檢測不到病毒,也就是達到“臨床治愈”。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功能性治愈也面臨嚴峻挑戰(zhàn),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發(fā)展。
事實上,ART治療目前還面臨一大挑戰(zhàn),即耐藥性的問題。在全球3670萬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有1950萬人獲得了抗逆轉錄病毒治療。這些人中大多數人的治療效果很好,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正在面臨病毒耐藥性增加帶來的后果。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新報告顯示,在非洲、亞洲和拉丁美洲的11個國家中,有6個國家的艾滋病患者體內病毒耐藥性程度有明顯增加。當患者體內的艾滋病病毒顯示出耐藥性時,他們的治療方案將開始失效,也可能將耐藥性病毒傳播給他人。因此,為了防止出現耐藥性,必須確保開始進行治療的患者有高度的依從性。當耐藥性水平升高時,應采取替代性的二線或三線藥物治療方法,為那些已經開始治療的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療。然而,替代治療的藥物將更加昂貴,許多中低等收入國家現在仍然難以獲得這樣的治療方案。
今年,國外一家知名醫(yī)藥公司宣布了全球首次艾滋病疫苗人體臨床試驗結果,稱志愿者對疫苗耐受性良好,并且100%產生了抗體。對此,很多人覺得這就是艾滋病疫苗研究取得重要進展的證據。這是一種誤解,所有疫苗注射人體后均會產生抗體,“100%產生抗體”并不能直接證明這是一款能預防艾滋病的疫苗。艾滋病病毒是個復雜的病毒,抗體的產生并不代表不會被感染、艾滋病的發(fā)展會被阻斷。目前,艾滋病疫苗研制的各種思路還在同時推進,從基礎研發(fā)直到最后與消費者見面需要多久,現在還未可知。
雖然我國乃至世界的艾滋病防治事業(yè)仍然任重而道遠,消除艾滋病仍面臨嚴峻挑戰(zhàn),但同時也應對戰(zhàn)勝艾滋病充滿信心。只要大家共同攜手,艾滋病被徹底治愈、研制出預防艾滋病的疫苗,在未來是完全有可能實現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