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復桂



摘 要:翻轉課堂理念指的是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迪下,在課堂教學中,理解、識記之類難度小、幫助少;創造、評價、分析、應用之類難度大、幫助多。在實踐中,感悟了知識結構圖、教師和學生都有完全統一的筆記、善于使用微課或微視頻代言、重視鞏固練習題四個翻轉課堂理念下的有效教學策略,逐步形成了翻轉課堂理念下的教學模式,從而使物理教學有趣味、有方法、有成效。
關鍵詞:翻轉課堂理念;知識結構圖;微課;筆記;有成效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委員會委員、安徽省化學教研員夏建華,2014年在馬鞍山市做《關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創新教學模式研究》的報告時說:“傳統的教學,課內:理解、識記之類難度小、幫助多;課外:創造、評價、分析、應用之類難度大、幫助少,需要翻轉。”這句話說到了我們的心坎上去了,平時我們大多采用的是傳統教學模式,課堂上對于難度大的,幫助確實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放在了難度小,幫助多上面去了,因而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低下。由于種種因素的制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我國還沒有得到大面積的推廣,尤其是在農村學校。但翻轉課堂的理念啟迪教師思考:如何利用現有條件盡力改變“難度小、幫助多;難度大,幫助少”的現象,達到農村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的目的,也為翻轉課堂打下基礎。這既符合新《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也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于是,我們申報了市級課題《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研究》,課題編號:MJG15105,批準文號:馬教秘〔2015〕233號。本文將三年來“翻轉課堂理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撰寫成論文,以供同行們商榷。
一、翻轉課堂理念的解讀
翻轉課堂理念指的是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啟迪下,在課堂教學中,理解、識記之類難度小、幫助少;創造、評價、分析、應用之類難度大、幫助多。可見:“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研究”,是利用現有條件用“翻轉課堂理念”來實施“本土化”有效教學,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翻轉課堂。
二、翻轉課堂理念下的有效教學策略
1.知識結構圖
韋特默發現“人天生有將本身各不相聯的部分看成一個整體的思維趨向”。那么是否意味著人需要整體,習慣于尋求整體?當一個全新的知識點出現,但學生找不到整體的時候,他會覺得沒意義,就會很快放棄。所以奧蘇貝爾說:“在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中,先行組織者的策略很有用。”蘇霍姆林斯基的“智力背景說”不正是在講“大量閱讀,為學生接受新知識準備著陸點”嗎,其實就是為了便于學生接受新知識做“整體的預備”。學習要依賴有組織的整體。
典型的實踐形態:魏書生的“語文知識樹”、孫維剛的“數學結構教學法”,都成效卓著,實踐證明了學習要依賴有組織的整體,知識結構圖是有效的學習方法和教學方法。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將教學知識逐步形成結構圖,并以此板書,既節約時間,又簡潔明了,并同時要求學生記下筆記,為復習做準備。舉個例子,見圖1,是我在教學中認真思考形成的一個知識結構圖(幻燈片截圖),這個結構圖將磁場、磁感線做了很好的對比,你感覺到了它的魅力了嗎?
2.教師和學生都有完全統一的筆記
作為從教25年的老教師來說,我也只是近兩年自己才準備和學生統一的筆記,八年級的筆記在書上,九年級一定要準備筆記本,現在是中考復習,我越來越感覺筆記的功能強大,是知識寶庫,必不可少的,具體表現有:
(1)筆記盡量以知識結構圖呈現。學生的筆記是留空白紙的,上到相關的知識再填充,做到知識歸類,最后形成知識體系。而且筆記里也有易錯題。
東北師范大學南湖實驗學校萬勝明校長指出:如何進行每天的復習呢?正確的復習方法應該按下列程序進行:
①畫知識樹;
②比筆記;
③看課本;
④整錯題。
實踐表明:筆記更有利于這種復習方式的實施。
就有一個女生在樓道中見到我,開心地說:“老師,
我用了你的解題方法,真好。”我追問:“什么方法?”她說:“就是你教我們的串、并聯解題套路。”作為老師聽到學生如是說,我是真的開心,也感覺到教學有趣味、有方法、有成效。
(3)要求學生和我的筆記本、筆記內容完全統一,甚至標記相同的頁碼,便于上復習課時容易查到相關的知識。多題歸一的思想在這里表現得淋漓盡致,舉個例子:如圖2是學生的一頁筆記,熱敏電阻、壓力感應器電阻、酒精測試儀電阻等等只要有電阻變化的題目,都可以等效為此題,故可以拿它做理論依據,實現多題歸一。
3.善于使用微課或微視頻代言
好多教師,都有一個習慣,課本中的知識即使特別簡單不說一遍不放心,要想從“容易的內容不講一遍不放心”中跳出來,現在的微課、微視頻就是很好的代言,又快又好。
微課或微視頻在教學中的作用,大家都知道,毋庸贅言。那么,優秀微課或微視頻容易找到嗎?在教學參考書后面的光盤就是很好的微視頻,在安徽省基礎教育資源應用平臺中的微課評比,易找到并下載優秀微課。
4.重視鞏固練習題
(1)練習題選擇,要精心,可選擇:
①生活題、時代題,能提高學生興趣。比如學習速度時,如圖3可用導航圖片出一些相關計算,也可用此圖片進行直線和曲線的教學。再加上老師的言語“忽悠”,會使教學更有趣。
②變式訓練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對于學生的生成性問題,需加以重視和鼓勵。
③能拓展本節課知識的題。
比如學習能量守恒時,選擇:如圖4所示,重量為0.4N的金屬小球從導軌的a處自由滑下,依次經過b處、c處,到達d處時恰好停下。在從a到b的過程中,重力做功為 J;在整個運動過程中,小球克服導軌摩擦消耗的機械能為 J。在解答的過程中突出本題機械能不守恒,要想守恒,需要什么條件,然后繼續追問本題能量守恒嗎?能量守恒需要條件嗎?這樣一對比,既將知識融會貫通,又使本節課的知識更加完善,何樂而不為呢?
