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建
摘 要:榨菜是我國重慶等地區的重要農作物之一,也是我國用來腌制咸菜的重要原材料。隨著相關產業的興起與發展,榨菜的種植與深加工為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在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今天,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得人們越來越關注蔬菜的安全性問題,對其品質的要求也日益增高。因此,本文對榨菜的種植和深加工技術進行了分析,進而為促進榨菜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榨菜;種植技術;深加工技術
中圖分類號:S63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20
在大量蔬菜安全品質不過關的狀況下,我國逐漸加強了對蔬菜質量評價指標的規定,對蔬菜上的農藥殘留物質、重金屬含量以及硝酸鹽和亞硝酸鹽等指標進行嚴格地監測。因此,必須不斷對榨菜的種植和深加工技術進行改進和創新,才能真正跟隨市場的發展形勢,進而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
1 榨菜的種植技術
1.1 試驗地的選擇
根據榨菜對氣候、土壤的特殊要求,因此,在選擇其試驗地時,應盡量選擇污染程度較小或者所含污染物含量在適量范圍內的地區,保證該地區的土壤和水源環境適宜榨菜的生長,并對土壤中的物質含量進行檢測和記錄。榨菜試驗地的選擇需要確保土地的平坦性,并保持區域區之間一定的距離,將試驗地和苗床地分開。
1.2 品種的選擇
在榨菜品種的選擇上,需要根據具體的種植地的情況選擇高產、穩產、優產的品種,需要確保品種的耐寒、抗病和節肥能力,進而提高榨菜的種植效益,還需要考慮種植地的土壤、氣候、水源等條件,避免盲目種植帶來經濟損失的現象。
1.3 栽培技術
在開始種植榨菜之前,需要規劃好播種的日期,根據榨菜品種的特性特性需要采取分期分批的種植方式。若是種植時間過早,降低了榨菜品種條件和環境的優勢,甚至會增加榨菜病蟲害的幾率。若種植過晚,則會錯過榨菜生長的最好時機,直接影響著榨菜最終產量和質量。
在選擇榨菜苗地時,應盡量選擇地勢相對較高、土壤肥沃、水資源充足且排水系統較好的地區作為苗床。在此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避免將榨菜種植在蘿卜和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種植過的地區,防止其殘留蚜蟲損壞榨菜幼苗,以防病蟲害情況的傳播和蔓延而降低榨菜產量和品質的現象發生。
在開始播種前,需要將榨菜種子浸泡于濃度為10%的磷酸三鈉中,時間大約為10min,再將種子進行清洗,進而起到鈍化病毒的作用,防止病毒的侵害[1]。隨后要根據苗床面積的大小合理控制種植的數量。
在苗床的準備與管理上,需要對育苗地的土壤進行深翻,并施入適量的有機肥、三元復合肥以及過磷酸鈣等,并用噴霧消除地下害蟲。要對苗床進行嚴格地管理,去除榨菜苗中的劣質苗、雜苗和病苗等,隨后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追肥和灌溉,進而保持土壤中的養分和水分。
1.4 移栽技術
在移栽榨菜苗時,要選好時機,約在苗齡40d左右進行。在起苗時,注意控制力度,避免對苗根部造成損害,并保持其根部帶有適量的土壤。最好做到邊起苗邊定植避免榨菜苗的養分流失。若定植時的氣候較為干旱,就需要提前對苗地進行溝灌水,以確保榨菜的合理種植。
1.5 田間管理
榨菜的施肥與追肥,要嚴格控制肥料用量,保持前期清施、中期加大用量、后期根據榨菜苗成長狀況進行補施的施肥方法。而第1次追肥一般在移栽的5~7d后進行。要做好還苗之后的除草管理。加強病蟲害的防治與監控力度,除定期的噴灑農藥防治外,還需根據榨菜生長的具體情況可適當增加或減少防治次數。對于田間的水分管理也藥根據氣候的變化等做好清溝排水的工作。
2 榨菜的深加工技術
2.1 原料的選擇
在進行榨菜的深加工時,要做好原材料的選擇,選擇膨大期、成熟期和雨水節后3個時期的榨菜。在保存榨菜時,一般選擇陶壇或大池的保存方法。需要注意的是,應盡快將保存的榨菜原料使用完,以避免出現腐爛等問題。需將榨菜已經腐爛的部位及時剔除,防止腐爛程度的加深。
2.2 加工與腌制
榨菜的加工與拌料階段主要就是將榨菜原料加工成不同形狀的產品,如塊狀、條狀等。隨后對榨菜進行踏菜、排鹵、壓榨等腌制方法,并根據配方調料的不同口味調制榨菜。
2.3 裝袋、封口和殺菌
在榨菜的裝袋上,需要選取色澤正常、耐腐蝕、無異味等健康的包裝袋,并在合理稱重后,用小竹筒等將其裝入袋內,壓實后并保證包裝袋口的清潔,最后將其進行封口,并做好殺菌、裝箱工作,確保榨菜的質量。
3 結語
要想進一步提升榨菜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增強其市場占有率就需要對榨菜的種植和深加工技術進行不斷地改進與創新,進而才能真正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張光樸,劉曉容.榨菜種植與深加工技術探究[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