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劍
摘 要:信息技術作為現代社會的代表性技術,在近些年的發展中得到了巨大的進步。如今信息技術已經在社會生活、社會經濟的方方面面中都有所體現,其對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工作效率上發揮著重要作用。國內對其重視度非常高,諸如建筑行業對其有著極高的認可度。在城市化的推動下,國內建筑的數量于近些年得到不斷增加,與之對應的是建筑工程的安全、質量控制成為了人們主要關注的現實性問題。可是從近些年的實際情況來看,安全質量的監督工作卻并沒有滿足工程實際要求。為了改善這一現象,就必須重視信息技術的應用,本文也將以此為核心,探討工程安全質量的保障方法。
關鍵詞:信息化技術 建筑工程 安全質量監督 重要性
中圖分類號:TU7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12(c)-0125-02
在國內建筑系統快速發展的過程中,規模、能力、系統、信息化都在不斷地進行完善與進步。監督機構作為工程管理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工程監督對于工程效率、進度、質量、安全的作用非常突出。甚至從某些角度來說,工程監督信息化已經成為了控制工程質量、規范市場秩序最重要的途徑。所以現代建筑企業必須重視監督管理工作,以此提高監督水平,保障工程實際質量。
1 工程安全質量監督中信息化技術的應用重要性
對工程質量管理、質量監督來說,信息技術憑借著實時性的優勢能夠有效改善當前建筑行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這對保障建筑工程質量、安全性而言具有重要意義。信息技術的出現與使用可以讓原本封閉、狹隘的工程施工變得更加開放、更加透明[1]。在規范工程所用材料,提高工程所用技術有效性的同時,增強了安全監督、質量監督有效性,提高了安全監督、質量監督效率。種種優勢使得建筑行業必須清晰的認識到信息化建設對于工程監督的價值。建筑企業必須結合自身打造適用于自己企業發展的安全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從現實情況來看,國內工程信息化監督水平要遠遠落后發達國家。發達國家通過有效的信息技術監督控制與保障了工程質量、工程進度。所以我國也要根據理論、國情與實際需要加強工程信息化監督力度,建設適合我國工程單位所需的信息系統,不斷分析、研究、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將其轉化為了適合我國使用,能夠完善我國工程監督體系的實用技術。從過程管理、建筑材料、施工工藝等多方面完成工程整體品質的管理與控制。
2 國內工程安全質量管理信息化建設形式
2.1 缺少法律法規系統的支持
之所以國內建筑工程頻頻出現問題,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工作人員忽視了安全管理與質量管理,一味地追求經濟效益。之所以會出現這一情況,與國家法律法規不完善,沒有針對建筑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的管理法律有很大關系。雖然我國同樣予以了高度重視,可是從法律法規的層面來看,由于監管體系形成時間并不長,缺少很多細節方面的處理,所以法律方面的漏洞成為了許多利益追求者的賺錢點。很多施工單位過度強求利益,安全措施不到位、缺少質量監督人員、材料偷工減料問題時有發生,這些因素都加劇了工程質量問題。為了改善這一局面,提高工作人員的責任心、責任意識非常關鍵[2]。而這一切都需要成立相關的法律法規,以此保障管理質量、管理效率。
2.2 監理人員缺少大局觀念
面對國內經濟環境、經濟形勢,很多建筑企業都出現了違背初心的問題,一味地追求低成本高效益,忽視了質量、安全方面的問題。這些施工單位為了獲得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并不重視施工質量、施工安全的監督工作,該現象對于建筑企業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從源頭角度來說該現象與監管人員缺少行業可持續發展大局觀有很大聯系。監督人員錯誤的認為自己的監督工作只是在走流程、形式,認為監督工作并不能切實改變工程質量、工程安全。這種錯誤的思想顯然已經成為了影響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的重要因素。這些因素帶來的結果便是出現了大批質量不合格產物。人們在使用這些建筑物的過程中很有可能會因為其本身的安全隱患影響到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該現象、該問題同時也會影響企業的社會口碑、社會信譽,對企業可持續發展來說非常不利。
