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秋果
摘 要:農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作出了巨大貢獻,起著最基礎的作用。不管時代如何變遷,農業的地位一直是不可撼動的,而現今農業發展卻面臨著一個重要問題:農業用地的土壤污染。這將成為制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一大阻礙,本文為解決這一現實問題,從健全和完善土地保護制度出發,力圖改變目前的農業土壤污染的現狀。
關鍵詞:農業用地;土壤污染;防范干預
中圖分類號:X5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29
目前農業土地污染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其中我國的土壤問題尤為嚴重,據不完全統計我國至少有1300~1600hm2耕地受到污染,因土壤污染,每年國家遭受的損失合計約為200億元。大自然是一個統一的整體,土壤污染不僅嚴重影響農業用地土壤的質量,也大大降低了土地的生產力,還導致了大氣環境和水環境質量的下降,既破壞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也破壞了生態平衡。
1 我國農業用地土壤污染的原因
土壤污染是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也就是說土壤污染不是一下就造成的,是有一個過程的。本文對土壤污染的原因進行了總結,有如下幾點:廣大農民群眾在長期的農業生產活動中過量使用化肥對土壤造成了直接的傷害;部分污染性較強的工廠建立在靠近水流和農田的郊區,工廠生產產生的廢水直接滲入地下,生產產生的一些工業殘渣則隨意傾倒在農田附近,對土壤造成了極為嚴重的污染。農村習慣性飼養大量的牲畜,這些牲畜排放的糞便都潑灑在土地表面,對土壤造成了直接的污染[1]。還有就是一些自然因素,例如:酸雨等自然災害。
2 土壤污染對健康帶來的影響
2.1 重金屬污染的危害
土壤中重金屬或類金屬污染對居民的危害是通過農作物和水進入人體的,如含鎘的廢水污染農田引起公害病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2.2 農藥污染的危害
農業生產中大量使用農藥,使土壤受到污染,通過食物進入人體,可引起急、慢性中毒極致突變、致癌和致畸等病變。
2.3 生物性污染
生物性污染是當前土壤污染的重要危害,影響面廣,可引起腸道傳染病和寄生蟲病;引起鉤端螺旋體病、炭疽病、破傷風及肉毒中毒等。
3 建立和完善土壤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
相關的政府部門應該加快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建立,將這一事件提到日程上,法律的建立要聽取廣大群眾的心聲,符合社會主義的可持續發展理念[2]。在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時要注意全面性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例如土地資源調查制度、土地標準制度、農業清潔生產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土壤的整治、補救制度、土壤監督管理制度等。法律法規雖說具有穩定性和權威性,但是其一旦建立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法律也要跟隨時代的步伐,適當地進行必要的補填,這樣才能體現法律的合法性和受擁護性,以此保證法律的全面性和先進性。
4 治理和防治土壤污染的一些具體措施
各級環保部門要定期對土壤污染防治進行積極的宣傳和教育活動,并及時派遣專業技術人員對土壤進行定期檢測,以便為農民朋友提供切實可靠的整治建議;相關部門要嚴查有污染工廠的選址和其排放標準,杜絕徇私行為,鼓勵群眾積極使用舉報、監督等合法權利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3]再者就是,廣大人民群眾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學習一些防治土壤污染的知識,加強對土壤的防護;政府和尋常百姓要做到互相信任,農民朋友要服從政府的管理,支持政府的決議,積極發揮自我的主觀能動性,爭取將土壤污染程度造成的傷害降到最低。
5 結語
農業是關乎國際民生的大事,而農業土壤污染則是重要的制約因素,為了解決這一限制,本文從4個方面入手闡述了我國農業用地土壤污染的現狀、污染的原因以及相對應對策和具體辦法。土壤污染的治理和防御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廣大農民群眾必須要將土壤污染的治理放在重要位置,切勿因小失大,只顧一時的收成,忽略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土壤治理貴在堅持,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林萌.關于防范我國農業用地土壤污染的若干思考[J].水土保持科技情報,2005(6):7-9.
[2]王宏巍,張炳淳.新《環保法》背景下我國農業用地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的思考[J].環境保護,2014,42(23):58-60.
[3]王建平.土壤污染災害的致災性三論——以“誰污染誰治理”原則失效為視角[J].社會科學,2013(7):92-1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