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明
摘 要:黑龍江省南北跨度較大,氣候條件和地理特點多樣,造成了各麥產區的小氣候差異較大。本文根據小麥的栽培條件將黑龍江省分為北部高寒冷涼區、東部濕潤區和南部早熟干旱高溫區,并對黑龍江省小麥的優質高效生產技術進行了討論,以期提高我國小麥生產質量和效率。
關鍵詞:小麥;品質區劃;生產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2.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46
小麥是第一大糧食作物,我國種植面積和生產量居全世界第2位,其中小麥的主產區是黑龍江省,多種植春小麥。小麥的種植與生產受氣候條件和地理特點的影響,而黑龍江省南北跨度較大,各麥產區的小麥品質也就有所不同。種植小麥需要科學合理的栽培生產技術,才能實現優質、高產的目標。
1 黑龍江省小麥品質區劃
北部高寒冷涼區,以大小興安嶺及沿麓地區為主,覆蓋了北部的黑河地區、加格達奇地區和綏化部分地區,主要生產優質強筋小麥,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本區小麥種植面積占黑龍江省種植的50%以上,產量水平和機械化生產程度都較高。北部高寒冷涼區還可根據栽培耕作特點劃分為北部半干旱冷涼亞區和北綏半濕潤漫崗黑土亞區。本區小麥品種主要為光鈍溫鈍型,前期抗旱后期耐澇,抗病害能力強,例如龍麥26和墾九10號等品種。東部濕潤區,以松嫩平原東部山地和低濕地區為主,覆蓋了合江、牡丹江和哈爾濱部分地區。本區地形地勢較為復雜,土壤肥力較差,降水量較大,小麥容易由于內澇現象發生各種病害。本區可分為東部半山間丘陵亞區和東北部低濕亞區。在本區種植的小麥品種多抗病蟲害、耐濕抗倒伏,而且不易落粒,例如龍麥17和龍麥31等。在種植過程中,堅持小麥-大豆-玉米輪作,認真進行秋整地和秋施肥工作,配套技術措施較為完善,小麥的單產也可達6000kg/hm2。南部早熟干旱高溫區,以松嫩平原為主,覆蓋了齊齊哈爾、肇州、呼蘭和肇源等地區。本區海拔140~160m,夏季氣溫高且降水量較少,小麥生長中后期易受干熱風氣候的影響,因而本區種植小麥多為早熟高產優質的品種,例如龍輻麥1號和3號等。
2 黑龍江省小麥優質高效生產技術
2.1 選地與選種
種植小麥在選擇地塊時盡量選擇輪作前茬是大豆的地塊,肥力中等以上,避免重茬和迎茬。在前茬收獲后及時整地,深松深度在25cm左右,耙茬深度在20cm左右,旋耕深度在15cm左右,并進行適當地灌溉,建立土壤水庫保證秋雨春用,防治黑龍江省容易發生的苗期干旱現象。然后進行選種,依照上文所說不同小麥產區的不同生態環境,選擇適合本區種植的小麥品種,以強筋小麥為主。小麥的種子在播種前必須進行人工或者機械篩選,將干癟、患有病害的種粒剔除,保證種子的純度和凈度在98%以上。在播種前15d進行晾曬,將種子撒在干凈平整的場地上,厚度在5cm左右,每隔3h翻動1次,夜晚將種子收回,以晾曬3~4d左右為宜。然后進行藥劑拌種,例如防治螻蛄和蠐螬等蟲害,可以用75%辛硫磷乳油1kg加水150kg拌種1500kg。保證100%種衣劑拌種,切忌白子下地,能夠有效防治病蟲害。
2.2 播種與施肥
黑龍江省春小麥宜早播種,頂凌播種最好,在土壤解凍3cm即可播種。一般來說,播種行距15cm,播種深度為鎮壓后3cm最適,采用24或48行的小麥條播機進行大面積播種,隨播隨壓,覆土嚴密。播種量的確定需要考慮種子發芽率、千粒重和計劃收獲穗數等方面,播種量20kg的667m2收獲穗數為35萬,如果地區的肥力和墑情較差可以適當增加播種量。春小麥的施肥原則是施足底肥為主,種肥為輔,適當追肥。黑龍江省小麥種植對氮磷鉀元素的需求比例為1:1:0.5,每667m2產量250kg需要施純氮7.5kg、純磷3.8kg、純鉀7.5kg,而且產量水平的提高需要相應增加施肥量[1]。
2.3 田間管理
黑龍江省春小麥播種后的田間管理主要集中在拔節前。壓青苗,黑龍江省十春九春旱,壓青苗能夠使小麥根系與土壤接觸緊密,減少水分蒸發,有利于根系的發育。在春小麥2~4葉期采用V型鎮壓器進行壓青苗,作業車速嚴格限制在6km/h。需要注意的是幼苗較弱、土壤較濕的地塊不能進行壓青苗。除草使用較多的是化學方法,根據小麥和雜草的具體情況進行,在雜草3葉期葉面噴施化學藥劑,例如使用69g/L精惡唑禾草靈水乳劑來防治麥田中的一年生禾本科雜草和野燕麥等。
3 結語
黑龍江省小麥的種植與不同麥產區的氣候條件和地理特點有著直接的關系,在氣候冷涼干旱地區和濕潤高溫地區小麥的栽培技術較為不同,需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認真落實小麥種植生產的每一步,才能實現小麥的優質高產目標。
參考文獻
[1]沈宜勇.黑龍江省小麥高產栽培技術[J].農民致富之友,2015(22):1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