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方
摘 要:本文從自然條件、經濟條件與生產技術方面詳細闡述了四川成都平原辣椒產業存在的利與弊,針對其優劣勢提出了響應的對策,即政府扶持、企業轉型、科研投入三管齊下,形成產前、產中和產后的統一,以期構成完整的辣椒產業鏈。
關鍵詞:成都平原;辣椒;產業
中圖分類號:S64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35
辣椒屬于茄科辣椒屬的植物。15世紀被哥倫布發現并帶回歐洲,明朝末年(17世紀40年代)傳入中國,至今在我國已經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1]。可以干貯或鮮食。對于湖南,四川等喜歡吃辣的地區和人來說,辣椒是必不可少的蔬菜和調味品。據FAO統計數據,截至2014年中國辣椒種植面積約76萬hm2,占全球辣椒種植面積的21%,產量達到1615萬t,居全球首位。
我國辣椒主要集中在貴州、湖南、四川、江西、及湖北等8個省。其中,四川辣椒種植面積占全國種植面積的5%,產量約100萬t,產值近15億元[2-6]。在我國2013—2020年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中,四川省辣椒種植區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及其周圍地區。想要擴大成都平原辣椒產業并形成產業鏈,對其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生產技術等進行分析有很重要的戰略意義。本文從自然、經濟、技術方面詳細闡述了成都平原辣椒種植區存在的優勢與劣勢,并針對存在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1 自然條件
1.1 氣候
屬暖濕亞熱帶太平洋東南季風氣候區的成都平原,氣候溫和,降雨充沛。氣溫變化小,平均氣溫常年約為16℃。月平均氣溫最高不超過26℃,最低不低于4℃。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其中6—9月份的降水量約占全年降水量的75%。能夠符合大部分露地辣椒的生長發育所需。
1.2 土壤
水稻土、紫色土是成都平原的主要土壤類型。有地帶性黃壤、黃棕壤,非地帶性潮土、水稻土,以及石灰土、紫色土等巖性土。平原內土壤肥沃,耕地土層深厚,適宜耕作[7]。養分含量豐富,尤其鈣質紫色土中,鉀含量豐富,能夠滿足辣椒生長發育所需。
2 社會經濟條件
2.1 交通條件
成都平原交通發達。以高速公路為主體,輔助以國、省、縣級道路,形成了密集的公路運輸網絡;以成渝、成昆、寶成、達成鐵路4條鐵路為主干線,形成的鐵路運輸網絡連通全國;以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為依托的航空路線,連接了國內大部分及國外主要城市。便利的交通也為農產品的及時交流運輸提供了保障。
2.2 經濟條件
作為中國西南部經濟社會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的成都平原,位四川省的中心地帶,有著高度密集人口。不僅是四川盆地主要的糧食產地,也是蔬菜等農產品生產基地[8-10]。另外,成都平原區內旅游業的發展,也帶動著各類現代農業基地的發展。
2.3 政策與管理
四川雖是辣椒種植大省,但缺乏產業化,大部分辣椒種植以小農戶為主。種植面積不大、品種選擇沒有針對性、種植完全憑經驗摸索、銷售無人引導、組織、管理。雖然農業局有技術人員指導管理,但管理膚淺。
四川郫縣有約200多家辣椒豆瓣醬企業。數量眾多,規模相對較小,落后的管理方式也使得生產技術進步緩慢。四川省丹丹調味品有限公司是郫縣最大的一家豆瓣醬加工企業,每年也只加工2萬t左右的辣椒。和貴陽市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公司相比,其辣椒加工能力和品牌都有所不足。四川其他地區的辣椒加工企業狀況也與郫縣的辣椒加工企業差不多[11]。
3 技術條件
3.1 品種
從20世紀80年代的二荊條到90年代的湘研系列,再到現在四川的辣椒品種逐漸走向多樣化、特性化,市場劃分也越來越細。四川辣椒種子市場也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國內外、省內外的辣椒品種,適合不同加工條件、種植條件的種類越來越多[11-12]。
3.2 種植
