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云
摘 要: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業生產力也在不斷發展,玉米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其產量只有不斷的提高才能滿足人口增長下的糧食需要,運用合理的栽培技術是提高玉米產量的有效方法。影響玉米種植的因素有很多,本文從玉米栽培技術的問題出發,提出了一些對栽培技術的分析,供從事玉米種植的人員參考。
關鍵詞:玉米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02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農作物之一,玉米不但可以作為糧食,還可用作飼料,當下國民經濟發展下,對玉米的需求量也不斷增加,如何運用合理的栽培技術,提高玉米的產量,是現階段玉米種植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1 玉米栽培技術的問題
1.1 肥料施加不當
在玉米生長的期間,要通過施肥的方法,保證其生長期間所需要的養分,如果存在施肥不當的現象,都會對玉米的生長產生影響,從而導致玉米產量的減少。造成種植人員沒有掌握好施肥尺度的原因有:沒有依據科學的比例進行施肥,只憑借農民的經驗是不夠的,需要用科學的比例來施肥;施肥的種類單一,玉米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的營養成分很多,只使用一種肥料是不夠的,農民經常注重對氮肥的施加,忽略了其他肥料。
1.2 種植品種選擇不當
玉米種植品種的選擇,是影響玉米產量的因素之一,種植品種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種植質量,如果品種較差,再科學的栽培技術也避免不了產量低下。
2 玉米栽培技術
2.1 對種植種子的選擇和處理
在選擇種植的品種時,要根據當地的自然環境,結合以往的種植經驗,選擇適合當地環境生長、產量優良的品種。在對種子進行處理時,要去除雜質,保證種子的純度,如果種植的土壤溫度較為適宜,還可以先把種子浸種催芽,或者對種子進行包衣。
2.2 修整種植土地
玉米是靠根系進行水分和養料吸收的,地上的植株生長全靠根部吸收的營養成分,在選擇栽培土地的時候,要選擇土質松軟、土壤肥沃的土地。對土地進行播種前的整修,保證土地的平整,如果操作層過淺,要及時的進行翻地,為玉米種子的生長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
2.3 合理種植
玉米如果播種的太早就會由于氣溫低下,導致種子腐爛,如果播種的太晚會導致玉米不能完成生長周期,在收獲的時候成熟情況不好,所以在進行玉米播種的時候要根據當地的氣溫特點,選擇適宜的播種期,大多數玉米的播種時期都集中在3月末—5月初。在播種時為了保證更好地利用土地資源,要根據不同土壤的養分情況確定種植的密度,對種子進行合理的密植,在進行密植的同時,要保證種子播種的深度合理,做到播種種子的深淺一致,確保種子之間的行距相同。播種的深淺程度,要根據土壤對水分和養料的吸收而定,如果土壤的吸收能力不好,就要進行深播,在8~10cm左右最好,如果吸收的能力較好,要進行淺播,在4~5cm之間。
2.4 施肥和田間管理
2.4.1 幼苗時期的管理
在出苗后的時期,要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進行相應的處理,如果幼苗過于密集,需要進行拔苗處理,防止因為過于密集出現幼苗生長養分和空間不夠的現象;如果幼苗過于稀疏,需要進行補苗,防止出現因為稀疏出現的土地資源和養分的浪費。對田間的病苗及時拔除,確保幼苗的長勢一致。苗期是玉米生長吸收養分的關鍵時刻,靠這一時期的吸收才能生長成良好的玉米植株,因此在這一時期內要根據幼苗的生長情況進行適當的施肥,幫助玉米幼苗的更好生長。
2.4.2 分期追肥,進行中耕
施足苗肥后,要在幼苗長勢良好的時候及時追肥,確保植株的健康生長。在施過苗肥后要及時的中耕,此時中耕可以提高土壤的溫度,為植株的生長提供足夠的熱量需求,還可以疏松土壤,提高透氣性,這樣有利于根部更好地生長,更好地吸收養分。等到玉米植株的拔節期,植株成長的已經很壯實了,根部也向下蔓延了許多,在施肥中耕的時候都要更深一些,才能幫助植株更好地生長。
2.4.3 澆水與人工授粉
在玉米生長的過程中,受到天氣影響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水分會受到降水的影響,在降水不足的情況下,要對生長期間的玉米植株進行人工灌溉,根據玉米的需水量來進行合理的灌溉。在陰雨連綿或持續高溫的天氣時,植株的長勢較弱,容易出現授粉不良的情況,這時候要采用人工授粉的方法,幫助植株進行授粉,保證稻穗的飽滿程度。
2.4.4 防治病蟲害
病蟲害是造成玉米減產的一大因素,帶給玉米植株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防治病蟲害的主要形式為2種,在播種前做好防范準備,在要播種的土地上撒入預防病蟲害的農藥;在植株生長期間噴灑農藥。
3 結語
為了提高,在玉米栽培的過程中需要根據具體的情況,對玉米的栽培技術進行改善,找到最適合當地玉米生長的栽培方法,這樣才能提高玉米的產量。在進行玉米栽培的時候,要做到以科學合理的種植技術為基礎,保證栽培的科學性,把良好的玉米栽培技術不斷地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