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馬季
《扶搖皇后》和《女帝本色》是天下歸元十年網絡創作早期和近期的代表性作品,這兩部作品都屬于架空歷史的大女主類型,整個故事和人物沒有歷史原型,完全由作者虛構而成。當然,架空歷史并非沒有文化來源,《扶搖皇后》女主孟扶搖穿越到五洲大陸,與七國皇室發生了不同程度的關聯,它的文化來源指向的是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故事講述了孟扶搖在五洲大陸和七國君王、王室之間的哀怨恩仇,特別是感情上的各種糾葛與沖突,從而塑造了孟扶搖這個具有YY典型特征的人物形象。孟扶搖跟七國的關系都很微妙,作為一個當代人穿越到上古,她和七國的皇室之間建立了一系列關系,導致了戰爭之間的因緣際會,王權爭霸之間的歷史必然。
這部作品具有以下幾點顯著的特點:
第一,與當代女性形成情感同盟。可以說《扶搖皇后》是一部具有傳奇性的女性奮斗史,女主的心理成長過程和當下的都市女青年形成了緊密的關系,給女性讀者找到了釋放自我能量的機會。從孟扶搖的個人經歷來看,她青少年時代家境貧寒,母親得了重病,血透,但她并未因此自甘平庸,少女心貫穿人物成長的始終,這十分符合當代普通女性的心理訴求。從情節上看,孟扶搖學的是考古學,然后她為了母親治病,就走上盜墓這條道路,這個里面好多細節,與當代青年的價值取向比較貼切,比如盜墓的時候,好東西能拿走都拿走,但是她要求手下,不能拿走的東西一定要保護好,絕不能破壞。孟扶搖的道德標準是,在取我所需這個前提之下,不做其他有害別人的事情。
第二,多元色彩和女性意識強烈。因為情感線路發展的必要,孟扶搖似乎和男性之間,沒有更多的明確的表白,可能她也會喜歡其中某一個人,但她始終搖擺,做不出選擇。因此,我認為這個視角跟當代女性意識也有對接,她可能處在一個不確定的人生狀態當中。需要愛,但又不能放棄自我。在這一點上,孟扶搖個性具有鮮明的當代性,體現的是所謂碎片化的人文價值。當代女性的生活豐富而多元,導致選擇的多樣性,沒有哪一種方式是唯一正確的選擇。詩和遠方很重要,房和車也必不可少,單車上的笑和寶馬里的哭,各有所求,有好多種方式構成她們的人生。
第三,敘事的夸張和語言的幽默俏皮,以及情緒化的表達,是天下歸元作品最顯著的特征,也是讀者反應最強烈、討論最集中的話題。當愛情與抉擇狹路相逢,誰勝?孟扶搖的純粹、堅強、率性、大氣和智慧,映照出一個內心深處渴望純真愛情,卻不得不在刀光劍影之下歡笑與流淚的女性精神世界。
第四,塑造人物的不拘一格,里面的人物有十幾號,個性都是很鮮明的。另外一個,這個里面的人物,我認為是矛盾的,一方面價值判斷不是很明確,但是又顯示出一種包容的、豁達的,現代性的東西在里面,就是這個人物可能不能給他完全的定性,她的身上的優點和缺點都通過她的行為自身流露出來。
第五,細節上的真實性與整體上的顛覆。從敘事上,與傳統文學所處的道路是不一樣的,通過虛擬世界,用人文自然,抒寫當代人的思想理念,建立了龐大空間的構架,比如五洲大陸是她完全虛擬的場景,因此充分地給作家在表達人物的個性特征,表達男性與女性之間,男性與男性之間,處在一種危機狀態的,小說始終處于危機狀態。這也是網絡連載小說重要的特征,一萬字之內,必然要出現新的危機,每一到兩章都要出現危機,這樣可能會引導讀者不斷地看下去,這樣的寫法在傳統文學當中是少見的,可能是作者故意的,有目的的去設置這樣的懸念。
這部作品也存在一些問題,我認為是網絡小說,尤其是架空歷史和穿越小說普遍存在的問題。
其一,人物性格的發展與變化缺少必要的過渡。孟扶搖從穿越到五洲大陸以后,經歷了若干事件以后,應該說人到中年了,但性格缺少應有的變化與發展,少女心或許能贏得年輕讀者的喜愛,卻失去了作品的深度。另外在人物關系上,總體處理比較表象,愛與恨的產生沒有足夠的精神因素支撐。眾所周知,網文側重于給當下讀者消遣而非對歷史的沉重記述,但若沒有一定的厚度和高度,則難以實現向精品化方向的邁進。
