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定偉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院長、泌尿外科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腫瘤醫院泌尿男生殖系統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團隊首席專家,復旦大學前列腺腫瘤診治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抗癌協會前列腺腫瘤診治中心主任,復旦大學泌尿外科研究所副所長,上海市抗癌協會理事長。擅長前列腺、膀胱、腎臟、睪丸、腎上腺、陰莖、腹膜后等部位的良惡性腫瘤的診治,尤其擅長前列腺癌、膀胱癌、腎臟腫瘤的早期診斷、根治性手術和綜合治療。
腎臟是人體泌尿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排泄人體代謝廢物的重任,又兼具內分泌功能。腎功能一旦受損,人體健康就會遭受沉重打擊。與人體其他器官一樣,腎臟也面臨著各種健康威脅,如感染、藥物、毒物、腫瘤等。其中,有一個“行蹤隱匿”的“腎臟殺手”特別值得關注。它會悄無聲息的“襲擊”人的腎臟,一點點蠶食腎臟的健康,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并消滅它,它還會偷偷侵犯其他臟器,甚至危及人的生命……這個“隱形殺手”就是腎癌,40~60歲人群最容易被這個“殺手”盯上。
腎癌是泌尿系統三大腫瘤之一,發病率僅次于前列腺癌和膀胱癌。然而,腎癌的死亡率卻高居泌尿系統腫瘤之首。近年來,腎癌的發病率不斷增加,已位列腫瘤發病率排行榜的前十位,占成人惡性腫瘤的2%~3%。與腎癌不斷增高的發病率相反的是,腎癌的早期發現率卻一直處于較低水平。統計數據顯示,超過三成的腎癌患者在初診時病情已經發展到了晚期,錯過了手術根治的機會。這是因為腎癌早期無明顯癥狀,要發現它并非易事。即便某些患者有一些癥狀,也會因為癥狀無特異性而被忽視。臨床上,不少腎癌患者是在出現了腎癌“三聯征”——血尿、疼痛和腫塊等癥狀后前往醫院就診,才被確診為腎癌。而此時,病情已是中晚期了。
腎癌還有一個“稱呼”,叫“體檢癌”。也就是說,通過健康體檢早期發現腎癌。在臨床上,超過60%的早期腎癌是通過體檢發現的。腎臟超聲檢查可以發現隱藏在腎臟中直徑僅0.5厘米的腫瘤。當B超發現腎臟腫塊后,患者應進一步行CT或磁共振檢查,明確腫塊的性質,及早接受治療。
外科手術是治療腎癌的主要方法。如果腫塊直徑小于4厘米、腫塊局限在腎臟內且癌細胞未發生轉移,可以在完整切除腫瘤的同時,最大程度地保留健康腎臟組織,患者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局部晚期的患者,除了手術切除病灶外,還需要進行系統性治療(如藥物治療等),以減少術后的復發風險。對于已經發生遠處轉移或失去手術機會的晚期腎癌患者而言,應盡可能切除原發腫瘤,再進行新型的靶向治療或者免疫治療等,以延長生存,改善生活質量。
當然,抗擊腫瘤最有效的方法莫過于“防癌于未然”。在我國,超過1/3的腎癌患者是肥胖患者,體質指數(BMI)每增加5千克/平方米,腎癌發病風險增加1.24倍。因此,無論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都應當保持適當體重。日常生活中,應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多吃蔬果和粗加工的主食,堅持適當的體力活動,同時還應戒煙、戒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