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闡述了重慶地區的馬尾松無性系扦插繁殖技術,包括馬尾松的扦插技術,馬尾松無性系扦插繁殖抽穗技術、馬尾松無性系扦插繁殖施藥技術等,通過說明以上方法,為相關技術人員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馬尾松;無性系扦插;繁殖技術
中圖分類號:S791.248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73
馬尾松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尤其是重慶地區。馬尾松適應能力強,枝葉能夠入藥,因此,具有非常出色的經濟價值和藥用價值。但由于砍伐嚴重,重慶地區的馬尾松數量不斷減少,通過無性系扦插繁殖技術進行馬尾松培育,能夠解決馬尾松生長緩慢、易衰退的情況,從而優化重慶市的生態環境,實現“綠山富民”的效果。
1 馬尾松無性系繁殖的扦插基質技術
在馬尾松扦插繁殖后,技術人員要注重控制水分和溫度的調控,由于水文過多或者溫度變化,會影響馬尾松的幼芽生長,因此,技術人員要注重溫度控制。在嫩芽扦插生長后,要為插穗提供必要的水分,來保證葉面附近的枝芽空間有較高的濕度和水分。在插穗生根后,長到2~3cm長時,要注重保插穗的水分。當根部長到2~3個月時,插穗要移植薄膜塑料棚內,如果棚內的土壤干燥,就需要定時澆水,要注意穗條的濕度合理,保證室溫的溫差在0.3℃以內,太潮容易導致插穗發霉,太干容易導致死亡;種植人員在控釋棚內的溫度時,要視天氣而定,晴天時,棚內的溫度不宜過高,有可能導致燒苗現象。如果棚內溫度過高,種植人員為了降低溫度,可以將棚內的薄膜打開進行通風,或者替換成薄材質的塑料薄膜,但要注意,打開塑料薄膜的時間不能過長,否者會影響扦插成活率。一般來說,在棚內溫度高于基本要求的1°以內,不用打開塑料薄膜,只需要在棚頂60cm處加蓋遮蔽陽光的擋板或者遮蔽網,從而能夠起到非常好的降溫作用。
2 馬尾松無性系扦插繁殖抽穗技術
馬尾松無性系扦插繁殖抽穗技術,能夠影響馬尾松的生長發育,因此,要注重抽穗技術,主要有以下3點內容:在自然的生長過程中,馬尾松只會分化出較少的主、側枝干,將會大大降低其繁殖能力。對此,可通過“剪頂”的方式促進馬尾松2次萌芽:對于樹齡2a以內的馬尾松,如在8月減掉其當年的原生枝梢,在同年的11月左右即可獲得4~10條新生萌芽,繼而將其繁育能力提高5倍以上;在插穗時,應盡量選用當年正處于木質變化中的新枝,此時枝干內的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傷口的痊愈能力遠強于其他時期,使得其扦插生活率顯著提高,優化了扦插的工作效率;在扦插馬尾松時,為了保證扦插工作的順利進行,要重視其基質的處置。一般來講,可在樹苗的苗床底部鋪墊厚度為6cm左右的無菌黃心土,并在土層上方覆蓋厚度為4cm左右的細沙粉末。究其原因,主要是黃心土具有很好的透水透氣能力,且土質松軟,能在滿足樹苗順利發根,提高穗條與基質的貼合性,繼而提高馬尾松扦插的成活能力;從時間上來說,馬尾松扦插工作應盡量選在10月左右進行。此時的插穗已經具有半木質化的特點,其內部的養分還在溶解期內,有利于修剪后表面傷口的愈合。秋冬季節的環境溫度較低,樹體與基質中的水分不易蒸發,有利于扦插穗的健康生長。
3 馬尾松無性系扦插繁殖施藥技術
在技術人員采用馬尾松無性系繁殖技術進行扦插時,需要保證插穗枝條水分充分,于清晨剪取為宜,選擇空氣清爽、露水較多的環境下進行采集。在扦插前需要保存于陰涼處,將其修剪成利于扦插的狀態。為了保持其新鮮狀態,必須保證水分的充足,需要予以噴水。根據預定行距,在苗床上劃線,并使用削尖的竹片在苗床或營養袋插洞,然后進行扦插。考慮到馬尾松的生長特性,由于其生根較難,需要使用一定濃度的生長激素,用以刺激生長。與其他易生根植物相比,在扦插時使用的生長激素濃度應更高。使用吲哚丁酸、萘乙酸、滑石粉以及活性炭調配生根粉,將其蘸在插穗切口后,將插穗置于洞中,扦插深度約為4~5cm,根據穗條長度進行適當調整,并在掩土壓實后進行澆水,確保插穗與土壤的密接,為馬尾松的生長、繁殖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也要注重馬尾松的穗條木質化程度和生根的關系,一般來說,馬尾松的嫩枝顏色鮮綠時,是尚未木化的新枝,枝條柔韌度較低,只有20%左右的木化率,但當木質化或者半木質化時,枝條的纖維率能夠達到80%左右,就代表移植成功[1]。
4 結語
在重慶地區使用無性系扦插繁殖技術,能夠提高馬尾松的種植質量。在此基礎上,通過注重保持插穗的水分、加蓋遮蔽陽光的擋板或者遮蔽網,能夠增加插穗的存活率、能夠起到非常好的降溫作用,通過盡量選用當年正處于木質變化中的新枝,將新枝修剪成利于扦插的狀態,能夠保證枝干內的細胞具有很強的分裂能力、保持樹枝水分的充足。因此,在遇到提高馬尾松種植數量和質量的問題時,可以通過無性系扦插繁殖技術解決。
參考文獻
[1]朱林海,何丙輝.重慶地區馬尾松嫩枝扦插技術研究[J]. 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2):33-37.
作者簡介:張俊(1980-),男,重慶萬州人,林業工程師,研究方向:森林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