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劼
面對2017年汽車行業的波瀾,北汽集團穩住了船頭。新的發展大勢下,老牌國企義無反顧地選擇了屬于自己的新路。
又到了每年總結過去、規劃未來的重要時刻——1月19日,北汽集團在北京汽車產業研發基地張羅了一場小范圍、高規格的溝通會,通報2017年各業務板塊業績表現,并發布了2018年奮斗目標。
為什么說是小范圍、高規格呢?因為所有出席人員總數不過寥寥數十人,與其他汽車集團動輒數百上千人截然不同,但在座的領導陣容卻又十分強大: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帶隊,北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夕勇、北汽股份黨委副書記總裁陳宏良、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黨委書記鄭剛、海納川常務副總經理許小川均出席了本次會議。
多點開花 穩健發展
“2017年,北汽集團亮點紛呈,收獲頗豐。”北汽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夕勇介紹了北汽集團2017年的整體情況。
2017年,北汽集團增加高端產品的銷售比重,贏利能力顯著提升,全年實現營業收入4703.4億元,同比增長近700億元,增幅15.8%,利潤增長14.4%;國際化戰略初見成效,全年整車實現出口8.9萬輛,同比增長27.5%;提質增效工作取得進展,凈資產收益率6.8%,同比增長0.6個百分點。在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呈現3.07%微幅增長的嚴峻形勢下,北汽集團依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主要經營指標穩健增長,經濟效益再創新高,經營質量有所改善,抗風險能力持續增加,面對行業的波瀾,北汽集團的信心有增無減。
張夕勇介紹,從各大整車業務板塊來看,北汽集團實現了多點突破:北京奔馳全年銷售42.3萬輛,同比增長33.3%,營業收入破千億元,同比增長35.9%;福建奔馳業績暴漲,全年銷售2.14萬輛,同比增長88.5%;北汽新能源實現B輪融資110億元,實現整車銷售10.3萬輛,同比增長近1倍,創歷史最好成績,全國純電動市場占有率24%,同比提升3.7%,連續第五年成為全國純電動市場銷量冠軍;北汽越野銷售2.7萬輛,同比翻番;昌河汽車自整合后一躍成為集團二級整車平臺,雙品牌架構更為清晰;北汽福田產銷實現兩位數增長;北京現代在困境中表現出了強大的耐力和韌性,下半年以月銷8萬輛的業績重回主流車企的行列;海納川公司營業收入突破510億元,北汽鵬龍實現營業收入329億元,同比增長15.3 %;北京通航全年實現P750和AW直升機交付13架,創歷史新高,實現營業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45.4%,首架“常州造”P750成功試飛并交付用戶,基于P750的全球首款大型貨運無人機成功首飛;華夏出行網約車平臺上線,業務拓展到全國16個城市,“摩范出行”品牌發布,注冊用戶突破10萬人。
在科技創新方面,北汽集團2017年也完成了十分可觀的成績:北京新能源科技創新中心在北汽集團掛牌,并獲得科技部批復,成為北京市首個國家級科創中心;北汽股份開發的首款2.0時代的智能化轎車全新紳寶D50正式上市;2017年,北汽集團新增專利申請5052件,新增專利授權343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占比達到31%;BJ40整車開發項目榮獲汽車工業科技進步一等獎。
在行業產投上,北汽集團圍繞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方向,打造起開放的生態圈。2017年北汽集團與戴姆勒攜手投資人民幣50億元,建立純電動車生產基地和動力電池工廠;北汽產投發起設立了安鵬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基金,規模超百億元;海納川收購德國鋁合金巨頭特銳邁特,轉型發展邁進了一大步;北汽新能源與寧德時代、孚能實現合作,聚焦產業鏈核心資源;北汽集團與百度、延鋒、小米、科大訊飛等領先的IT及互聯網企業合作,攜手開創智能化、網聯化的未來。
