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菊 曾陽梅 董杰 翟勝 鄧煥廣 王倩
摘 要:以魯西某大學地理學碩士點為例,從生源、培養經費、導師隊伍建設、課程教學等方面分析了地方高校地理學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該大學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的具體實踐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以期為地方高校地理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碩士研究生 地理學 培養質量 地方高校
中圖分類號:G6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1(c)-0214-02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最高層次,隨著社會對高層次人才需求的日益增長,研究生教育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地方高校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它以服務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為目標,承擔著為地方培養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使命,其培養的研究生中碩士研究生是其主體部分。近年來,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有了較大的發展,但相對于“雙一流”高校,地方高校在辦學水平、師資力量、生源質量、科學研究、管理水平、政府支持等諸多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本文以山東省西部某大學地理學學科碩士點為例,分析了地方高校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對策,以期為地方高校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提供借鑒和參考。
1 地方高校地理學學科碩士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
1.1 生源質量不高
生源是影響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首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研究生的培養潛力。對魯西某大學近5年生源情況的統計,發現報考該校的應屆本科畢業生,基本來自于和該校辦學層次差不多的高校,甚至是低于該校的地方性學院,且由于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科目不考數學,跨專業報考現象較為明顯;另一方面,隨著社會對高學歷人才需求的增加,非應屆畢業生報考的人數也在逐年增加。相比于應屆本科畢業生,非應屆畢業生的學科理論知識往往不夠扎實,其中在職研究生還需要平衡讀研和工作兩者之間的關系。生源質量不高,對口生源減少,無疑增加了后期培養的難度,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導師招收研究生尤其是跨專業和在職研究生的積極性。
1.2 培養經費“不足”與“盈余”矛盾
研究生的科研經費主要來源于導師。導師的研究經費越充足,研究生參與科研鍛煉的機會就越多,從而越有利于其科研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升[1]。地方高校的國家級、省部級項目非常有限,且主要以青年基金項目和博士基金項目為主,導師的科研經費較少。根據對該校近5年科研項目的分析,國家級、省部級項目主要集中在剛工作3年內的具有博士學位的青年講師,大部分還未具備碩士研究生導師的資格,由此出現了青年教師有科研經費但無研究生的情況。另一方面,學校對碩士研究生培養經費的投入為1400元/(生·年)的水平,該經費的支出在財務上有嚴格的限定范圍,主要用于研究生教學、碩士論文打印、檢測、送審、答辯以及書籍購買等項目費用的支出,上述項目的支出有限且部分支出屬于不按人次的一次性支出,因此,在碩士研究生招生數量增加和教育經費投入增長的大好形勢下,培養經費有了一定的結余,如何合理安排使用盈余的培養經費是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1.3 導師的創新動力缺乏,對學生指導不足
導師是培養研究生的第一責任人,導師的指導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目前,該校仍采用“一對一”的導師負責制度,即一名學生只有一名負責導師,學生入學后即通過“雙向選擇”的方式確定導師。這一制度有其積極作用的一面,但其弊端在于限制了研究生與其他導師和學科之間的交流,不利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多種方法論的形成[2]。另一方面,部分導師科研課題和經費較少,失去了創新的動力;也有少部分導師忙著自己的項目、科研和評職稱,對所指導的研究生投入的精力較少,指導不足。
1.4 課程教學缺乏系統規劃,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單一陳舊
課程教學是研究生培養的重要環節,著重培養研究生知識創新能力,為研究生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根據該校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研究生的課程學習主要在一年級,其中,為加強研究生和學科方向各位導師之間的交流,研究生的專業課程至少由2位導師負責講授。但由于缺乏課程系統規劃,導師聯合授課易于流于形式;且部分導師仍拘泥于教材來組織教學內容,學科前沿和“研究”的內容很少;少部分導師未能根據課程目標和教學大綱系統有效的準備教學內容,授課內容隨意性較大。其次,課程教學模式比較單一,以講授為主,討論少,缺乏實踐,這種“被動式”“接收式”的學習方式,嚴重束縛了學生的自學性、主動性,不利于研究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2 提高地方高校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對策及其實踐
