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輝
摘要:隨著國家對我國公共服務質量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以及投資力度的不斷加大,使得事業單位所擁有的資產相比于過去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即使事業單位的總資產有所增加,能夠更好地提高其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質量,但是由于一些較為落后的行政管理方式,使得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依舊有些問題。文章在內部控制的基礎上對我國事業單位的資產完善進行討論,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希望對事業單位管理的完善有所幫助。
關鍵詞:內部控制;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對策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行政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質量及其資產有所提升與增加。然而在此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在資產管理方式上沒有隨之提升,從而導致在許多方面存在問題,使得事業單位的工作成效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
一、內部控制下事業單位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 管理控制手段缺乏靈活性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方式上欠缺一定的靈活性,例如: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是由其資產管理部統一進行管理,其監督部分則由內審部來實現管理,其賬目管理則由財務部門負責,由此可以看出,各部門負責各自不同的工作職責,這樣較為刻板的管理不利于事業單位對資產進行連續并且全面的管控。除此之外,一些行政事業單位具備有較高職業技能的資產管理人員數量不多,一些工作人員雖然明晰了自身的工作職責,但是在資產管理的實際操作中出現問題的概率很高,從而降低了資產管理的工作效率。
2. 風險管理意識較弱
因為事業單位需要重復工作內容較多,所以相關工作人員大多數都是在以往經驗的基礎上開展業務,然而當有些業務發生改變時,仍然采用過去的經驗辦理,從而造成風險潛藏于其中,當風險發生時,由于部分管理人員對風險的管理能力較低,解決和應對風險的專業技能較為缺乏,則無法在第一時間內提出相應的對策解決問題,最后導致國家資產的流失。
3. 信息管理系統不完善
在目前一些事業單位中,可能由于各部門都直接受領導的指揮,平行關系之間的部門聯系不夠密切,從而造成預算管理、價值管理以及實物管理三者之間缺乏聯系。同時,部分事業單位還沒有構建資產管理系統,資產無法進行詳細實時的記錄,易造成在單位管理人員不知情的情況下一些資產被長期的閑置于其中的現象,從而削弱了資源的使用效率,拉低了給社會供給的服務水平。
4. 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制度
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所采用的內部控制體系一般都以企業的內部控制模式為基礎演變的,因此存在一些與事業單位實際工作上的不符之處,影響事業單位對其資產管理的正常進行。即使大部分的事業單位的領導意識到了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單位內也實行了內控管理,可是還未達到預期目標,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內控管理側重于會計的管控層面,對資產的管理和控制方面還較為薄弱。另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在對于資產的日常管理上還缺乏一定經驗,沒有有形成一個合理標準的工作制度,使得許多資產管理缺少工作目標,浪費國家以及單位資源。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單位只是簡要的在會計賬目中登記中資產的價值以及入賬的時間,對其入賬后的資產沒有進一步的管理工作,最后造成資產價值成為未知數。
二、基于內部控制下的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完善措施
從內部控制的層面出發,想要提資產管理效率,事業單位應該以以下幾個方面為入手點,切實完善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工作。
1. 構建績效考核評價體系
