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良+李霞

摘 要:小麥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有農業措施、藥劑拌種、冬前化學除草、返青拔節期防治小麥紋枯病、預防小麥赤霉病、灌漿期防治小麥干熱風和中后期病蟲害等。本文對此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豫東地區
中圖分類號:S-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25
為了探索小麥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2014—2016年度,商水縣連續2a安排了“商水縣小麥病蟲害全程綜合防控示范區”,通過2a來的實施,達到了預期效果,總結出了1整套“豫東地區小麥主要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規程”。
1 示范區設置及規模
連續2a皆設置2個示范區,示范區設在商水縣舒莊鄉和化河鄉境內,分布在商水縣西、東2個半縣,土質分別為砂姜黑土和黃潮土,2示范區面積共1.67km?。第1示范區設在商水舒莊鄉北王張村、杜店村面積1km?(商水縣金錦繡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生產基地),第2示范區設在商水縣化河鄉楊樹東村、三里長村、寧樓村(商水縣化河鄉笑顏開農民專業合作社小麥生產基地),面積0.67km?;2個示范區各設完全不防區1333m?;種植的小麥主要品種有周麥27、百農207、矮抗58。
2 防控對象
對示范區小麥所有主要病蟲害進行全程防控。根據調查,結合商水縣實際,主要防控對象有:麥田雜草、小麥紋枯病、蚜蟲、地下害蟲、小麥全蝕病,赤霉病、白粉病、條銹病,其他病蟲害根據小麥不同生育期發生情況確定。
3 主要技術措施
示范區主要推廣以下6大技術措施。
3.1 農業措施
麥播期深耕30cm,耙實、耙平,清除田間病殘體,減少田間菌源。
3.2 藥劑拌種
播種期每667m?用6%立克秀懸浮種衣劑5mL+600g/L吡蟲啉懸浮種衣劑(高巧)30mL+12.5%全蝕凈懸浮劑20mL拌麥種10kg,防治小麥紋枯病、蚜蟲、地下害蟲、小麥全蝕病。
3.3 冬前化學除草
于冬前11月中旬每667m?用20%氯氟吡氧乙酸乳油30mL+56%二甲四氯鈉鹽可濕性粉劑50g+15%炔草酯水乳劑50mL,兌水30kg噴霧防治麥田闊葉雜草和禾本科雜草。
3.4 返青拔節期防治小麥紋枯病
每667m?用240g/L噻呋酰胺乳劑30mL,兌水40kg均勻噴霧。
3.5 預防小麥赤霉病
小麥揚花期如遇2d以上陰雨天氣,及時防治小麥赤霉病:每667m?用25%戊唑醇可濕性粉劑20g+50%咪鮮胺錳鹽可濕性粉劑50g,兌水30kg均勻噴霧。
3.6 灌漿期防治小麥干熱風和中后期病蟲害
每667m?用3%啶蟲脒可濕性粉劑20g+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60mL+25%戊唑醇可濕性粉劑30g+92%磷酸二氫鉀粉末150g兌水40kg均勻噴霧。
4 防治效果
每年4月10—15日、5月10—15日各調查1次防治效果,5月25—28日調查產量。經調查,近年來示范區小麥主要病蟲草害得到有效控制。示范區小麥紋枯病平均防治效果87.3%,小麥赤霉病平均防治效果92.6%,小麥白粉病平均防治效果93.7,小麥全蝕病平均防治效果85.7%,小麥蚜蟲平均防治效果97.6%。經測產,示范區平均每667m?產量較農民自防區增產115.3kg,增產率20.4%,2a共增產小麥57.65萬kg,增收138.2萬元,效益顯著。調查結果見表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