為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為國家和地方培養出地理學學科的優秀人才,地方高校應從生源、培養經費、導師隊伍建設、課程教學等方面進一步實施改革。現結合該校近年來開展的研究生培養改革實踐工作,從以下4個方面提出了提高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對策。
在提高生源質量和改善生源結構方面,地方高校應通過網絡、考研動員會、考研咨詢會等形式,利用校友、校外導師等資源,加大宣傳力度,吸引本校和外校優秀生源,有條件可以建立優質生源基地。近年來,該大學調整思路,將生源目標主要放在本校學生上,發動優秀應屆畢業生報考本院,使被錄取的本校學生所占比例有了較大的增加,2018年錄取的考生中該校生源所占比例達53.3%。另一方面,采取多樣化的考試形式,提高了復試成績的比重,該校研究生復試包括筆試、英語口語考試和導師團隊的面試,在研究生復試過程中,不僅考查考生學科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加強了對其綜合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分析問題、處理問題能力的考查[3]。復試過程均全程錄像,保證研究生錄取工作的公開透明。
在提高研究生經費資助強度和額度以及改善研究生待遇方面,一方面,在研究生的分配上向培養條件優越的導師傾斜,對有國家級項目但未具備研究生導師資格的青年教師,可由一位研究生導師作為主導師,青年教師為副導師,保障了研究生的研究工作有經費支持;鼓勵有條件的導師給予品學兼優的研究生一定的經濟補助;研究生在學期間參加學術會議,給予一定的經費支持,對在學術會議上作報告的研究生給與獎勵;建立了研究生績效考核機制,以其學業成績和科研成果的數量和質量開展評優評獎工作,此舉極大調動了研究生的積極性,研究成果的數量和質量均大幅提高。另一方面,在教育經費持續增長的大好形勢下,可與學校研究生處、科技處、財務處等有關部門商討合理安排使用“盈余”的研究生培養經費,可考慮為一、二年級研究生創建參與科技創新的平臺[4]。研究生可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積極申報科技創新項目,獲資助的項目為5000~8000元/項。這些舉措一定程度上可解決部分碩士生導師的經費問題,同時也可激發研究生的創新熱情。
針對部分導師創新動力不足和創新能力缺乏的現象,一方面積極推行導師組成員的遴選和優化工作,提高導師組成員自身的科技創新能力,根據該校關于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遴選和管理的相關文件規定,研究生導師實行聘期制,三年一遴選;另一方面,建立以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導師評價制度,對導師從教學、行政和科研等三個方面進行全面評價[5],將評價結果作為導師考核、續聘、加薪和晉升的依據,對指導學生發表高水平論文和考取博士的研究生導師,學院給予獎勵。上述舉措有效地調動了導師的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激活了導師的創新意識。
在課程教學方面,提倡專題式教學,采用啟發式、研討式等教學模式。目前,該校研究生的專業課由2~4名導師聯合授課,要求每門課程的授課導師應密切配合,系統規劃教學專題,各專題內除了重點和難點的理論講授外,還要有問題、有研討、有探索、有實踐[6];同時,給予任課教師授課自主權,鼓勵教師采用啟發式、研討式等教學模式授課。鑒于目前的生源質量狀況,任課導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結合與課程相關的學科前沿積極引導學生查閱、分析和總結文獻資料,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其敢于質疑的精神,并引導學生自己去研究科學問題,從而培養其自學能力和科研能力[7]。學校還應創造條件,鼓勵有深造意愿的導師走出國門,學習國外先進的、對培養研究生創新能力有積極推進作用的教學方式。目前該校已有4位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先后赴美國知名大學訪學深造回國,這將在提高研究生培養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積極鼓勵導師開展研究生教育研究,近年來,該校地理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在省級和校級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的支持下,在研究生的實踐教育平臺構建、課程設置、培養模式和教學管理優化、學位論文質量保障體系、創新能力培養以及研究生教育質量評價標準與保障體系等方面開展了廣泛的研究,為提高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支持。
參考文獻
[1] 楊世勇,黃永杰,楊紅飛,等.地方高校碩士研究生培養存在的問題及策略研究——以皖南某大學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5,31(1):54-57.
[2] 孫群.中美研究生培養模式比較與借鑒[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4,6(5):84-87.
[3] 劉毅,韓錦標.地方高校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創新問題及對策[J].繼續教育研究,2017(2):105-107.
[4] 史凱,劉春瓊.多渠道建立創新培養平臺提高地方高校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J].教育教學論壇,2015(18):94-96.
[5] 謝子殿,呂宗寶,汝洪方,等.內涵式發展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導師考核評價體系的探索[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10):1-2.
[6] 邱庚香,羅家國,龔金花.提高地方高校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對策研究[J].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2,33(2):59-61.
[7] 李博,陳艷慧,張瑾,等.構建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質量保障體系研究——基于優秀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實證分析[J]. 高等農業教育,2015(2):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