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惠開
摘 要:區域游戲是幼兒帶有學習功能的游戲活動。老師在游戲中承擔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幼兒實現自主活動的愿望。區域游戲使幼兒在集體活動中能夠更好地建立起積極團結的優秀人格。幼兒需要具有多樣性、趣味性、安全性的區域活動游戲,這是幼兒園建設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幼兒沉浸在一個個興趣盎然的游戲中自然愉快地成長,完成了初步的心靈滋養。游戲活動是幼兒認識世界和開啟世界的必經之路。
關鍵詞:幼兒園;活動區域;趣味多樣
一、明確活動區域的日常管理規則
1.老師與幼兒共同協商制定游戲規則
在活動前,老師可以和幼兒采取商量討論的方式,制定活動中大家都需要遵守的規則,并讓幼兒全部了解。例如:15位小朋友都想坐滑梯,誰先坐誰后坐,怎么排隊?問題提出來后,讓幼兒們發言討論。引導幼兒商討排隊輪流坐滑梯的必要。規則在一次次嘗試中形成。幼兒們慢慢接受了規則,大部分就可以自覺遵守了。
2.幼兒區域活動規則制定目標
(1)小班活動目標和內容形式
活動目標:在制定角色的游戲當中,著重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和一定程度的自理能力,并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創造機會使幼兒學會相互接觸,相互交往,提升語言表述能力。
內容形式:學穿衣服、學系鞋帶、玩過家家等。
(2)中班活動目標和內容形式
活動目標:有意識地組織幼兒進行排列順序游戲或者拼搭組建類游戲。在幼兒成長的這個階段,已朦朧產生了多維度思考的能力。
內容形式:拼圖游戲、小超市購物、數字圖形排列、搭建積木等。
(3)大班活動目標和內容形式
活動目標:促進幼兒多做大膽嘗試,自主學習領會未知領域。培養動手能力和創造興趣,整體素質得到提高。
內容形式:簡單繪畫、折疊紙張、捏橡皮泥等材料手工運用。
幼兒根據自己興趣選擇玩耍的游戲。提示幼兒多樣性選擇區域,要學會每種不同游戲的玩法。選定要玩兒的游戲后,如該游戲區域幼兒過多,等待時間過長,就告知幼兒更換其他游戲。游戲中遇到困難的幼兒,讓他自己先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確無法解決的,老師再給予幫助。
幼兒更換活動區域后,老師一定要指導幼兒把已經玩耍過的活動區域的材料收拾齊整。
幼兒在玩耍活動中,應該盡量保持安穩,活動材料不能無序亂放。游戲中如產生了垃圾,則必須告知幼兒將垃圾放至指定堆放處。
區域游戲結束后,幼兒應在老師的指揮下把操作物品完好放置。在這樣的規范行為訓練中,使幼兒逐步接觸和領會任何事物都具有層次性和條理性。要讓幼兒重視生活中和游戲中的條理規范。活動區域中制作的游戲作品,也在老師的要求下放到指定位置。
二、認真觀察,合理指導
仔細觀察是老師進入幼兒游戲的必備條件,是了解幼兒認知程度的先決條件。通過老師細致入微的觀察,才能正確指導幼兒更好地參與區域活動。
當幼兒在游戲玩耍過程中遇到問題,使游戲難于繼續,有的幼兒會向自己的同伴尋求幫助,共同處理遇到的難題。而也有一些幼兒,他們不付出努力,直接放棄,轉身投向其他游戲。這時,老師適時的教導就能讓幼兒意識到自己與其他小朋友的差別,分辨出對錯,繼續之前的游戲,從而獲得耐心的培養訓練。
當幼兒自我意識有了覺醒,認識到自己是獨立存在的個體,就會堅持自己獨有的想法。這表現在幼兒交往時無可避免會產生爭執。比如,游戲中爭當駕駛員,不愿當乘客。老師就要介入到幼兒游戲中,公平分配駕駛員名額,并與乘客相互配合。活動中能夠很好地培養幼兒互幫互助的品格。
三、通過靈活分析,合理支持引導幼兒活動
幼兒遇到游戲中的問題,老師參與其中時,要講究介入的方式技巧。指導的話語生動有趣,并區分小班、中班與大班的不同。對于小班中班幼兒,可以語氣輕緩,加進代入詞。指導大班的幼兒,可以通過建議的形式,鍛煉幼兒的判斷能力。比如,幼兒們在過家家游戲中,分別飾演了家庭成員,但這一家的幼兒之間沒有互動,這時老師可以說邀請這一家外出旅行。旅行前家庭成員要協商旅行地點和各種注意事項,這一家就可以互動起來了。
四、對幼兒活動進行評價
活動結束后的評價,讓幼兒從小開始正確地樹立標準體系很有價值。作為幼兒老師,不可以隨意對待對幼兒的活動評價。老師發現的普遍性問題,要統一給出解決方法讓孩子們加深印象;屬于單獨存在的問題,老師可以選擇性地講解,使幼兒找出自己與其他孩子對相同事物的認知差別。每位幼兒都會渴望得到老師與同伴的認可,老師的激勵和同伴的認同能夠影響孩子以后的性格。老師在表達對一位幼兒的認可時,需要耐心尋找到這位幼兒的閃光點。老師的評價是教育價值的體現。
除了老師給予幼兒的評價,老師也可組織讓幼兒之間相互評價,讓他們自己發現游戲中為什么有的幼兒能夠積極配合使大家都喜笑顏開,而有的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出難于配合,使游戲完成不順利。引導幼兒間多做交流,相互評價,使幼兒更好地得到游戲經驗,幼兒主體性得到促進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穎新.主題背景下的表演游戲優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4(27).
[2]邱建華.美,在游戲中創造[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1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