辣椒生產上,產值較高、效益較好的農業公司、專合組織、種植大戶大多采用大棚種植,往往選用科技含量高、市場適應強的品種;新辣椒品種市場也隨著大棚種植面積的逐年上升而越來越廣闊。但是大多數、大面積的辣椒種植方式還是露地種植,多以小農戶分散種植為主。農民不愿購買價高、質好的品種,使農戶種植辣椒的收益難以提高;在種植的過程中,憑經驗摸索出的施肥方式、病蟲害管理等種植管理習慣,使品種的優良特性難以發揮,造成肥料,農藥等成本的浪費,高投入得不到高的回報,從而也就限制了新品種的推廣。
3.3 加工
四川常年加工鮮椒約50萬t,鮮椒加工以豆瓣醬和泡椒為主,年產約70萬t辣椒豆瓣醬,數千t泡辣椒,產值超過20億元。另外還有辣椒深加工企業,年產值超過8000萬元。每年能夠提取250t辣椒紅色素,120t辣椒素[11-12]。
3.4 銷售
四川是中國辣椒消費大省。特別是“四川火鍋”“串串”,大大的擴增了人們對辣椒的消費程度。四川省鮮椒和干椒的年銷售量約90~110萬t。其中干椒以朝天椒的銷售量最大。四川辣椒市場的需求量巨大,自給率卻遠遠不足。據四川辣椒專家估計,四川加工用辣椒的自給率只有不到10%,鮮椒自給率相對較高,卻也只占50%左右[11-12]。
4 討論與展望
四川是辣椒種植大省,就其氣候條件,社會經濟發展條件來說,成都平原則是四川辣椒的優勢產區。而限制成都平原辣椒產業發展的因素則是關于辣椒生產及加工的技術條件,要改善這一現狀,則需要從政策,技術等方面入手,具體措施如下:
政府應該加強科研投入,篩選優良品種,形成高產優質的栽培技術及管理方式,加強農技人員的推廣,使這些技術能夠被農民所接受,從而使農民從中獲益。
辣椒加工企業應進行工業化改革,從企業管理及及加工技術上入手,改變小作坊的生產加工方式和觀念,從而邁向辣椒加工產業的工業化道路。辣椒加工的龍頭企業也應幫助小的加工企業去進行改革,完成轉變。
政府政策扶持。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去扶持辣椒種子及辣椒加工的龍頭企業。然后通過企業來扶持農戶。從而實現產前,產中和產后的聯合。產前種子企業培育出適宜本地區生產及加工的優良辣椒品種;產中,形成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實現農業產業化,進行統一的栽培、管理措施,形成統一的技術規程。產后加工企業進行統一收購,從而形成產前、產中和產后的統一,進而形成辣椒產業完整的產業鏈。
參考文獻
[1]鄒學校.中國辣椒[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
[2]李晴,韓玉珠,張廣臣.國內外辣椒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J].湖北農業科學,2009(9):2278-2281.
[3]賀曉峰.簡陽市辣椒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四川農業科技,2009(3):19-20.
[4]王繼榜.我國辣椒產業現狀及發展趨勢綜述[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64.
[5]王文霞.辣椒的生產現狀及發展[J].北京農業,2014(18).
[6]喻華,秦魚生,馮文強,等.氮磷鉀配施對四川紫色丘陵區干制辣椒產量和品質的影響.中國土壤與肥料,2013(4):66-70.
[7]四川百科全書編纂委員會.四川百科全書[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97.
[8]《中國西部開發信息百科·四川卷》編寫組.中國西部開發信息百科,四川卷[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
[9]王杰.長江大辭典[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7.
[10]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中國西部開發信息百科·綜合卷[M].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03.
[11]滕有德.四川辣椒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及對策思考[J].辣椒雜志,2008(3):1-5.
[12]袁晉,何舜,江波.四川辣椒產業調研報告[J].中國農業信息,2016(2):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