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沁
(成都市龍泉驛區龍泉工業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 四川成都 610000)
[定稿日期]2017-10-18
朗詩綠色街區位于成都(北緯30.66°,東經104.01°)成華區萬年場,地處冬冷夏熱氣候分區,占地面積21 472 m2,建筑面積84 385 m2,容積率2.9,綠化率30 %,規劃戶數604戶,停車位618個,產權年限70 a,物業管理公司為朗詩物業。
朗詩綠色科技節能系統主要有“地源熱泵、混凝土天棚輻射、外墻、屋頂地面、外窗、外遮陽、同層排水、置換新風、隔音降噪、熱水集中供應”十大系統,通過整合運用來實現“三恒”及低噪適光狀態,以達到節能環保的目的。
該技術主要通過獲取土壤淺層能量用以供熱、制冷。冬季地熱能中的能量被取出,供給室內采暖,夏季把室內的熱量取出,排放到地下去(圖1)。冬季和夏季常常是用電高峰季,而空調又是最為耗能的裝置,有了地源熱泵系統,我們就可以告別空調,遠離空調病。

圖1 地源熱泵系統
該技術主要在混凝土頂棚中敷設輻射盤管(圖2),通過盤管中的供回水溫差,達到室內溫度的調節和保持(圖3)。它比使用空調舒適度高很多,整間房子溫度適中,并且沒有噪音。

圖2 天棚盤管

圖3 混凝土天棚輻射系統
本項目外墻采用了特別增厚的保溫層(圖4),好比給房子穿上了厚厚的保溫衣,建筑的外墻就像冷柜的面板,防止熱傳導,還防潮,使得制冷與采暖所消耗的能耗大大低于傳統住宅。目前市場上的綠色節能建筑采用加氣混凝土墻體已較普遍,在夏熱冬暖地區,加氣混凝土墻體可以達到較好的保溫隔熱性能,不需要額外增加保溫材料,在造價增加不多的情況下可以獲得比其他技術更好的效果。房子也可以像汽車的玻璃貼膜,既擋陽光又擋輻射。外保溫采用容重為30 kg/m3[8], 厚δ= 100 mm 的聚苯乙烯板, 導熱系數λ1= 0.031 W/( m·℃) , 熱阻R1=δ/λ1= 0.1/0.031= 3.23 m2·℃/W; 墻體為厚δ=200 mm 的鋼筋混凝土, 導熱系數λ2= 1.74 W/( m·℃ ) , 熱阻R2=δ/λ2= 0.2/1.74= 0.115 m2·℃/W;墻體的總熱阻R=R1+R2=3.23+ 0.115=3.345 m2·℃/W, 則墻體的表面換熱系數k=1/R=1/3.345= 0.299 W/m2·℃。可有效地隔斷墻體與室外間的能量傳遞。

圖4 絕緣外墻系統
本項目從上到下,從樓頂(圖5)到地下室(圖6),形成了嚴密的隔熱保溫系統,例如屋頂的保溫板達到了100 mm厚,女兒墻的保溫板達到了70 mm厚,減少了能量散失。

圖5 屋頂保溫系統

圖6 首層地面保溫系統
窗戶往往是房屋建筑中容易忽略的部分,而門窗部分卻也是建筑保溫最薄弱的環節,一般的普通單層玻璃窗的傳熱阻為0.17,最常用的中空玻璃窗(5+6A+5)的傳熱阻為0.28,本項目采用的中空LOW-E玻璃窗(5+15A+5)充氬氣(圖7),玻璃第三面涂有LOW-E涂層,它既不能讓室內的熱量跑出去,又不能讓室外的冷熱量跑進來,窗框和窗洞的構造采取阻熱設計,熱傳阻為0.4,有效降低了熱能量傳遞。目前歐美發達國家LOW-E 玻璃的使用率高達80 %,國內目前在寫字樓等公共建筑中運用較多,在住宅中的使用率不足10 %,但在綠色住宅及高檔住宅中已較為普遍。

圖7 外窗系統
一般建筑在結構上趨向于封閉,在設計上與自然環境幾乎完全隔離,室內環境往往是不利于健康的。而綠色節能建筑的內部與外部采取有效連通的方式,會對氣候變化自動進行自適應調節(圖8),就像鳥兒一樣,它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更換羽毛,同時也使室內環境品質大大提高。新風口設置在臥室和客廳的地面上(圖9),送入經過處理的新鮮空氣,住戶隨時呼吸到新鮮空氣,排出的廢氣再通過廚房和衛生間排風口排出(圖10),達到循環空氣的效果。

圖8 置換新風系統

圖9 新風口

圖10 排風口
綠色節能科技系統及效果見表1。通過分析,朗詩主要通過兩種方式來實現住宅的綠色科技節能環保,新型環保技術及設施設備的運用,如地源熱泵系統、混凝土天棚輻射系統、置換新風系統;選用環保節能系數高的新型建材,如絕緣外墻系統、女兒墻地下及屋頂保溫系統、嚴密的外窗系統、外遮陽系統。有了這些綠色科技節能環保系統,朗詩綠色街區住宅便有了恒溫、恒濕、恒氧、低噪、適光的特點。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室內居住舒適環境要求越來越高。綠色節能建筑作為一個新興產物在中國興起,既是形勢所迫,又是我國加速城市化建設的必要組成部分,日益體現出越來越旺盛的生命力,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表1 綠色節能科技系統及其效果
[1] 四川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四川省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S].2017.
[2] 彭飛,安妍.倡導綠色建筑 促進生態文明建設[J].現代經濟信息,2009(23):268.
[3]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指南[S].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