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娜
摘 要:在“微型學習共同體”的教研活動中,發現部分學生存在參與度不高、扮演“聽眾角色”和學生合作關系不融洽的現象。針對前一現象結合教學案例提出發揮學生特長、相互取長補短,采取小組綁定評比機制,采取“一回答、一評價”模式,鼓勵發言、只獎不罰等策略;針對后一現象提出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多觀察多摸索,提升教師自身素養、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等策略。
關鍵詞:微型學習共同體;合作關系;聽眾角色
當今社會正處于知識經濟時代,團隊精神在各行各業的競爭中越來越重要。從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和促進個人的全面發展來說,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一學期,濰坊市奎文區圣榮小學中、高年級組展開了一個學期的“微型學習共同體”合作研究教學工作。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以下兩個嚴重問題:
一、部分學生參與度不高,扮演“聽眾角色”
微型學習共同體在課堂中確實能夠活躍教學氛圍,也增加了學生參與的機會,但是引發了一個問題,好學生充分展示了自己,而學困生卻只成了聽眾。在實施微型學習共同體中,學困生往往越過了獨立思考而直接從好學生那里獲得信息,致使其在微型學習共同體學習中的獲益比在常規班級學習中還少。另外,聽過幾節微型學習共同體學習課,發現存在一個共性問題:在小組活動中活動進行不下去或者合作效果不突出,一部分原因是教師分工不明確造成的,另一部分原因是沒有給學困生一個良好的展示平臺,又或者只關注小組的學習結果,沒有關注學習過程和個人的學習情況。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在教學研究中提出以下策略:
1.發揮學生特長,相互取長補短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擅長的科目,微型學習共同體也是在今后各科教學中要采取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特長,使組內成員都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這樣就能避免讓學困生只成為聽眾的局面。喜歡表現、喜歡聽夸獎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那么我們老師在教學中就要善于發現孩子的特長,給孩子展現自己的機會,進而培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2.采取小組綁定評比機制
在實施微型學習共同體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學習情況來搭配小組,并且以小組集體成績作為評選對象,這樣兩個學友就是一個整體,要想獲得榮譽就需要兩個人共同進步。采取小組綁定機制,有利于強化小組學友之間的責任心,同時能夠督促學生學習。相比四人或六人微型學習共同體,兩人責任分工更明確,目的性更強。在實踐過程中,我們都是根據每一組的表現來評分,每個星期一匯總,通過分數來獎勵學生。孩子在此過程中受益很大,不僅慢慢培養了責任心,也培養了樂于幫助別人的好習慣。
3.微型學習共同體采取“一回答、一評價”模式
在合作過程中,我們從學生的匯報過程中能觀察到孩子的進步。為了凸顯微型學習共同體的優勢,在小組匯報時,我們可以讓本門學科能力較弱的學友來回答,并由另一位學友來評價他的匯報表現。評價語言可以是“我的學友說得非常好”“我的學友表達是正確的,但是表述得不是很到位,這樣表述會更好一些……”“我的學友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在某某地方這么說會更好一些”等等。這樣不僅能夠督促該科學困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其明白自身學習存在的問題,還最大限度地鍛煉了學生的勇氣,同時讓學生當了一次小老師,評價別人的同時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4.鼓勵發言,只獎不罰
在我第一節公開課使用小組合作時,突然提到一個問題:“直線和射線的區別在哪里?”很多孩子也積極思考了,但是我等了很長時間卻一直沒有學生敢嘗試回答。下課后我問學生:“你們沒有自己的見解么?”孩子說:“有,但是不敢回答,怕出錯。”其實,在課堂上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但是“怕出錯”歸根結底是怕扣分,孩子在回答過程中可能更加關注集體榮譽感,所以即使學生在課堂上回答錯了我們也要進行鼓勵,讓孩子做到思考問題、回答問題沒有顧慮,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更準確地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
二、學生合作關系不融洽
微型學習共同體學習過程中,學生間應形成良好的互助、互動的關系,但在小組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不友好、不傾聽、不分享的問題,這會影響合作學習的順利開展。
微型學習共同體活動主張讓孩子自己來選擇學習伙伴,但是我們在后期的觀察中發現學習效果并沒有預期想象的好。特別是小學生活潑好動,選擇學友時一般是選跟自己平時興趣相投的伙伴,這樣孩子在課堂上會更容易分神。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應適當結合學生特點和學生意愿來協助孩子選擇學友。但是問題也出現了:例如我們在實施小組活動過程中,其中一個學生不樂意回答,那么這一組就沒有機會一起展示,導致很多樂意表現的學生因為自己的學友失去了很多表現機會。現在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庭中都以孩子為中心,非常缺乏自立、合作意識,孩子性格孤僻、獨立,導致兩人產生矛盾也是屢見不鮮。結合上述問題,我們在實踐過程中也提出了有效的解決策略:
1.教師深入了解學生,多觀察多摸索
在微型學習共同體過程中,學生關系不融洽是最難解決的問題,也是導致微型學習共同體積極性不高最重要的原因。因此在生活中,需要教師多觀察,遇到問題及時調解。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這個環節需要教師在跟家長、任課教師溝通的過程中慢慢地去摸索。在學生選擇小伙伴時不能完全按照學生自己的意愿來,教師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適當引導和干預。
2.提升教師自身素養,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質
除了需要老師在課堂上積極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外,還需要學生自己在生活中慢慢學會包容,明白集體利益大于個人利益的道理。俗話說,要想育才先要育人,孩子道德品質的提高遠比收獲更多的知識來得更有意義、更有價值。
在一個學期的實踐過程中,結合教學策略施展效果來看,高年級的學生更好操控、更能有效實施此活動,課堂效果更為突出,因此在教學中施展微型學習共同體時還需要結合學生年齡特點才能讓學生真正脫離“聽眾角色”。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