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永梅
很多準媽媽擔心,單純依靠飲食無法完全滿足胎兒生長發育所需的營養素,特別是某些“特殊”營養素,所以一懷孕,她們就變成了“藥罐子”,多種維生素片、鈣片、鐵劑、碘油,一樣都不能少。
與孕前相比,準媽媽對能量和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有所增加,但與此同時,準媽媽對各種營養素的吸收率也比孕前顯著提高,尤其到了孕中晚期,吸收率大幅度提高,甚至可以達到孕前的2倍以上。所以,準媽媽只要遵循平衡膳食原則,做到食物種類齊全、數量充足、比例恰當,供給寶寶的絕大部分營養成分都能從食物中獲得。
很多人認為,某些營養素較為“特殊”,必須額外補充,如孕期容易缺鈣、貧血,需要額外補充鈣片和鐵劑;孕期要補充葉酸制劑,防止胎兒神經管畸形;孕期要補碘,防止胎兒因缺碘而影響智力、體格發育。實際上,以上幾種營養素都能從食物中獲得。準媽媽要學會合理選擇,以食補為主,藥補為輔。
一、鈣:食物巧組合,鈣劑來幫忙
孕早期,準媽媽對鈣的需要量為每天800毫克,和普通人一樣。孕中晚期,隨著胎兒骨骼、牙齒的發育,準媽媽對鈣的需求量上升,達到每天1000毫克。富含鈣的食物很多,如牛奶、酸奶、豆制品、魚蝦、堅果等。通過飲食攝入充足的鈣是可行的,但需要花些心思。
組合一中,50%以上的鈣來自牛奶。牛奶不僅鈣含量高、易于被人體吸收和利用,還含有優質蛋白質和其他營養成分。準媽媽在孕中晚期最好每天喝足500毫升牛奶。無法多喝牛奶的準媽媽,可以參照組合二,選擇其他鈣含量高的食物,如豆腐干、綠葉蔬菜、芝麻醬等。喝牛奶后出現腹瀉、脹氣等癥狀的準媽媽,可改喝低乳糖牛奶或酸奶。
如果準媽媽無法從飲食中攝取充足的鈣,甚至出現腰酸背痛、腓腸肌痙攣(小腿抽筋)時,提示可能缺鈣,可以額外補充鈣劑。鈣劑形式很多,元素鈣含量,碳酸鈣為39%,乳酸鈣為13%,葡萄糖酸鈣為9.3%,檸檬酸鈣為21%。碳酸鈣的鈣含量較高,性價比較合理,每天可補充300~600毫克。但碳酸鈣的吸收需要胃酸,部分人服用后容易出現便秘、噯氣等不良反應,所以缺乏胃酸、消化功能差的人可以考慮補充有機鈣,如葡萄糖酸鈣、檸檬酸鈣等,缺點是價格較高,每片鈣含量較低。
此外,準媽媽應盡量不要服用來源于動物骨骼、牡蠣殼、扇貝殼和珍珠等的鈣劑,因草場和海水污染可能使鈣原料中的鉛等重金屬含量升高,長期服用易引起體內重金屬超標。
二、碘:多食海產品即可補足碘
碘缺乏可引起甲狀腺激素合成減少及甲狀腺功能減退,影響母體及胎兒的新陳代謝,對胎兒的生長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增加克汀病的發生風險。孕期碘需求量比非孕時增加近1倍(孕前為每天120微克,孕后為每天230微克)。如每天食用6克碘鹽,可達到推薦量的50%左右,即120微克。準媽媽每周應食用2~3次富含碘的海產品。100克海帶(鮮)、2.5克紫菜(干)、0.7克裙帶菜(干)、40克海魚等均可補充110微克碘。如果準媽媽能夠經常食用足夠數量的海產品,基本上不會出現缺碘問題,也不需要額外補充碘油或碘片。
需注意的是,碘攝入量不是越多越好。研究表明,過高或過低的碘攝入量都容易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最好的方法是通過監測尿碘來判斷碘攝入是否超標。
三、鐵:選對食物可補鐵,藥補應遵醫囑