其二,地緣概念強大,文化概念薄弱。地緣概念可以幫助讀者辨識人物的發展軌跡,這當然是很重要的,五洲大陸和七國爭雄形成了立體化的空間縱深,為七個國家爭霸奠定了基礎。但是,由地緣推而廣之的七國文化概念沒有形成,這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從《燕傾天下》《扶搖皇后》《凰權》《帝凰》,以及“天定風華”、“天定風流”系列,天下歸元在近十年時間里共發表了一千多萬字的作品,這在網絡女作家中也算是高產,關鍵是保證了質量,而且一直在求變,不重復自己。《女帝本色》是她的第七部作品,280萬字的篇幅,在女頻古言中代表了一種發展趨勢。這個趨勢可以歸納為網絡文學女頻文本試驗的三種可能:
1、文體構成的豐富性和多元化:表現為多文本形態的融合,口語文學、書面文學、印刷文學和新媒體文學的交匯,大量的口語進入文本,古今中外打通了使用,怎么愉悅就怎么表達。
2、內在精神的兼容性和娛樂化:表現為傳統與網絡的雜糅,其中既有抒情性、懸疑性、悲劇性,這是傳統文學的重要元素,也有諧趣惡搞、美貌腹黑、妖孽斗智、瑪麗蘇爆發等網絡文學的重要元素,也不乏傳統與網絡共有的元素如:復仇、尋夫、落難、親人重聚、家族爭斗、以假亂真等等。
3、表現手法反轉與多向度:表現為不同藝術種類表現形式的借鑒與挪用,穿越如同電影的蒙太奇,賣萌裝傻采則采用動漫游戲的卡通畫效果,而電視劇的故弄玄虛、狗血橋段在文本里轉換成了令人捧腹的夸張、搞笑,這一切都是為了塑造人物,同時也是為了吸引讀者,如果這兩個目的并行不悖、甚至相得益彰,那就是符合時代特征的新的審美方式。因此可以說,《女帝本色》打破了女頻只往影視方向發展的單一向度,她的難度在于更接近多文本寫作,具備了改編成多種文本的可能,這也是網絡文學在今天的主流發展方向。
《女帝本色》的故事框架與人物設定,在女頻文范疇里應該說是有了較大的突破。首先是大背景虛實結合,即幻想與現實有機結合,既有故事的支撐點,也有神思和腦洞的空間。
作品所描述的大荒澤國是一個完全虛構的國度,那里擁有奇特的政體和光怪陸離的現實。疆土之內,六國八部各自為政,表面上對首都帝歌效忠,實際擁有相對獨立的主權,大荒名義上的女王,代代只能轉世繼承,名為君主,實為傀儡,掌握帝歌實權的,是各掌勢力的左右國師。故事發端于大荒澤女王暴斃,右國師宮胤卜卦指出轉世女王所在,命護衛千里尋女王。這個敘事方式更像一個神話傳說,但景橫波穿越而至,落下時砸碎女王祭壇,被指認為女王轉世,卻把我們代入到了那個匪夷所思的環境之中。
這個框架完全不同于天下歸元以往作品的架構,更符合網絡文學2.0的發展趨勢,為動漫、網游的女性題材作品開辟了新的渠道。有人問,女孩子也玩網游嗎?廢話,當然玩!而且玩得更精致,更講究細節生動,更要求情感橋段的奇妙感和真實感。
其次是人設突破了簡單的大女主思維模式,力求塑造更為復雜人物性格,描繪更為綿密的內心世界。
景橫波原以為可享一世富貴,隨即發現女王看似尊貴,實則傀儡,受禮教束縛,終生不得婚嫁,行動言語皆身不由己。景橫波生性愛自由,不愿被拘禁于大荒宮廷,因此使計逃離。于是,大荒澤掌握大權的左右國師,為了各自的政治目的,一路追索女王,而大荒國內的權貴們,也因為各自立場和站隊不同,對女王紛紛進行拉攏或刺殺,景橫波因此無意中卷入了大荒錯綜復雜的政局之中。受左國師耶律祁暗害,景橫波和右國師宮胤落難山林,一路同行,情愫暗生,為了日后不再被控制和欺凌,景橫波發誓要做大荒澤的真正女王,這就意味著要統一六國八部。如果一路升級,這便是典型的大女主模式,但作者筆鋒一轉,景橫波的苦難遠未結束,她的世界依然是鬼魅叢生,荊棘遍野。
宮胤這個人物的設定很有戲劇性,他的身份和行為包藏了很多秘密,為這部作品的整個構架起到了扛鼎的作用。這正是天下歸元編織故事的匠心之處,作品到結束,宮胤的身上仍然有讓人猜不透的東西,如果說這樣的處理改變了網文的套路,我也只能說,套路是干嘛的,就是用來讓高手超越的。當然,景橫波和宮胤這對奇特的戀人歷經多次聚散離合,百般磨難、萬般生死,假的背叛真的離別,終于成為了患難夫妻。
天下歸元作品有一個最顯著的特征:情感線的布局是作品中最吸引人的部分,在人物塑造上有七分匠心還有三分癡心,可謂無癡不成文。《女帝本色》雖然是一部超長篇小說,但這一點依然做得很出色,整個過程蕩氣回腸,不拖沓、不膩歪,充分展示了她駕馭宏大文本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