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艷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教育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小班化課堂的出現,符合素質教育改革需求,充分的體現出學生學習主體性,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此次研究主要是針對提升農村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有效性展開分析,希望能為教學工作者提供參考,切實整合各項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結構,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
當今時期,國家對農村教育的關注性逐漸提升,農村教育得到了有效發展。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小班化,有利于體現出“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個性化成長。因此,在實踐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務必對小班化教學做到全面認識,切實完善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營造教學氣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學生只能被動學習和聽講,枯燥的教學環境很容易打擊學生學習積極性。同時,由于班級人數比較多,學生沒有足夠的機會表現自己;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致使學生無法有效的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學習主體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由此影響到課堂學習效率。而實施小班化課堂教學策略,班級人數比較少,學生有了更多的課堂發言權,學習主體地位得到有效提升。同時,教師也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照顧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感受,不僅強化了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活躍氣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二、加強師生交流和對話
小班化的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和學生的課堂地位發生了重大轉變,教師由以往課堂教學的主體,轉變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參與者,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展示的機會;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如在《春曉》古詩教學中,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當有意識的強化師生互動交流,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全面的理解古詩含義。教師在初步講解此首古詩之后,給與學生足夠的思考和討論時間,讓學生說出自己遇到的學習問題,最后教師匯總問題,系統講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合作交流策略
采取合作交流的教學策略,首先需要將班級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根據學生學習能力、興趣愛好、基礎知識掌握情況的不同,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小組保持4~6名左右的學生。每個學習小組做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由此為學生的公平競爭奠定基礎。每個小組可以設計自己的小組名稱,如“雄鷹隊”、“喜洋洋隊”等等;接下來,每個小組選擇出一名組長,其他組員明確分工,如記錄員、匯報員等等。比如說,在學習《秦兵馬俑》文章時,在討論“軍陣”時,學生便可以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有的學生負責研究這段話的寫作順序,有的學生負責畫出軍陣圖,有的學生負責有感情的朗讀文章,有的學生負責生動的講解軍陣的威武等等。
其次,教師要注重合作學習的互動和指導。合作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可以積極參與到小組學習討論中,只有學生真正的參與進來,才能夠獲取知識,提高自己。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敢于發言說出自己的想法,而其他學生認證聆聽,吸取觀點,對存有異議的內容進行糾正。除此之外,教師需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合作學習中,一方面維護好課堂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幫助遇到學習困難的小組,進行及時的指導和輔助,從而確保每個學習小組均能夠完成學習任務,使所有學生能夠可以通過自身的努力,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四、重視情感教育,加強情感滲透
相比較傳統的教學模式而言,小學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與教師有更多的交流機會,學生更加容易受到教師的關注,渴望得到教師的關心和鼓勵。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提高學生自信心。新課程教學改革背景下,國家越來越重視情感教育。所以教師可以加強情感滲透,將情感教學與語文教學做好有效融合,從而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內容豐富多彩,包羅萬象,如童話故事、寓言故事、英雄人物故事、文學著作、詩歌散文等等。教師需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實施分層教學、分類教學等等,由此根據學生的差異性,實施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比如說,在《慈母情深》文章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文章中描寫目前外貌和語言的內容、以及讓作者“鼻子一酸”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回顧一下自己生活中,母親對于自己的照顧,由此更好的把握文章主旨和情感,體會到母親對于自己的關心和疼愛,品味到母愛的偉大,在以后的生活中做到孝敬母親,尊重母親。由此可見,情感滲透教育,促進了學生身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五、總結
總而言之,農村小班語文小班化課堂教學,教師需要及時轉變教學理念,遵循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有意識的營造出寬松的教學情境,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并且采取多元化的教學策略,切實提高學生知識量,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凌芳.如何提高農村小班化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考試周刊,2016(66):21-21.
[2]金鈴.對于小學語文小班化教學有效性的研究[J].新課程學習·下旬,2014(6):5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