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兆宇
摘 要:北陵公園是非常重要的古跡風景名勝區和世界文化遺產,位于沈陽市,其內種植的古油松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在建陵初期,也就是清朝時期人工種植的,并且在此之后進行不斷地補植而成,在我國,這是僅有的幾種古油松群之一,被稱為國家1級古樹。本文重在討論古松衰弱的具體原因,并給出詳細的應對策略,從而確保古松能夠復活健壯。
關鍵詞:北陵公園古松;保護與復壯;原因和建議
中圖分類號:S791.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65
生長、發育、衰老、死亡是植物正常的生長規律。對古松的生存條件、生態條件以及營養狀況等進行科學研究之后,為了能夠盡量延長古松的生長壽命,應該及時地采取有效措施盡量滿足古松生存的必要條件。
1 北陵公園古松衰弱原因
1.1 分析立地條件
影響樹木生長的外部環境例如生物、水文、土壤、氣候、地貌等就是所謂的立地條件,這些客觀環境因素嚴重影響著樹木的生理活動、生長發育的形態等情況。北陵公園常年處于缺水狀態,這樣的生長環境必然會嚴重影響古松的生長狀況。該公園的土質為粘性,具有較差的透氣性和排水能力,因此對于部分地勢較洼的地區在雨季很容易積水。
1.2 植物間的競爭
同一環境下,2種或者是幾種植物的生存需求條件發生沖突時,它們之間就會進行資源搶奪,例如在雪松樹冠投影面下的土壤上,一般不利于其他植物的生長,因為在這片土壤上陽光無法射入,所降的雨水也大都被樹冠所吸收,因此造成這片土壤缺水缺氧,其他植被是無法正常在這片土壤上生存的,這樣一來,雪松就可以不斷地擴大自己的生存空間,最終成為該地區的優勢物種。古松與高大的灌木喬木等植物共同爭奪土壤養分。水分以及陽光等生存能源,這樣的群落生態環境并不利于古松的生長。北陵公園中的古松壽命大都已經在350a以上,因此已經進入了生長衰弱期,而周圍的灌木喬木等都還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因此古松在競爭中處于劣勢,這更加促進了古松的衰老。
1.3 病蟲害的侵襲
古松樹齡不斷增加,其抗蟲害的能力也會隨之減弱,小蠹蟲、松梢螟、松大蚜以及松樹天牛等害蟲對古松生存都會造成嚴重的威脅,縮短古松的生長壽命。春季較干旱,樹木的長勢會嚴重減弱,這樣的季節會嚴重影響古松近幾年的生長狀況。
2 北陵公園古松保護與復壯的措施
2.1 封閉保護
對公園內人較多、踐踏嚴重的地方,管理時要適當采用封閉式管理。范圍最好盡量放寬,高到樹冠投影,向外擴展4m左右的圓形區域。還可以在古松較為集中的范圍內建設木棧道,讓游客在棧道行走,以避免松樹周圍遭踐踏。
2.2 疏松古松根部的土壤
游客走過古松周圍時,腳趾、腳掌都會讓松樹周圍土壤變得緊實,加上北陵公園內小型的野生貓、狗等動物出沒,它們挖掘土壤對地表進行破壞后土壤再被壓實,滲透性就變得較差,松樹根部在這樣的土壤下不容易生長。為此,疏松古松根部的土壤是必要的,常用的方法是用打孔機在地表打孔,或者用人工方式松土,松土最佳的深度在7cm左右,讓地表成小洞狀,保證肥料、空氣、水分可以暢通地傳送到根部。
2.3 古松樹盤基質覆蓋
對較為集中、面積較大的古松采用封閉管理的方式。在古松樹冠投影的下面建上圍柵,對那些枯死的枝杈、樹木用粉碎機進行粉碎,等到這些枝丫完全腐熟之后作為覆蓋基質放進圍柵,厚度在9cm左右,作為園林綠化的成分,也起到肥土的作用。腐質層厚度增加可以讓土壤機構得到改善,使其營養更加豐富,土壤的透氣性也相應增加。
2.4 管理水肥
在我國,春秋冬都屬于干旱季節,這時候應該適當地灌溉古松,澆水時要適當地添加針葉樹菌肥等液態肥,以提高土壤營養。春天和冬天一般是定在4月、11月的上旬灌溉,聚流工程比較適合北陵公園的灌溉條件,蓄水池或者雨水截流都是不錯的方式,這樣可以確保水分供給的隨時性。等到雨季來臨時,對于那些土壤黏性較重或者地勢比較低的地段,應該建一些排水井或者排水溝,用來排出多余的水分,避免古松被水淹。
2.5 病蟲害防治
“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是病蟲害防止一貫堅持的原則,使用的農藥應該是生物型、低毒、無公害的,農藥的使用量要盡量控制到合理,以盡量減少對環境 的污染,維持生態平衡。殺蟲燈也是防治蟲害的方式,可以使用信息素誘捕器,2100株古松大約可以使用400個誘捕器,對蛀蟲進行預防也可以使用殺蟲燈。
3 結語
有關管理部門對北陵公園古松存在的問題及措施已經有所了解,但是由于資金短缺、工作人員穩定性差等因素,導致很多保護措施沒能真正落到實處,缺乏連續性,所以,需要相關部門多加重視,確保措施盡快落實,幫助古松減緩死亡、衰弱和病蟲害防控,對這一歷史文物進行保護是目前北陵公園保護和建設的大事。
參考文獻
[1]羅東明,王亞斌,王菲,等.沈陽東北兩陵古油松衰弱原因及復壯保護措施探析[J].農業科技與信息:現代園林,2013,10(10):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