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輝
教材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44頁例1、例2。
教學目標:
1.初步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來描述。
2.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與物體的數量有關。
教學重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并能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等詞語描述這些事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且可能性的大小與物體的數量有關。
教學難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利用事件發生的可能性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學具:課件、卡片、6個盒子、紅綠兩種顏色棋子。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一定喜歡玩游戲。今天的這節數學課我們將在游戲中度過。在玩的同時希望大家能積極思考,踴躍表達自己的見解,從玩中學習到有用的數學知識。
師:老師先請你們玩一個“猜一猜”的游戲。今天老師帶來一個寶貝,它就在我的手里,猜一猜它在我的哪只手里?
師:有不同意見嗎?
1.感受“可能”。
師:意見不一致了,這是為什么呢?
師:看來不確定的就不好猜,是嗎?
師:那老師來幫幫你們吧!
2.感受“一定”。
師:(張開沒有放寶貝的左手。)認真看,快說寶貝在哪只手里?
師:現在確定了嗎?
師:一定在我的右手里嗎?
師:看,它果真在我的右手里。剛才猜寶貝的時候,沒有提示你們之前,有的同學猜可能在左手里,也有可能在右手里;當提示之后,你們說寶貝一定在右手里,這些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數學問題——可能性。(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探究新知
1.猜想“一定”“不可能”“可能”。
師:下周班會,老師想組織同學們表演節目,每個人都有機會表演,但節目形式不能重復,每個類型只能有一個節目,想一想用什么方法確定每一個同學演什么節目呢?
生:抽簽。
師:你和老師的想法一樣。
師:老師準備了3張卡片,上面分別寫著唱歌、跳舞、朗誦,如果讓你從中抽一張,你會抽到哪一項節目?誰來猜?
生1:會抽到唱歌。
師:一定會抽到唱歌嗎?
生1:不一定。
師:我們應該怎么說?
生1:可能會抽到唱歌。
師:還可能會抽到什么?
生2:可能抽到朗誦。
生3:還可能抽到跳舞。
師:到底誰說的有道理呀?
生:都有道理。
師:為什么?
生:因為3張卡片上分別寫著唱歌、跳舞和朗誦,所以可能抽到唱歌,也可能抽到跳舞,還可能抽到朗誦。
師:你很會思考,并說出了3種可能發生的結果,你思考問題很全面,這可是學好數學的關鍵。
2.總結“一定”“不可能”“可能”。
(找3名學生到前面來。)
師:誰愿意到臺上來抽取節目呢?
(生1抽卡片。)
師:猜一猜他可能抽到什么?(板書:可能。)
師:你思考得很全面,回答得很完整,你真棒!
(生2抽卡片。)
師:猜一猜他可能抽到什么?(板書:不可能。)
師:你真是個細心觀察、會思考的好孩子。
(生3抽卡片。)
師:猜一猜他會抽到什么?(板書:一定。)
師:你分析得很透徹,說得有理有據,真了不起!
師:在剛才的游戲過程中,通過你的認真觀察,你發現在什么情況下用“可能”描述,在什么情況下用“不可能”描述,在什么情況下用“一定”描述?
師總結:在不確定事件結果時用“可能”描述,在確定事件結果時用“不可能”“一定”描述。
3.練一練、說一說。
師:想一想,你能用“可能、一定、不可能”,來列舉一下生活中的例子嗎?
師:老師也找到了幾個生活中的例子,你來判斷一下。(課件出示。)
三、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1.從盒子里摸出一個棋子,記錄它的顏色,然后放回去搖勻再摸,重復20次。(認真填寫記錄單。)
2.觀察記錄單,你發現了什么?
師:我們看這幾組數據,盒子中有4枚紅棋子,1枚綠棋子,雖然我們抽到紅、綠棋子的次數各不相同,但我們發現每組抽出的紅棋子次數都要比抽出綠棋子次數多,也就像你們剛才發現的那樣,紅棋子多抽出的次數就多,綠棋子少抽出的次數就少,可能性的大小與什么有關呢?
生:可能性的大小與物體的數量有關。
(出示課件,總結可能性的大小。)
四、鞏固練習
數學書45頁“做一做”、47頁3、5題。
五、小結
師:在學習的過程中,看到同學們能積極思考,踴躍表達自己的見解,我獎勵大家一個小故事。
一個奴隸冒犯了國王,國王決定將奴隸處死。但奴隸在臨刑前還有一次選擇生死的機會。盒子里有兩張紙條,分別寫著“生”和“死”。摸到“生”則生,摸到“死”則死。可是國王偷偷地把盒子中“生”的紙條換成了“死” 。有個好心人把這個情況悄悄地告訴了奴隸,于是這個奴隸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這個奴隸拿起盒子中的一張紙條,看也不看,猛地吞進肚里,在場的人全驚呆了。
師:看看他是一個多有智慧的奴隸呀!這個有趣的故事就巧妙地運用了本課學習的可能性的相關知識。數學其實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希望同學們在生活中也巧用數學,使我們的生活更有趣、更美好。
(作者單位:綏芬河市第三小學)
編輯/趙卓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