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明
摘 要:器樂教學在音樂領域里為音樂教學提供了獨特的音樂教育價值,是通往更好體驗音樂的橋梁。歐美國家的音樂教育較為先進,在它們的音樂教育體系中,器樂教學占有重要的位置,甚至可以說器樂課“代替”了音樂課。
關鍵詞:電鋼琴;教學;音樂課堂;音樂創作
現如今,我國開始注重音樂教育內容的完整性,對器樂教育越來越重視。如: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將高中音樂課分為六個模塊,“演奏”模塊為其中之一。
那應該選擇什么樂器進入課堂呢?我建議選擇電鋼琴。
一、電鋼琴具有獨特的魅力
(一)鍵盤手感
在音樂領域里,鋼琴為樂器之王,鋼琴作品可以說是所有樂器作品中最豐富的。電鋼琴具有鋼琴88個標準鍵,因此這些鋼琴作品,電鋼琴都可以演奏。而電鋼琴與鋼琴的手感差異隨著技術的發展已經得到基本解決,電鋼琴具有的“重錘”功能,基本能模擬鋼琴的手感。
(二)音色
電鋼琴的音色是在錄音棚里采用科技的手段,從演奏級的三角鋼琴獲取的,因此電鋼琴的音色最大限度接近最完美的鋼琴音色。并且,電鋼琴利用MIDI接口與電腦連接后,就成為強大的合成器,功能得到更多的擴展,有更多音色,節奏可以選擇,說可以用電鋼琴來演奏一首交響樂作品也不過分。
(三)便利性
電鋼琴體積小,教室可輕松擺上30臺左右,并且可以戴著耳機練琴,不打擾他人,這個功能對于集體課練習非常實用,便于開展集體課。同時電鋼琴無需調律和維護。
(四)功能
有錄下彈奏的樂曲然后可以重播,有使練習成效更佳的錄音功能,有可調速度及節奏,使練習更加有利的節拍器功能,有讓初學者彈奏簡單曲目像專業演奏家一樣的自動伴奏功能,有可以輕松移調的功能,這些功能對于鋼琴演奏水平不高的初學者來說是非常方便實用的,也更具有娛樂姓。
二、電鋼琴進入課堂教學能顯示出巨大的優越性
電鋼琴的演奏需要手、腦、口、耳、眼、腳的高度協調配合,這樣多向動作的思維協調性,鍛煉了大腦左右兩半球的功能,使其協調發展。電鋼琴的演奏需要有較強的樂理知識,能掌握作品的旋律音準、節奏、力度、速度、演奏技法等。而通過電鋼琴形象、直觀的教學及練習,可以達到讓學生形象生動而又牢固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
具體作用表現如下:
(一)利用電鋼琴進行節奏訓練
音樂的生命是節奏。在進行音樂教育時,分外強調從節奏入手。在以往的節奏訓練中,只能依賴手打、腳踏或嘴里念“噠噠”聲來練習,這樣的節奏拍打訓練往往會受自身影響以致節拍打不平均甚至打亂節拍,同時也會脫離音樂,忽略對音樂節奏的整體感受。而電鋼琴可以成為培養學生節奏感的最好輔助工具,練習時可以調節電鋼琴節拍器速度的快慢,這樣的節奏訓練使學生獲得整體、準確、清晰的節奏感,曲目練熟后可以選擇電鋼琴自動伴奏功能,豐富的音色音型變化,容易使學生對節奏訓練提高興致。
(二)利用電鋼琴進行音準訓練
音樂的靈魂是音準,“唱不準歌曲”就失去了音樂的表現力。在以往的音準訓練中,總是老師唱或彈一句學生跟唱一句,學生被動,形式單一,效果甚微。利用電鋼琴的教學,模唱和彈奏一起進行,學生邊彈邊唱,音準較差的同學可以反復練習,校正音準,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使學生樹立起自信心。并且音準訓練形式可以多樣化,如:1、2組彈3、4組唱,男生彈女生唱,一人彈一人唱,增加趣味性,提高學生訓練的主動性。
(三)利用電鋼琴進行音樂創作訓練
欣賞、表演、創作這幾個基本環節組成音樂的實踐活動,在表演中演奏占有重要的地位。當學生具備了基本的演奏能力后,他們就會開始重視音樂的表現,比如對音色的控制、音樂情緒的處理、音樂形象的創造、風格的探索等等。這就是所說的對音樂的二次創作。作曲家寫作是一次創作,演奏者是二次創作,是在注重音樂情緒體驗積累的同時,運用音樂想象力的行為和結果,這樣的二次創作,能大大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與審美能力。
(四)利用電鋼琴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未來社會,團隊合作是孩子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在電鋼琴演奏的教學中,可以精心挑選一些曲目,讓學生以合奏協奏模式練習,在練習中培養合作意識。例如:《龍的傳人》電鋼琴的合作教學中,可以將熟悉的旋律讓女生來彈奏,讓男生來擔任伴奏聲部并且歌唱旋律;在有一定技巧難度的四手聯彈《土耳其進行曲》電鋼琴的合作教學中,可以將學生分成四個聲部,減少技術上的難度,使每個聲部的學生對所奏聲部都能夠駕馭。練習過程中讓學生對比正確配合產生的良好音響與配合失誤造成的音響的不同效果,使學生認識到技術合作在音樂活動中的重要性。
電鋼琴是一種很好的樂器,如能引進課堂進行器樂教學,必然會對整個音樂教育起到積極的作用。讓我們不斷探索改進,不斷地總結經驗,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教學體系,讓電鋼琴課堂教學在教育改革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