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云瓊
摘 要:農業是我國的傳統支柱經濟產業之一,伴隨社會經濟的發展進步,社會民眾對于農業產品的需求已經不僅限于溫飽水平,高品質的農業產品成為民眾的更高層次需求,有機農業種植理念應勢而生。本文通過對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和措施進行深入探究,分析有機農業產品的種植技術方法、有機農業的病蟲害防治以及有機農業的發展趨勢,旨在促進我國有機農業的科學持續發展。
關鍵詞: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措施
中圖分類號:S63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89
1 有機農業產品的種植技術方法
1.1 保證農業產品種植環境和基礎條件滿足需求
目前我國進行有機農業產品的種植都需要針對產品的種植環境(主要指土壤和大氣)、種植應用水源等基礎條件進行有機環境檢測,通過相關單位的科學監測,能夠保證種植環境和基礎條件中不含有農藥殘留以及化學物質污染,避免在生物循環體系中影響有機農業產品的品質。
1.2 選用優良有機農業產品種子或者種苗
進行有機農業產品種植需要保證品種的品質,其能夠對種植環境有較強的適應能力,品種的選擇應當符合本地的自然條件和氣候特征,有機種植需要減少生物制劑的使用,因而種子或者種苗還需要針對病蟲害具有一定的自身抵抗力,能夠具有較高的自愈性和活性。在播種之前需要對種子進行栓選,盡量避免不合格種子的應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對種子進行提前育苗工作,進而保證種子的成活率。
1.3 采用輪作、立體種植等多樣種植方式
有機農業種植對于土壤的要求較高,有些種植區域的土壤環境可能在初始階段不具備種植有機產品的條件,因而可以采用作物輪種的方式對土壤環境進行改良,增強土壤的肥力和通透性,在土壤監測符合有機種植條件之后,再進行產品種植。種植周期結束之后,需要及時對作物殘莖、根等物質移除,減少次年種植過程中病蟲害發生幾率。有機種植方式的產品產量與傳統種植方式具有一定的差距,種植戶可采用作物套種的方式進行立體種植,能夠有效提高種植收益,還能夠通過植物根跡之中攜帶的不同微生物物質,減少病蟲害現象,有機立體養殖技術已經在全國諸多區域得到應用和推廣。
1.4 有機農業種植的施肥技術
有機農業種植的施肥環節也是關鍵環節,選用的肥料主要為生物菌肥以及各種有機肥料,禁止應用人工化學合成肥料,種植戶可以選用人畜糞便、秸稈還田肥料,也可以自行進行微生物酵素的制作,增強土壤的微量元素含量,保證作物的生長需求,其中生物有機肥料是應用較為廣泛的有機肥產品。在產品種植之前進行土壤翻耕時,便需要進行底肥的使用,保證作物在生長初期的肥料供應,在作物生長到一定程度之后,還需要進行追肥,或者施用有機葉面肥,保證作物繼續生長的肥力供應。
2 有機農業種植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應用
2.1 物理防治方法
有機農業種植需要遵循作物的自然生長規律,合理控制種植密度,保證作物的生長環境能夠滿足實際的生長需求,作物種植周期結束之后,及時對種植區域進行整理,避免殘莖腐敗造成病蟲害蟲卵的滋生。在作物種植過程中,種植戶可采用防蟲網覆蓋技術,人工切斷病蟲害的傳播途徑,還可以應用燈光誘殺技術,很多害蟲都具有明顯的趨光性,夜間利用誘蟲燈進行害蟲的滅殺,能夠有效減少種植區域的害蟲數量。
2.2 生物防治方法
生物防治也是目前有機農業應用較為廣泛的病蟲害防治技術之一,害蟲在自然界中也有天敵,有些害蟲能夠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危害,而它的天敵則能夠捕殺害蟲,還不會對農作物的生長造成影響,比如應用赤眼蜂進行玉米螟蟲的生物防治。
3 有機農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發達國家進行有機農業產業發展較早,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我國雖然進行有機農業產業發展起步較晚,但是借鑒發達國家的相關技術要求和生產標準,使得我國的有機農業產業也得到了迅猛的發展,伴隨社會經濟市場消費力的支持,有機農業的發展前景十分廣闊。目前我國的東北、山東地區已經建立了多區域的有機農業種植方式,并以產品轉化為依托,逐漸構成了完整的產業發展鏈條,經濟發達城市的周邊也在積極踐行有機農業生態示范園建設,各地區應當迎合社會民眾的生活需求,積極拓展有機農業生產項目,逐漸實現有機產品的大眾化,帶動農業經濟的發展,保證民眾的食品安全。
4 結語
有機農業種植技術包括保證農業產品種植環境、選用優良有機農業產品種子、采用多樣種植方式、有機施肥技術、病蟲害防治技術等,有機產品具有廣泛的市場空間,社會應當積極倡導有機種植模式,促進我國農業產業的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慧俠.淺析有機農業種植技術方法和措施[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8):70.
[2]李學岐.有機農業種植技術體系對生產技術的要求[J].農家科技(下旬刊),20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