在績效考核評體系的構建中,一方面要確定考評的主體,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中管理組織較為繁雜的特點,資產管理工作的每一環節會由不同的部門進行負責,而對于資產管理部而言,可能會將自身的管理責任部門分配到其他的部門當中。所以在這一情況下,事業單位要開展資產管理的績效考核評價工作時,要確定要負責考評的主體,不僅要確??荚u主體有相對的獨立性,還要確保該主體在資產管理工作中也有參與負責的環節。另一方面,要制定一個績效考核標準。一是要注意所制定指標的合理性與科學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于資產中存在的共性與獨特性,行政事業單位對這兩者都要有全面的考慮。因此最主要的是兩種指標的制定,第一個是通用指標,顧名思義該指標就是所有考評主題都符合適用條件的普通指標。第二個則是專用指標,是專門為不同的考評主體而設定的具有針對性的指標??茖W合理的將這兩種指標結合起來,可以全面的對績效進行考核,同時還具有針對性,以此提高考核結果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對資產的種類進行辨別。大多數情況下,事業單位的資產以經營性與非經營性兩種類型存在,經營性資產是指在符合國家相關條件下為行政事業單位提供幫助所得到的,不屬于撥款成分的資金收入,非經營性資產就是用來為行政事業單位增強其公共服務而投資的資產,這類資產無法進行增值,因此在績效考評中不計入盈利性財務指標當中。另外,還需要設立一個績效考核制度,以此激勵工作人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能在第一時間內發現并解決問題,有利于事業單位資產的有效管理。
2. 設立風險防范管理機制
對于風險防范管理機制的設立,首先要做到風險識別。資產管理這一整體中存在著不同的環節,每個環節在實施工作內容時都會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就需要事業單位的資產管理的各環節的管理人員具有風險識別的能力,觀察和分析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有無異常情況出現以及判定其是否存在風險。其次,當風險被識別出來后,單位要探究這些風險的成因,并且及時的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同時,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要加強自身的風險管理能力,把風險管理視為工作重點之一,在做出任意決策時都要考慮該決策將會帶來的風險,從而確保資產的安全性。最后要對風險實現監控,針對處于持續變動的風險,事業單位要一直對其進行監控,一方面,要從監控結果來做出解決風險的舉措,另一方面,要在監控過程中將以往沒有發現的風險識別出來,以此確保風險管理的全面性。
3. 完善管理信息系統endprint
一般情況下,行政事業單位的信息系統只對資產數值信息進行了存儲以及統計,卻沒有完成其管理職能,所以事業需要加強資產管理系統功能性的構建,當相應的功能被選擇時,目前資產的相關信息就由系統提供出來,節約了許多人工成本,同時資產信息數據的真實性、完整性以及準確性都得到保證。但是信息系統的操作需要具備有較高專業技能的管理人員來完成,這類管理人員不僅有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技能,還需要仔細、認真的對該系統進行了解,能夠大概了解系統后臺運轉的原理。因此事業單位一方面需要增強對資產管理人員的信息系統的培訓工作,加強人員操作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和各部門之間的工作聯系往來,從而使資產數據的真實性與及時性得到保障。
4. 強化內部控制體系的構建
基于內部控制下的事業單位資產管理的完善,還要從內部控制的完善出發。第一,做好預算控制工作。預算控制與資產管理之間的關系最為直接與有效,可以在根本上解決一些資產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在進行編制預算時,負責資產管理的資產管理部門要參與到其中,資產的配置要最大程度的使資產的利用價值得到實現,在不影響單位正常運營的基礎上,盡可能的使用最少的資產資源。當預算與實際支出出現巨大的出入時,要通過內部實現調整修改,工作人員不能自行完成預算的更改。第二,重視收支控制。資產的收入和支出兩方面需要有各自不同并且獨立的管理部門,同時兩個部門的工作人員職務之間沒有關聯,才能有效的解決在資產的收支管理環節中存在的徇私舞弊的現象。除此之外,事業單位還要加強對資金審批制度的管理,管理層次不同的人員所擁有的審批權限有所區別,杜絕并且嚴厲打擊越權審批的現象。第三,注重采購控制。事業單位要按照部門的實際資產需要和預算按照開展采購工作,并且,在采購時還要結合目前的市場情況以及單位的資金狀況選擇最佳的采購方案。除此之外,采購人員要隨時關注相關資產的市場動態,隨時更新單位的資產采購方案,從而確保采購能有效的開展。當一些資產額度超過了采購項目的安排,其供應商則需以政府采購的形式來確定,從而保證采購工作的公正性與透明度,提高單位的采購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桂梅.基于內部控制的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模式[J].商,2015(46).
[2]姜玲勇.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內部控制體系建設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25).
(作者單位:沈陽市防汛物資儲備管理中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