2.3 信息化監督現狀
國內近些年予以了信息化監督、信息化管理高度的重視,并在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成功融入建筑行業。國內的一些經濟比較發達地區已經應用信息化技術完成了工程安全、工程質量的全方位管理。不過受經驗不足的限制,國內發達地區仍舊和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當然這些差距并不存在于流程和操作方面,這些問題更多的是體現在整體規劃、數據庫建設、信息化標準、軟件研發等。所以推進工程監督全面信息化仍有許多工作需要我們處理。
3 改善國內工程信息化監督問題的具體做法
3.1 健全法律法規
完善的法律法規對與保障建筑行業監督工作有效性而言意義重大,法律法規是建筑企業有法可依的重要前提。在法規的控制管理下,企業才能夠實現高效的安全質量管理與監督。當然除了國家層面的支持與幫助以外,建筑企業也需要自行改革內部系統管理機制,圍繞現代工程需求與特點,融入現代化管理方式與內容,推動信息化管理、信息化技術應用與滲透。在各個部門之間建立密切的交流、合作渠道。根據自身需求建立完整的內部監督體制。
除此之外,為了提高信息化監督有效性,國家層面還要帶頭開啟對信息化監督人才的培養工作。對企業競爭、企業發展來說人才的能力與重要性非常突出。人才水平、人才素質是建筑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與基礎。我國政府有必要予以全方位支持,推動與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建設。當然信息化建設本身非常復雜,除了技術層面的要求較高以外,工作人員自身的素質道德水平要求也相對較高。所以聘用人才時應全面考慮應聘人員專業素養以及職業道德水平。在培訓中要予以綜合素養和職業道德高度的關注。
政府部門應制定信息化監督管理具體對策,確保所有規章制度都能夠系統、完整的落實到具體工作。
3.2 統一信息系統標準
信息化監督管理方案的制定需要嚴格按照市場需求、企業發展需要制定。有關部門應當根據信息系統原理、模式制定相應要求,以免市面上出現監督流于形式的情況。建筑企業不僅要響應國家號召推進與應用國家規定的信息化監督標準,同時建筑企業也要注重內部交流,建立完整的內部管理結構。確保各個部門能夠有效整合資源,發揮好相互監督的作用。建筑企業內部需要成立專門監督小組,結合基本要求制定詳細計劃,落實與推進信息化監督全面滲透。
3.3 擴大信息技術推廣力度
對建筑行業的監督工作來說,信息化監督的推廣工作主要涉及企業與監督機構兩個方面。以企業角度來說,建筑企業內部監督有效性有著保質保量,宣傳工程質量的作用。對監督機構來說,監督機構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帶頭作用,應用信息化技術。使用信息化技術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豐富與創新信息化技術。結合自身條件、情況創建于自身特色相契合的信息系統。二者的共同作用對企業信息化的發展來說具有推動作用,需引起建筑行業的高度重視與認可。
4 結語
以當前的形式、環境現狀來看,國內工程安全質量監督存在著明顯的信息化水平較低的問題,該問題是限制信息化技術作用發揮的根本原因。為了改善這一形式,就必須動用全社會的力量,打造先進、完善的系統。在國家的支持下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保障信息化監督工作的執行力度與有效性。只有加快了信息化建設步伐,建筑行業尤其是監督機構工作質量才能夠得到切實的保障。這是提高建筑工程質量和安全性的最佳途徑。
參考文獻
[1] 郭瑞鑫.信息技術管理在政府建筑工程安全質量監管中的應用[D].合肥工藝大學,2014.
[2] 林孝鍇,董文斌,陳榮,等.工程質量管理信息化技術手段及實踐分析[J].工程質量,2018,36(9):37-4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