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玉峰+高治保+汶蓮蓮+馮蕾蕾



摘 要:本文以米脂縣主栽谷子品種晉汾04、晉谷45、晉谷40、晉谷29、晉谷21、汾選3號、長生07和長農35等為研究對象,通過7種藥劑防治效果試驗,2a的試驗結果表明長生07和汾選3號對白發病的抗病性較好,35%甲霜靈處理效果最佳對白發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合理輪作也是降低谷子白發病發生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谷子;白發病;綜合防治
中圖分類號:S435.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18
谷子是米脂縣的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常年種植面積66.67km2左右,在保證米脂縣糧食安全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近年來谷子白發病的發病率高達25%~50%,嚴重影響了米脂縣谷子的產量和質量。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谷子白發病帶來的嚴重后果,更好地指導廣大農民對谷子白發病的防治工作,開展谷子白發病綜合防治試驗研究與示范,以期為米脂縣旱地谷子生產提供技術指導。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米脂縣石溝鎮黨坪村位于米脂縣城西20km處,是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地處E10949~11029′,N3740~386′。海拔1100m,屬中溫帶半干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日照充沛,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8.6℃,晝夜溫差最大可達20℃,年平均日照2678.6h,極端最高氣溫38.7℃,極端最低氣溫-26.8℃,日照2761h,總輻射量138kcal/cm2,初霜期在10上月中旬,終霜4月下旬—5月上旬,無霜期165d,年均降雨量450mm左右。土壤以黃綿土為主,占土壤總量的96.6%,土壤質地疏松、缺氮、少磷,鉀豐富,土層深厚,pH值7.9~8.1,有機質0.32%,堿解氮30mg,速效磷7.1mg,速效鉀105mg。土地資源和地下水資源充足。有灌溉條件,年灌水1~2次。
1.2 試驗設計
試驗品種為晉汾04、晉谷45、晉谷40、晉谷29、晉谷21、汾選3號、長生07和長農35等8個,種子來源于農民上年留種。試驗藥劑為氟菌·霜霉威懸浮劑、70%甲霜·錳鋅可濕性粉劑、75%杜邦克露、35%甲霜靈、25%甲霜霉威。3次重復,每小區30m2,采取播前藥劑拌種。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品種谷子白發病抗病性研究
以谷子苗期、拔節期和抽穗期各品種的病株率為分析依據(見表1),從各個生育時期來看,苗期發病率較輕,抽穗期較重,即隨著生育進程發病率依次遞增;從品種來看,長農35和長生07發病率相對較輕,苗期在1%左右、拔節期小于5%、抽穗期在10%左右。
2.2 不同藥劑防治谷子白發病防效研究
以谷子苗期、拔節期和抽穗期各藥劑對谷子白發病防治效果為分析依據(見表2),總體上來看,各種藥劑較對照均有明顯防治效果,其中35%甲霜靈處理效果最佳,抽穗期發病率控制在4%。其次依次為70%甲霜·錳鋅和50%氯溴異氰尿酸為6%、50%烯酰嗎啉為6.7%、氟菌·霜霉威為8%、72%霜脲·錳鋅和64%噁霜·錳鋅為8.6%。從各個生育時期來看,苗期發病率較輕,抽穗期較重,即隨著生育進程發病率依次遞增。
2.3 不同年份谷子白發病的發病情況研究
根據抽穗期田間調查統計(見表3、4),結果表明谷子白發病發病率年際間差異較大,對于品種而言,年際間發病率次序基本一致。
2.4 不同茬口谷子白發病發病情況研究
以成熟期田間谷子白發病病株率為調查依據,晉谷29、晉谷21、汾選3號品種成熟期倒茬田塊的平均病株率為8.5%,晉谷29、晉谷21、汾選3號品種成熟期重茬田塊的平均病株率為18%。可見,合理輪作也是降低谷子白發病發生的有效措施之一。
3 結論
通過本研究結果表明長生07和汾選3號對白發病的抗病性較好,35%甲霜靈拌種處理對白發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合理輪作是降低谷子白發病發生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趙晉瑜.谷子白發病的綜合防治[J].中國農業科技導刊,2014(8).
[2]王堂理.種子包衣技術研究現狀、問題及對策[J].陜西農業科學,2016(3).
[3]董穎.馬鈴薯病蟲害防治[J].陜西農業科學,2015(7).
作者簡介:鞏玉峰(1973-),陜西米脂人,高級農藝師,從事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研究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