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摘 要:班主任一定要處理好和家長的關系,相互架起心與心的橋梁,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才能更好地開展德育工作。尊重家長,換位思考,學會溝通,激發好奇心,是班主任工作行之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尊重;換位思考;溝通技巧;好奇心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家庭教育的學校教育和沒有學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極其細微的任務。”這句話說明了教育的雙向性。教育效果取決于教師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一個成功的班主任必須要處理好與家長的關系,贏得家長的尊重、理解與支持,和家長架起心與心的橋梁,建立和諧、融洽、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人際關系,才能順利地開展班級各項工作,才能更好地提升德育效果。
一、學會尊重家長
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是尊重家長,解決班主任與家長之間沖突的基礎依然是尊重家長。家長與班主任一樣,都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引路人,都肩負著教育孩子的重任。家長不是我們的對手,而是我們的同盟軍。家長與班主任之間不存在身價、地位的高低之分,班主任要用真誠、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家長,取得他們的信任,爭取他們的配合,共同探索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班主任在與家長溝通時要準確地評價學生的表現和家長的家庭教育工作,與家長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不要一有事情就向家長“告狀”,更不應當責備他們的孩子。否則會讓家長反感,產生抵觸情緒,不利于解決問題,降低教育效果。
班主任要學會傾聽,把“說”的主動權交給家長。不要表現出一副不耐煩的樣子,要創造氛圍,讓家長能敞開心扉,愿意交流,愿意溝通,并能感受到與班主任交流是一種收獲。同時,班主任在聽的過程中,就能聽出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聽”可以幫助我們選擇合適的教育切入點,給家長的建議更有針對性。因而,家長也就會更容易接受班主任的意見和建議,并積極配合。
二、學會換位思考
班主任免不了要面對形形色色的家長,如何讓家長對老師、對學校的工作滿意、放心,并積極進行配合?無疑,換位思考是一個很好的手段。當我們真正站在家長的角度,從他那個位置去思考時,所有的問題就簡單多了,班主任工作就會輕松很多。
記得開學報到第一天,有一個孩子田某沒到校報到,家長電話打不通。到發書時,還聯系不上孩子和家長。因為下午要放假,于是我做主,把最后一套書發給了新來的插班生。中午時,該生家長打電話跟我要書。我把情況說明后,這位家長很生氣,責問我為什么不給他孩子留書。我解釋了原因后,家長為自己找理由,我解釋了半天,可是,家長就是不行,還一肚子委屈。當時我真有點惱火。可轉念一想,如果我是這位家長,孩子沒領到書本,也一定很著急。于是我決定陪家長去買書。聽到我的話,家長一下服軟了,一場風波圓滿化解了。
這件事令我感觸較深,如果此事我處理不好,勢必引起家長更大的不滿,不僅影響學校聲譽,也不利于自己今后的工作開展。于是,我對自己的班主任工作進行了一番梳理:如何與家長進行溝通,才能使工作開展既輕松,又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那就一定要換位思考。
三、學會溝通技巧
班主任與家長溝通的方式很多,不管是家訪還是家長來學校交換意見,最為關鍵的是要以誠待人,以心換心,這樣才可以架起心與心之間的橋梁。
首先,要一視同仁。不論家長們家庭條件如何,不論家長們的知識水平如何,都應該把家長們當做自己的朋友,拿出我們的真誠與信任,讓家長看到班主任是一視同仁。其次,要贊美家長。和家長溝通時,班主任一句微不足道的稱贊都會讓家長感到高興,直接影響對待孩子的態度,而且這種肯定也能使家長輕松、自信、愉快地面對班主任。再次,要說巧話。那些問題生的家長,常常聽到的批評多于表揚。與這些家長交流溝通就要肯定孩子的長處,讓家長覺得老師對自己的孩子是公正的。
四、學會激發好奇心
柏拉圖說:“好奇者,知識之門。”作為班主任,如何激發家長的好奇心,讓其對學校教育充滿好奇、期盼、希望?首先,開好家長會。家長會以鼓勵、表揚為主,適當提一些小建議。讓家長對參加家長會喜之、盼之,而不是怯之、推之。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讓一次次活動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育是一種活動,愛是一種陪伴。
溝通為班主任與家長架起了一座橋梁,我們只要真正把家長當作教育的伙伴,積極地配合,熱忱地交流,就能夠在共同的教育活動中建立起真誠友誼,成為知心的朋友。教育是一門藝術,做好了與家長的溝通,才能讓我們的教育行為藝術化,才能達到“溝通零距離”的境界。
參考文獻:
[1]陸海富.班主任班級管理的藝術[M].吉林大學出版社, 2010-03.
[2]萬瑋.班主任兵法[M].華東師大出版社,2009-06.
[3]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02.
注:本文系課題蘭州市“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成果。課題立項號:LZ2017-7839。課題名稱:依托多元化管理促學生習慣養成的探究。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