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創業教育目前已被廣大高校廣泛開展,民辦高校也不落其后,創新創業教育對于民辦高校教育尤其重要,在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創業教育應加入哪些內容,采取哪些措施,本文進行了初步探討。
關鍵詞:民辦高校;創新創業;互聯網
一、民辦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意義
1.創新型人才是提升民辦高校人才培養的質量的主要內容。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能夠驅動區域經濟的發展,而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就是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主,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能同時滿足區域經濟發展和高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共同要求。所以民辦高校應該把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作為人才培養的重點加以重視。
2.創新型人才培養能促進民辦高校學生就業能力。根據當前社會以及各大領域對于創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民辦高校依據本區域行業發展需要并結合自身辦學優勢,逐漸將提高大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一方面成為辦學著力點,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能促使學生的能力達到社會的要求,對于綜合就業能力提升起著顯著的作用。
二、“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
目前國家從中央到地方都相繼頒布了一系列支持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政策,許多本科高校包括民辦高校也做了初步嘗試,由于都是停留在傳統行業的表面化,均沒有取得顯著的成效。在“互聯網+”的社會背景下,各類資源配置更加系統、優化,同時也給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一個更具創意的社會化大環境,這一系列變革對于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1.“互聯網+”拓展了民辦高校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視野。互聯網給社會帶來了巨、全新的信息沖擊,高校人才培養更要跟上社會發展的需要,將互聯網加入到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中。創新能力的培養往往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作為支撐,“互聯網+”的出現為創新能力的培養提供了新的途徑,各種創業項目類型多樣,覆蓋面廣泛,涉及各領域,種類繁多的創新服務。
2.“互聯網+”為民辦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意識增添活力。互聯網的發展,為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供了新的機遇。互聯網的發展使學生的思維從課上延伸到課下,從校內延伸到校外,從有形延伸到無形,學生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興趣關注點進行創新創業的發展,更深入了解社會現狀及社會發展的需要,在校內就能體驗到“大社會”的環境,因此互聯網對大學生創新教育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互聯網能激發民辦高校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互聯網給社會帶來了五花八門的精神食糧,在客觀方面極大的促進了學生的創新意識的發展。學生會順應時代發展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平臺進行自身發展,高校要在這一環節之中做好導向和監管作用,積極引領學生提升創新創業意識。
三、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實施措施
1.學校在加強創新創業教育的同時加大創業指導。創新是創業成功和基礎和有效保障,但創新不一定會導致創業,創業需要創新去發現價值然后實現價值。學校應制定創新教育的創業保障制度和政策,使得創新創業得以落實。
2.針對不同專業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創新創業培養目標定位。如物流管理類學生可以側重于物流站的建立、管理的創業目標。
3.強化創新創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創新創業教師不僅具備創新創業的職業理想和創新創業教育觀,還要具備嫻熟創新創業能力技巧。另外,雙創型教師也需要教師能針對教學過程中教學信息,創造性地發現創新創業教育的特征和實施方式,并善于把教學與相關科研課題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能結合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互聯網技術。
4.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從健全組織管理體系等方面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雙創型人才培養是一個復雜而長期的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學校各級領導以及各部門的支持和配合,學校要能從多層面、多角度健全組織管理體系等方面建立并完善雙創型人才培養的保障機制。
總之,雙創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任重而道遠,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走下去。
參考文獻
[1]張雷.地方本科高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4(9):85-86.
[2]黃英.民辦高校工程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構建——以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為例[J].亞太教育,2016(10):129.
作者簡介
于淑萍(1983—),女,漢族,河北唐山人,高校教師,副教授,工程造價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