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志鵬 張春瑞
摘 要:新課改對初中生物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以學生為本,注重對學生學習意識的激發,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主要對初中生物課堂的生本教學途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生本教學
新課改對初中生物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堅持以學生為本,重視學生的素質、情感等多方面的培養,實現對學生的全面提升。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獲取生物知識,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目標。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完善課堂教學
初中生物教學中為了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需要先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首先注重對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引導,同時鼓勵學生結合預習的內容查閱相關的資料,使學生可以加強對該課程的認知和體驗。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需要注意為學生預留一定的表現時間,使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以及感興趣的話題,并組織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最后,根據學生的興趣開展教學活動。比如,在學習“植物的呼吸作用”這部分內容中,其中教材中涉及一個將小白鼠放在密閉玻璃鐘罩的實驗,現實操作由于時間以及器材等多種原因的影響難以完成,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整個實驗過程。在實驗過程中,將兩只小白鼠分別放入到兩個透明的玻璃鐘罩中,其中一個玻璃鐘罩中放有綠色植物。在實驗開始前,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同學們認為哪種鐘罩中的小白鼠會先死去?”通過這種請問方式有利于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思考和參與。然后引導學生回憶一下以前學習過的內容。然后接著演示實驗,將具有綠色植物的鐘罩用遮光的黑布全面覆蓋。通過鐘罩內的攝像頭發現,最后的實驗結果為帶有綠色植物鐘罩中的小白鼠先死去。并強調在實驗開始前兩個小白鼠都是健康的,各項身體機能指標相同,那么帶有綠色植物小白鼠先死去的原因是什么呢?通過對實驗的觀察,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討興趣,學生各抒己見,并最后達成共識:具有綠色植物的鐘罩中,綠色植物會與小白鼠爭搶氧氣,所以帶有綠色植物的小白鼠會先缺氧而死。然后教師再對教學內容進行拓展,同學們想一想為什么要在帶有綠色植物的鐘罩上蓋上遮光的黑布呢?使學生逐步分析出植物呼吸作用的條件。
二、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促進終身發展
生本教育理念中強調對學生的重視,使學生成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并結合學生的興趣和天性開展教學活動。通過生本教學理念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滲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鼓勵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生物教學中,提升初中生物教學的質量。而且生物教學中課堂學習、標本觀察以及資料的查找等活動學生都是可以自己完成的。比如,在學習“種子的萌發”這部分內容中,教師可以在預習的內容中,要求學生自行查找影響種子萌發的因素,然后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種種子,并結合自身查找的影響因素對種子進行管理,進而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檢驗。通過這種方式更有利于提升學習能力,使學生可擺脫課本的束縛,實現對知識的拓展,而這種學習能力的培養不僅是為了對本部分內容的學習,同時也是對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基礎的奠定。
三、了解生物知識,認識生物魅力
學生在生物學科的學習中需要認識到生物知識的學習價值,感受知識的學習魅力后才能夠更好地學習生物知識,感受生物知識,將被動的學習轉化為主動的學習,這也是生本教學的基礎。比如在學習“綠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機物的制造者”這部分內容中,教師的教學設計如下: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以組為單位對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進行查找,并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過程。然后引導學生做實驗,在太陽光照下擺放兩個透明的、密閉的玻璃罩,其中一個玻璃罩放入綠色植物,然后將兩個燃燒的蠟燭放入其中,觀察哪個玻璃罩中的蠟燭先滅,使學生認識到光合作用的作用。并引導學生自行設計實驗如何驗證光合作用機理或者列舉生活中的實例能夠體現光合作用,使學生感受生物學的魅力。
綜上所述,初中生物教學中通過對生本教學理念的應用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在生本教學中教師必須要注重對知識的學習和應用,認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并引導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終身發展能力,通過多種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生物課堂教學中,并加強對學習內容的拓展,使學生不僅掌握生物知識,同時提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陳穎.在新課程標準下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途徑[J].知識窗,2015(4):82-83.
[2]連志高.合作性學習在初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教研論叢,2015(9):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