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嫚
摘 要:《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既要了解現有的水平,更要關注其發展的速度、特點、傾向等,要承認和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避免用統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的確,教師恰當適時地肯定與評價,是每次繪畫活動成功的關鍵所在,教師要用肯定的方式評價幼兒的美術活動,多鼓勵,多表揚,充分挖掘繪畫作品中成功的東西,讓幼兒有繼續作畫的欲望。以觀察、教育敘事、個案研究方法等問題進行案例解析,探索幼兒美術作品分析的要素、方法,更好地了解幼兒的需要,進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策略,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并富有個性地成長。
關鍵詞:幼兒美術;回歸生活;審美藝術
一、獨特視角下——幼兒的自由想象
通過細細研讀《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我發現: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時間,創設一種能激起創作欲望的藝術空間,會讓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美術方式表達情緒和認識。在一次美術區角活動中,妍妍將她繪畫的蒲公英送給我,我在聽她的講述中,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可以在美術活動中得以充分挖掘、激發和培養的。那么本文以妍妍的美術作品《風中的蒲公英》為例:
有一天,媽媽帶我去陽澄湖,在那里我遇見了孫××,我們一起在草地上玩耍,還發現草地上有很多很多的蒲公英,開滿整個山坡,我輕輕地拿起一根蒲公英,往外吹,那個蒲公英的種子就會散開來:飄呀飄呀,飄到天空中,飄到小河邊里、飄到草地上……我覺得很漂亮!
二、教師點評——解讀幼兒的美術作品
繪畫是每一個孩子心靈的真實呈現,孩子筆下的所呈現出的“蒲公英”自由飛翔,不以技巧取勝,卻有寫意的自在和韻味。從這幅畫中,我們仿佛跟著孩子一起走進了綠意盎然的春天里,清新、淳樸、自然的感受是這幅畫的靈魂所在。在無拘無束的創作空間里,孩子盡情地用每一根線條、每一個色塊,感受水油畫豐富的色彩以及透明色的對比。然而,蒲公英的葉子與遠處山坡上的風車,則體現出孩子細膩的觀察力。其實,孩子對生活觀察的視角有時候能喚起成人的記憶,讓我們離生活更近了一步。相信如果能將小朋友玩耍的場景畫出來,那就使作品更加完美了。
三、從三維角度——分析幼兒的美術經驗
以下我從藝術領域的三維角度目標:知識、技能、情感進行分析。
(一)空間表現
繪畫通常是羅列空間表現,即對象之間的隨意配置,彼此之間沒有關系。但在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已經發展到大班“圖式期”階段,利用淺綠色畫出遠處的山坡則體現出近景遠景,使畫面更加深邃有空間感了,能以個人之視覺經驗呈現獨特之空間美感。
(二)水油分離
用白色蠟筆畫出蒲公英并不能凸顯畫面主題,然而,用藍色和紫色鋪染上天空的顏色后,恰巧一個神奇的魔法出現了。其實,這種方法在很多時候都非常適用,能非常快速地奠定畫面的氛圍基調,讓孩子的畫面藝術感十足。
(三)線條創作
圍繞草地上的枝干畫出鋸齒形狀的線條以及穿插拋物線的手法,說明幼兒具有一定的線描畫技巧。
(四)色彩搭配
作品天空中的顏色采用了多次暈染,因為水彩是透明的,可以做到各種顏色互相透疊,深淺變化層次豐富。而綠油油的山坡則采用了相近顏色的漸變,由深到淺或由淺到深的顏色對比與過渡。
(五)想象創造
天空中的蒲公英與云朵的搭配,葉子與草坪的搭配,人物與風車的搭配,都發揮了孩子的情境思維和想象!
(六)情感寄托
在孩子與老師敘述的過程中,清晰、流暢的語言表達以及富有擬人化的作品處理非常有新意,融入了孩子對美好事物的情感寄托。
四、調整、策略——綻放幼兒的藝術靈性
(一)回歸生活
藝術源于生活,豐富的經驗是幼兒創造的基礎,大自然是想象力的源泉,教師應發掘強化日常生活中美的元素,為幼兒營造蘊含藝術美的活動環境。
(二)善于觀察
善于觀察是創造力的基石,引導幼兒對外界事物進行觀察時,除了引導幼兒探究事物的屬種、用途、習性等科學事實,還要關注事物的形狀、色彩、空間、節奏等形式。尤其注重幼兒自主的感知與體驗、想象與創造等本體的藝術能力的培養。
(三)提高審美
幼兒的審美感受是建立在審美感知和審美想象基礎上的,教師應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始終把幼兒的個性、情感的尊重放在首位。
(四)個性創作
教師應該注重激發幼兒的個性發展,讓幼兒的美術作品富有個性化、創意,尊重幼兒的個別差異性,加強表達創意方法的指導,真正達到發展幼兒創造力的目標,讓每個幼兒的美術作品富有個性特色,而不是千篇一律。
(五)多方位挖掘幼兒美術素材
1.利用地域文化資源,開展幼兒民間藝術教育。如:編織、水墨、傳統工藝。
2.選擇趣味化的游戲材料,如:“彈珠滾畫”“手指拓印畫”。
3.接受國外藝術熏陶,與大師對話。如:梵高的“星空”、喬治的“沙漠中的花朵”。
4.融入“繪本”情景式主題,引導美術教學,如:漂亮的連衣裙、不會跳舞的長頸鹿、花格子大象。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擁有獨立的思想。我們所要做的是助孩子一臂之力,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成為他們的同路人,與他們同前行。嘗試用多樣的視角觀察世界,感受世界的不同,讓幼兒在繪畫中,綻放視“角”之美。相信在兒童美術這條長河里,我們應該是一名劃槳人,船載幼兒與教師,槳聲涌動亦潛行,靜候四季風景。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