市場業績的提升同樣離不開品牌文化的“軟實力”。2017年,北汽集團在《財富》世界500強排名第137位,連續五年上榜,五年提升了199位;在《世界品牌實驗室》2017年亞洲品牌500強中排名第79位,汽車行業排名第10位;在2017年中國品牌500強排名第18位,品牌價值突破1500億元。2017年,北汽集團攜手中央電視臺獨家冠名《朗讀者》欄目大獲成功,起到了“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也是北汽集團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體現。BJ80兩次成為大閱兵主席座駕,世界矚目,BJ40通過電影《戰狼Ⅱ》熱播,推動了越野世家品牌提升,并有效帶動了銷量增長。
不破不立 勇立潮頭
“2017年,13萬北汽人萬眾一心,用高昂的斗志迎接行業的挑戰,用出色的業績回應了時代的召喚。”徐和誼總結道。
徐和誼表示,2018年是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北京汽車工業成立60周年,也是北汽深入實施“十三五”規劃、踐行轉型戰略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2018年,北汽集團將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深刻認識汽車產業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堅持正確的工作策略和方法,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全力實現整車銷售290萬輛、同比上漲15.4%,挑戰目標300萬輛;營業收入5200億元、同比上漲10.6%,挑戰目標5500億元。
其中,北汽自主品牌2018年銷量目標為20萬輛,北京奔馳為44萬輛,北京現代為90萬輛,福建奔馳為3萬輛,北京汽車為167萬輛,北汽新能源則爭取達到15萬輛,市場占有率繼續蟬聯行業第一。
“不要‘白菜幫,就要‘白菜心。”徐和誼認為,在新的發展形勢下,作為一個體系龐大的傳統汽車企業,必須有破亦有立,向高精尖的方向走。在過去幾年里,北汽集團已經在新能源、智能、網聯三方面有了嘗試與突破,接下來將繼續以此為主線向前發展。
2017年12月9日,北汽集團明確了全面新能源化戰略,決定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停售燃油車。 “未來中國的整車企業,不干新能源無路可走。”徐和誼表示,這一決定并不草率,并且說到就會做到。到彼時,混和燃油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將是北汽集團各品牌的主打。
“新能源+AI,是未來全球汽車產業的主流,這一輪如果掉了隊,結果可能會非常慘烈。”對于智能網聯汽車,徐和誼的觀點也十分獨到。他認為,十九大所提出的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為自主品牌汽車指明了方向,未來汽車將是一個可移動的智能終端。目前北汽已經與百度就智能網聯汽車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徐和誼透露,雙方合作的L2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將在今年底推出,L3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將在2019年前后實現量產,2021年將實現L4級別。
“傳統制造型企業悶頭走,走不下去。但我覺得,只要看準了方向,不忘初心,遇到挫折咬住牙,再難的路也要走。”在徐和誼的部署下,按照“高質量發展”的思路,北汽集團已經做好了戰略規劃。打造國家級的新能源技術創新中心,這是北汽集團建立新能源領先優勢的頭號工程。北汽集團要通過全面新能源化的強力推進,牢固樹立北汽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先優勢,打造出北汽集團高質量發展的“高科技”動力源。
與此同時,北汽集團還將以全集團之力打造能夠扭轉自主品牌不利局面的精品車型。依托“北京汽車”與“昌河汽車”雙品牌架構,以整車、零部件、服務貿易的深度配合和全面聯動,從全產業鏈多個維度給予自主品牌強有力的支撐。
“我還是那句話:緊燒火、慢揭鍋。北汽自主品牌2.0時代,既要高舉高打,又要結合自身實際,培育出“殺手锏”,不要一味的模仿,要一步一個腳印,走穩、走好,走一條獨具北汽特色的道路。”就如徐和誼所說,2018年,北汽集團的轉型大業仍要持續深入推進,進一步推進“互聯網+”行動,催生更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站在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新的機遇與挑戰,北汽集團將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