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震
摘 要:進入到夏季后,雨水天氣較多,部分地區時常伴有風雹天氣,風雹天氣對于果樹的打擊是比較嚴重的,風雹會導致果樹枝條斷裂、砸傷果實和枝葉,輕則削弱果樹樹勢,造成果樹減產,重則導致果樹出現大量落葉、果實掉落損傷樹干,導致樹勢衰弱,容易引發病蟲害的蔓延,本文介紹了遭遇風雹后果樹的補救措施,保證在災后能有效的減少損失,保證果樹長勢和產量。
關鍵詞:果樹;風雹災后;補救措施
中圖分類號:S6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187
1 果樹遭遇風雹災后的補救措施
1.1 清除現場的積水和淤泥、松土
在風雹天氣過后,由于大量降雨和風力加大,地表溫度下降并伴有積水,影響果樹的根系呼吸能力,例如杏、桃、李子這一類果樹極易因為土壤環境影響出現爛根,導致植物死亡或者減縮果樹長勢。所以遭遇風雹災后第一項工作就是進行清淤工作,將掉落的樹枝樹葉、葉子上的淤泥進行清除,特殊樹種可以將根莖周邊的土壤扒開,進行晾曬,避免由于過度浸泡出現爛根。
1.2 扶正傾斜或歪倒的果樹
如果風力過大,會導致果樹在災后出現吹歪或者吹倒等情況,必須馬上利用鐵絲、支柱、架桿對傾倒或者歪斜的果樹進行扶正,對根部進行培土加固,然后進行中耕松土,增加土壤的空氣流通、提升土壤溫度,保證根系愈合環境。
1.3 加強果園中耕
當遭遇風雹后,地表由于受到冰雹打擊和風雨的沖刷,地塊會出現板結,透氣性和溫度降低,影響根系的生長,所以在風雹災后需要及時對果園進行翻耕,消除土壤的板結,增加土壤的透氣性,提升根系的呼吸和吸收,保證果樹的營養汲取。
1.4 及時為果樹增加肥料
當果樹的葉片經受冰雹的砸傷后,果樹肚餓養分制造就收到影響,果樹葉片和樹枝的傷口愈合也需要營養的補給,所以在冰雹天氣結束后,趁著地表濕潤利于土壤的吸收,及時進行一次施肥,盡快保證果樹的根系生長,促進新枝的發育,肥料的成分以氮磷肥為主。
1.5 對損傷的枝、葉、果實進行處理
對于風雹災后果樹劈裂嚴重或者折損嚴重的大樹枝,在劈裂處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處理,分枝或者是進行截斷避免傷口越來越大增加病蟲害的風險。如果不進行剪斷處理可以減少劈斷樹枝的葉子和果實,給附近完好的果實或者樹枝更好的光照吸收。對樹枝或者樹干的劈裂端口進行處理時,一定要將剪截口處理的盡量小一些,傷口平滑,便于剪口的愈合;當樹枝或者樹干劈裂較輕不需要進行截斷的,采用塑料包膜進行包裹,在利用繩子進行固定綁結;被冰雹砸傷的樹皮翹起者,根據傷口的樹皮翹起面積的大小進行治療,如果樹皮翹起面積比較大的需要利用冬季剪去掉翹皮。及時清除掉風瓜和冰雹砸壞或者砸落的枝葉和果實。
1.6 及時噴灑農藥,避免病蟲害造成二次傷害
當風雹災害過后,由于降雨的原因,果園內濕度增加,容易滋生病菌,由于風雹的打擊,樹干、樹枝、或者果實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這樣就給了病菌侵入提供了環境,可能會引起病蟲害的發生,所以在風雹災害過后的24h以內必須要進行藥物的噴灑,噴灑的藥量和防病藥劑的種類要根據種植果木品種的不同進行配比,例如葡萄常用的是半量式波爾多液,或者74%百菌清590~800倍液,桃樹和杏樹可以使用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或者65%代森錳鋅500倍液。
1.7 防止果樹的二次開花和越冬保護
風雹災害過后,不但會影響當年的果樹產量和發育,處理不好還會因為果樹的二次開花和秋梢速長,影響第2年的產量,所以在風雹過后可以對果樹噴灑抑制生長的激素,避免出現果樹二次開花。
在在收到風雹災后的越冬能力較差,為了保護樹體的安全,可以在12月分冬剪后和第二年3月份初分別噴灑防油布保護劑,減少冬季水分的損失。
1.8 加強果實套袋工作和果樹救災技術培訓
在現在的果樹種植行業,果實套袋是減少農藥影響,提升果實品質的優秀種植技術。果實套袋更避免自然災害的一種有效手段,對于直徑小及持續時間短的冰雹呢個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所以對于風雹高發區域的果園種植基地要大力宣傳果實套袋技術,組織加強果實套袋技術培訓,鼓勵果農進行套袋種植,提升水果果實的品質。
風雹災害對果樹種植的打擊是非常大的,所以對于大災之后的補救措施一定要通過電視臺、報紙、廣播級培訓的方式進行大力宣傳,推廣先進的就在技術,保證果農在災后有明確的思路進行救災讓果樹可以短時間內快速的補充養分,加強樹樹木的長勢,在災后懂的預防病蟲害的基礎知識,在災害高發區需要組織優秀的農業技術人員定期的進行走訪和指導果樹遭遇風雹災后的補救措施。
2 結語
果園遭受到風雹的襲擊后如果災后處理措施不及時,無論是對于果樹的生長、產量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本文就災后果樹的修剪養護、土壤的改善、病蟲害的預防、救災知識的培訓多個方面進行了講解,保證在果園遭受到風暴打擊之后能夠降低損失和影響。
參考文獻
[1]高其富,趙維進,楊秀勇,等.風雹災后如何搞好果樹管理[J].果農之友,2002(4):27.
[2]劉小平,劊慶連.南疆雹災果樹補救措施及效果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06(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