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聰
摘 要:隨著我國科技水平不斷提高,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被逐漸淘汰,利用現代化科技為國家培養人才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所以老師在教學中應充分利用新的教學模式帶動學生學習的興致。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將白板應用到課堂上,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提高語文成績。
關鍵詞:白板;低年級;語文教學;應用
白板的作用在于其可以將語文知識進行投影,將黑板和計算機有效的結合到一起,即體現了傳統黑板的作用,又可以將語文知識通過屏幕呈現出來,同時還節省了教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那么如何將白板在小學語文低年級課堂中充分利用起來呢?本文就此問題展開了一系列探討。
一、利用白板識字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是一門枯燥無味的課程,老師對學生只能進行強制性教學,學生也是機械性記憶,對課上的生字死記硬背,長期沒有學習氣氛的學習環境會讓學生心生厭倦,出現反感語文、抵觸學習的心態。隨著白板的出現,老師將技術化教學帶進課堂,引發學生好奇心,產生學習的興趣。在使用白板時,老師可以將其與電腦進行連接,然后將事先設計好的課程內容展現出來,利用漢字特點,設計一些有趣的動態圖或口訣等,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方便學生記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一種享受心理,而不是煎熬。同時,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對白板進行一些簡單操作,制造良好的學習氣氛,讓學生記憶更加深刻,增加吸收率。
二、根據古詩意境設置白板效果,讓學生身臨其境
語文課程中的很多文章都有一定的意境,想要學生更好的理解文章主旨以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就要將白板應用到教學當中。例如在講解《小池》這首詩時,老師可以將整首詩的意境都利用白板表現出來:一道細流緩緩從泉眼流出,池畔的綠樹在斜陽的照射下使其樹影投到水中,荷葉剛從水面漏出一個尖尖的小角,一只蜻蜓已經落在它的頭上。將這樣的情景現實化,不僅為學生呈現出優美的景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加強了學生對整首詩的理解,體會其表達的意境。在播放過程中,老師尋找適當的時機穿插一些解說,更能增加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不單愛上文章意境上的美,也體會到了語文的博大精深,愛上語文這門課程。
三、利用白板增加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的課本知識很多都是抽象化,小學階段的學生受年齡限制,其想象能力較差,依靠老師單方面講解形容無法使其真正了解文章所講。電子白板可將課本內容更加直觀化的呈現出來,調動學生感官能力,從多方面感受文章所寫,將課本容簡單化,讓學生輕松的理解文章大意。比如《司馬光砸缸》一文中,低年級的想象力有限,想象不到司馬光是怎樣將剛砸破、水流出,救出同伴的。如果將白板利用到這篇文章中,老師可以根據文章內容制作一個動態視頻,將同伴的呼救聲以及缸被砸碎的場景都展示出來,形象生動的畫面就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學生想象力受限的問題有效解決。
四、運用白板對知識重點進行標記,深刻學生記憶
電子白板在使用過程中還有一個特性:隨時進行圈點標注。在語文教學中,老師可以針對重點內容進行標注,標注部分能夠讓學生進行重點記憶,牢固掌握。培養學生在聽課時自主對知識點進行圈畫,培養學生閱讀習慣。要想實現這種教學方式,老師在課前應該做好準備工作,將教學內容輸入計算機。在上課時,老師針對白板內容進行提問,讓學生走上講臺圈畫重點。這樣,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同時,還提高了語文教學的操作性,讓學生增加自主學習動力。
五、利用白板,增加學生寫作動力
處于小學階段的低年級同學剛剛接觸寫作,其生活閱歷較少,知識面有限,在寫作時沒有頭緒,無從下筆。在老師布置寫作的作業時,只會焦頭爛額。針對此種情況,老師可以充分利用白板的表現形式,定期給同學們播放關于大自然之情、父母之情、同學之情、師生之情等的剪輯視頻。讓學生在寫作時,能有一定的寫作思路。同時,老師還可以將學生寫出的優秀作文利用白板展示,讓大家就此作文各抒己見,提出優點和缺點,實現師生互動。電子白板可以使所有學生都能參與文章的修改中去,讓學生跟作文零距離接觸,消除對寫作的恐懼,增加學生寫作的動力。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子白板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電子白板已經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將其與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比對,更能突出它的巨大教學優勢。對老師而言:老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將所需知識提前準備好,輸進電腦,在上課時就能節省大量時間,提高課堂效率。對學生而言:電子白板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融進課堂,創造輕松的學習氛圍;其次,它還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課本知識,增強學生理解能力,深化學生記憶能力。因此,將白板巧妙的應用到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為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徐磊.例談白板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的巧妙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5):36-37.
[2]龐南燕.電子白板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中的巧妙應用[J].新課程:小學,2015(6):172-172.
[3]姜建輝.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白板的有效應用[J].教師,2016(1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