鐵是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在血液中負責攜帶氧氣,供應全身細胞及器官組織,能帶給寶寶紅潤的肌膚、健康的免疫系統,在寶寶的大腦和神經發育中擔當重要角色。孕期血紅蛋白合成增加,孕后期需要儲備足量的鐵,準媽媽對鐵的需求量逐漸增加。孕中、孕晚期,鐵的需求量比孕前分別增加4毫克、9毫克,達到24毫克、29毫克。
膳食中的鐵分為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血紅素鐵主要來自動物血、肝臟及紅肉,如牛肉、瘦豬肉、豬肝、鴨血,吸收率可達10%~20%;非血紅素鐵主要存在于植物中,如黑木耳、黃豆、紅棗、菠菜等,吸收率僅為1%~2%。準媽媽應在飲食中增加造血所需的鐵、蛋白質、葉酸等成分,特別是含血紅素鐵的食物,如豬肝,一周可食用1~2次。盡量不要喝濃茶、濃咖啡,以免影響鐵的吸收;烹調前,可用汆燙的方法去除蔬菜中影響鐵吸收的物質,如植酸、草酸等;烹調時應急火快炒,保留更多營養素。
孕期補鐵食譜舉例
早餐 煮雞蛋1個(50克)
紅棗山藥糯米粥(紅棗20克,山藥50克,糯米50克)
芝麻醬花卷(芝麻醬10克,花卷50克)
早加餐 低脂酸奶200克
櫻桃100克
午餐 米飯100克
青椒炒豬肝(青椒100克,豬肝50克,花生油5克)
木耳炒白菜(白菜100克,水發木耳20克,花生油5克)
白菜肉圓湯(白菜100克、瘦肉25克,芝麻油2克)
午加餐 獼猴桃150克
晚餐 紅豆米飯100克(紅豆25克,大米75克)
干切牛肉(牛肉50克,花生油5克)
清炒莧菜(莧菜150克,花生油5克)
鮮蘑菇豆腐湯(蘑菇50克,豆腐50克,芝麻油2克)
晚加餐 牛奶200克
根據《中國食物成分表》計算,以上一天食譜的總能量為9418千焦(2250千卡),含蛋白質98克、脂肪72克、碳水化合物326克。鐵含量達到35毫克,可以滿足孕晚期對鐵的需要量。
如果準媽媽出現缺鐵性貧血,可在醫生指導下適當補充鐵劑。當血清鐵蛋白低于30微克/升時,提示缺鐵性貧血,每天應攝入元素鐵60毫克,8周后評估療效。外周血紅蛋白低于110克/升、血細胞比容低于0.33,則為妊娠期貧血,每天應補充元素鐵100~200毫克,2周后復查血紅蛋白。常見的鐵劑有富馬酸亞鐵、硫酸亞鐵。
需注意的是,每天補充元素鐵≥200毫克時,易出現惡心和上腹部不適等癥狀,準媽媽應在醫師指導下適當服用,并定期復查血紅蛋白及血清鐵蛋白。
四、葉酸:孕前至少3月,開始服用葉酸補充劑
妊娠14~28天是胎兒神經管分化和閉合的關鍵時期,葉酸缺乏可增加胎兒發生神經管畸形的風險。女性在服用葉酸4周后,體內葉酸缺乏的狀況才能明顯改善,而且與食物中的葉酸相比,葉酸補充劑中的葉酸能夠更好地被機體吸收利用,故育齡婦女至少應在孕前3個月即開始每日服用400微克葉酸。
孕期繼續補充葉酸,可以預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促進紅細胞成熟和血紅蛋白合成,足量補充葉酸還有預防早產的作用。孕期每日葉酸攝入量應達到600微克。準媽媽要多吃富含葉酸的食物,如綠葉蔬菜、蛋類、動物肝臟、堅果等。如果每天吃400克蔬菜,其中一半為綠葉蔬菜,就可以補充200微克葉酸。天然食物中的葉酸在烹調加工或遇熱時易分解,生物利用率低。合成的葉酸穩定性好,生物利用率高。因此,孕期除常吃富含葉酸的食物外,還應每天補充400微克葉酸,以滿足需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