(2)學習并實踐好的處理習題方法。比如:在《物理前概念與解題心智(第1版)》一書中指出,用否定性質疑解決學生頭腦受前概念影響的常錯題、建立題型中心圖示、順向加工策略,等等處理習題的良策。
三、翻轉課堂理念下的教學模式
情景引入→展示學習目標并簡要板書→微課或微視頻→內化知識或實驗,將知識點板書完善,形成結構圖→鞏固練習→小結→作業。
這種模式,看起來,很一般,老師備課時都有這種思想,可實現起來,卻很難。這學期我縣教研會,兩位老教師同上了“20.3 能的轉化與能量守恒”,這兩位老教師的功底可謂了得,但是幾乎將課本內容再現一遍就下課了,并不是教學設計沒有涉及難度大的內容,下課后看到他們的課件中都設計了鞏固練習,并且包含機械能是否守恒題,其實,上面的機械能題目就是來源于他們的課件,這個題目相當好,可與能量守恒做一很好的對比,使教學內容更加完善。他們課堂表現正驗證了“理解、識記之類難度小,幫助多;創造、評價、分析、應用之類難度大、幫助少”。設計了練習題,為什么上不到呢?拿這話和縣教研員陳慶軍老師交流,他說:“哦,這是個弊端,總想把概念講深講透,這是達不到的,也是不可取的;上課就是開動學生的思維能力。”此話與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多么的不謀而合。
“20.3 能的轉化與能量守恒”這節課,往年,一節課內我也像上面兩位老教師一樣,幾乎將課本內容再現一遍就下課了,今年,我用了翻轉課堂理念下的教學模式上課,輕松地完成了鞏固練習,其中的機械能守恒題,應該是難度大的,教師也用心幫助了,還有一優點是可與能量守恒做一很好的對比,使教學內容更加完善。總之,在課堂中能不能上“難度大的鞏固練習”,關鍵在錯誤的教學理念——再容易的內容不親自講一遍不放心,即使用微課、微視頻代言,也不放心。
上面的老教師這樣上課,除了“再容易的內容不
親自講一遍不放心”的錯誤理念外,還有他們現實的原
因——物理每周課時多,他們學校物理八年級每周4節課、九年級每周5節課,有時間慢磨。曾經我校物理八九年級都是每周5節課,上課的節奏是相當慢的,但最近幾年,我校物理八年級每周3課時、九年級每周4節課,不上快,都不行的。上快點,就必須有理論支持,“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就是理論支持,讓教師解脫困擾。我回頭看看,往年的教學設計大都兩課時的內容,現在一課時就能完成。
在實踐中,翻轉課堂理念下的教學模式,教學環節更加合理,使之成為有效教學。可尋的科學依據有:在《物理前概念與解題心智(第1版)》一書中指出,新課的時間要控制在半個小時,剩下的時間進行嘗試練習;在《信息環境下物理課堂觀察與量化(第1版)》一書中,指出課前要準備好“知識樹”,上課一開始,教師就列明并強調學習目標,以促進學生上課時的有意注意,新課結束后,教師用多媒體顯示“知識樹”,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認知結構;學習要依賴有組織的整體。
總之,該課題的實施,促進了教學,促進了教研,促進了教改,越來越覺得教學有方法、有趣味、有成效。當然還有更多的問題留待在今后的工作中去思考、去實踐,“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參考文獻:
[1]陳慶軍,吳能平.物理前概念與解題心智(第1版)[M].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65-66.
[2]陳慶軍.吳能平.信息環境下物理課堂觀察與量化(第1版)[M].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25.
[3]桑明華.“翻轉課堂”視角下的初中物理課堂有效教學淺析[J].吉林教育,2016(17).
[4]葛鳳華.淺談“翻轉課堂”在初中物理有效教學中的運用[J].物理之友,2016(1).
[5]何克抗.微課在初中信息技術課教學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延邊大學,2017.
注:本論文是馬鞍山市級課題《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初中物理有效教學研究》實踐研究。課題編號:MJG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