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聯飛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開始越來越注重提高農業方面的管理,近年來國家提倡摒棄原有落后的農業治理方式,應用最新的信息科學技術,為更多的農民家庭創造便利和收益。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對于農業治理不管是在最初的播種方面,還是到最后的收獲季節,所使用的管理及其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這樣的局面主要依賴于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能夠為農民朋友創造更多便捷優質的生產體驗,也會推動國家整體農業技術的發展與進步。近年來,由于在農業生產方面引入了大量先進的機械設備,我國農業的發展迎來了非常繁榮的局面。文章主要的立足點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從更深的層次和角度,探討如何在當代農業生產過程中研發出更多新型的技術,筆者會結合目前所掌握實際資料以及具體考察結果,對我國目前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做一個比較確切的評價,并且根據目前農業技術發展所處的外部環境來預測,怎樣采取更好的方法去擴展市場。
關鍵詞:信息技術;農業;機械化水平;措施研究
中圖分類號:S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63
1 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現狀
從客觀角度來說,由于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大了對農業機械化水平的研究力度,新技術的應用水平取得了一個比較可觀的成果,但是從總體來看,這種信息技術水平還完全不能夠滿足時代發展的需要,對于某些細小的方面還有待提高。眾所周知,我國目前還處于發展中國家的行列,同其他發達的西方國家相比,一些技術設備還是比較落后的,除了這些原因,由于我國地形的差異性,所以有些地區的農業生產還維持在比較原始的階段,這樣就會給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工作帶來非常大的局限性。但是看待問題要從全面出發,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相比于以前,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發展已經迎來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作為生活在21世紀的人們而言,能夠做的就是要秉持著創新務實的基本態度,去開拓出更加豐碩的科研成果。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由于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惠農政策,尤其是在農業機械化設備的購買上給予了購買者非常大的資金補助,一定程度上激起了農民朋友購買先進設備的欲望,為新技術的推廣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這也是筆者撰寫這篇文章的前提條件。
2 農業機械化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
2.1 采用電子監控系統
同其他發達的西方國家相比,我國的農業機械化生產雖然存在著非常多的不足,但是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這種差距正在逐漸的縮小。完全有理由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更多優質的機械設備將會應用到農業生產的各個途徑。在實際的生產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掌握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情況,就必須實時接收一些準確的生長數據,這樣可以保證技術人員能夠根據這些數據來分析農作物的生長發育,是否處于一個正常的階段。從總體的情況來看,電子監控系統為農業的生產改革帶來了非常多的便利之處,這是屬于我國科研人員的勞動成果,也是農業機械化改革所出現的必然狀況。
2.2 玉米收割機械化技術的全面應用
由于地理環境的限制,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的秋季作物通常是玉米,但是與其他農作物相比,玉米從播種到收割這個全過程中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是非常高的。在沒有推廣新信息技術之前,這些繁瑣并且勞累的作業任務都需要人工去親自完成,這在無形過程中就對土地所有者帶來了巨大的生產成本,而對于國家而言,則會無法迅速完成農業生產的改革,反而會影響整體的進步與發展。但是在采用了玉米收割機機械技術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將農民從繁瑣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民朋友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農民生產的技術成本,為我國各大的農民朋友帶來了更高的收益。
2.3 農業機械改革所帶來的好處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我國的農業技術的改革取得了一個非常大的突破,為了減輕農民朋友的生產負擔,目前在我國大部分的農業部門在進行實際的作業時,都會采用各種機械化設備來代替傳統的手工工具的使用,包括農作物的收割以及運輸,甚至是整個經營生產的過程中,都離不開機械設備以及電力的參與。這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國家和農民的勞動投入量,大大降低了農民朋友的勞動投入量,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我國整體的勞動生產率,不僅幫助了廣大的農民朋友脫貧致富,也推動了我國農業的整體發展。
3 結語
從客觀角度來看,采取技術信息參與管理,是我國當代農業發展的一個鮮明的特色,不僅合理利用了一些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還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農作物更好地抵御了自然災害。同落后時代相比,大大降低了農民朋友的經營生產成本,幫助農民朋友取得了更加直接客觀的收入,對于減輕農民朋友的勞動壓力發揮了不可多得的作用,這也是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迅速發展的一個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參考文獻
[1]王芳,羅劍朝,Yvon Martel.農戶金融需求影響因素及其差異性——基于Probit模型和陜西286戶農戶調查數據的分析[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
[2]何海英.我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創新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大學,2005.
[3]焦源,趙玉姝,高強.我國沿海地區農業技術推廣效率及其制約因素[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