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自卑會消耗掉人的自信心、雄心。自卑的學生悲觀,不愿意與人接觸,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要克服自卑,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努力。
我班有個學生叫小函,他性格特別內向,我從來沒聽他大聲說過話。上課的時候他從不舉手回答問題,有時叫到他,他或者不出聲,或者很小聲地回答。你越讓他大聲點,他就越沒有聲音。每次背課文的時候,他總要來回跑多次。有時,到前面來就全忘了,就趕緊跑回去背;有時到前面來,就只能背一兩句,反反復復要多次。像《春曉》這樣的古詩,偶爾能完整地背下來,稍長一點的課文,他就要最后一個,還磕磕巴巴地背完,有時別人都背下來了,他也不會背。問他的爸爸媽媽,他們說他在家會背呀!我仔細分析一下,他膽小、害羞,似乎有點自卑。
于是,我就先主動找他聊天,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課間的時候,我看到他比較放松,就故意走到他跟前,問問今天早上吃的什么飯,老師領寫的生字會不會寫。最開始,每看到我,他就臉紅紅的不知所措,東瞅瞅西看看,就是不回答我的問題。有一次,在大家都背課文的時候,我偷偷地聽他在座位上真的背下來了。于是,我就小聲地說:“小函,老師知道你能背下來,你背一遍好嗎?”他努力地、磕磕巴巴地總算背完了,頭上冒了許多汗。課間操,他的廣播體操動作做得標準、認真的時候,我就微笑著走到他跟前,夸夸他:“動作很到位,不錯!”拍拍他的肩膀。他的字寫得工整,我就在全班展示,表揚他。慢慢地,他好像不那么怕我了,在座位上背課文一天比一天流利了。當他衣服穿得干凈,頭發剪得標準時,我就會走到他跟前說:“真干凈,你是一個愛整潔的學生。老師喜歡!”他朝我微笑了。六一兒童節接力比賽,他排在第三棒,竟然趕超了二班的同學,同學們為他吶喊、鼓掌,他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真的特別開心,還拿出了薯片給大家吃。
小函好像對自己有信心了,上課偶爾也舉手回答問題了。開始我只是讓他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他的手舉得不高,但他主動舉手回答問題,有表現的欲望了。答對了我就表揚他:“真棒!”“有進步!”答不對,我也鼓勵他:“如果這樣答就更好了!”“你有自己的想法并能向大家清楚地表達,這已經很不錯了,再讓其他同學幫你補充一下吧。”下課了,我不再讓他一個人坐在那里,而是找一些活讓他干,比如發作業、澆花、擺圖書角的書、貼獎狀等。干得好,我就表揚他。慢慢地,他主動幫助值日生擦黑板了,誰的鞋套忘帶了,小函也能主動借給他,但他還是默默的,從不大聲說話。有一次,搬桌子,他雖然個子矮,但卻搬得最賣力,往返次數最多。于是我在全班表揚了他,勞動積極肯干,有責任心,愛護班級,集體榮譽感最強。有時感冒了咳嗽了,就給他倒點熱水,問問他吃沒吃藥,讓同學在課間多找他玩,多幫助他,關心他。
逐漸他的成績提高了,說話的聲音大了,衣服穿得更干凈了。課堂上,他也能自信地舉起小手回答問題了。操場上能看到他的身影了,有時還能看到他給同學講“世界上稀奇的動物”“宇宙中神秘的現象”。我的書掉了,只要他看到了,就會馬上給我撿起來,有時還幫我擦桌子。小函感受到了教師和同學對他的愛,他從內心喜歡上了這個班級。
漸漸地,他到學校的時間更早了,小手洗得干干凈凈的,作業也越來越認真了。下課時也去圖書角與同學爭著看課外書了,體育課上他活潑多了。在期末考試時,他取得了很好的成績。
在學生走出自卑、建立自信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細心、耐心地呵護他們稚嫩的心靈,還要全力地付出愛心,用真誠的愛去打動膽小、怯懦的學生,幫他們克服自卑心理,學生才能真正從自卑走向自信,重新找回對生活的熱愛,建立健全的人格。這樣學生就會面帶笑容地載著教師對他們滿滿的愛和希望,自信、堅強地迎接未來的挑戰。
(作者單位:蘿北縣第二小學)
編輯∕王劍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