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融入的各個行業。互聯網在教育中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互聯網和教育融合的背景之下,教師和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大量的歷史學的知識,這即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和素材,同時學生也有了許多課外獲取知識的渠道,有利于學生自學和視野的開闊。本文從互聯網的直觀性,智能化以及交互性的特點出發,分析了在“互聯網+教育”下,如何進行初中歷史的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以希望能為初中歷史的教學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初中歷史;教與學
一、運用“互聯網+教育”的直觀性,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創設歷史學習情境
互聯網具有直觀性的特點,互聯網能夠通過文字、圖片、視頻、聲音等多種方式將資源直觀地展現出來,讓學生能夠融入的情境當中。傳統的教學方式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方式只有教材,但教材中的許多場景只有圖片,學生只能通過書中的圖片和自己的想象感受當時的場景,而無法直觀的看到歷史場景,不利于學生對有些知識的深入理解和記憶。而且以往的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教學內容都局限于課本和教學大綱,課程資源十分有限。但歷史學科是知識綜合性較強的學科,僅僅局限于課本內容對學生來說是不夠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直觀性這一特點,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歷史場景再現,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包括計算機、網絡、投影、幻燈片展示、電影視頻等。它們具有聲響與共的特點,能具體的再現學生們從未經歷過的歷史場景,既能激發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同時能活躍課堂氣氛,充分調動學生的手、口、耳、眼、腦并用,進而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口頭表達和用眼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用腦積極思維,使學生智力得到開發。
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所講的內容,靈活選擇多媒體手段,以直觀的圖像以及聲音視頻等再現場景,突出教學難點重點。刺激學生充分發揮視聽覺器官,感受歷史事件,體驗歷史情感,掌握歷史知識,以達到獲得知識、培養能力、體驗過程、接受情感教育目的。比如在學習新中國成立這一段歷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當時毛主席在天安門上宣布新中國成立的這一段視頻,讓學生能直接看到這一段歷史,感受到新中國成立時的激動的心情,同時結合新中國成立是的背景,以及新中國成立前經歷的種種磨難,學生更能感受到當時的那種澎湃。教師在歷史的教學過程要靈活地運用互聯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為學生創始教學情境,豐富教學內容,尤其是將教學內容與當前社會生活和學習聯系起來,以富有趣味性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從而不斷豐富教學內容。
二、運用“互聯網+教育”的智能化,關注學生群體的需求,促成教師教學方式的遷移
不論技術如何發達,網絡如何創新,都要堅持學生是教學的中心這一思想,運用互聯網的智能化這一特點,注重學生的需求,教師要適當改變教學方式,讓歷史教學更加符合學生個性化的需求。由于傳統的初中教學都是教師在講臺上講解,學生坐在下面聽講,這樣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的差異,多于所有學生教師講解的知識都是一樣的,但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以及知識的基礎是有很大差別的,教師的教學的方式并不適合所有學生,師生之間的關系只是單向的。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師生之間的這種單向的不平等的關系被改變,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具有的絕對的權威也逐漸被打破。這種師生角色的轉變更有利于課堂效率的提升。
在互聯網背景下的歷史教學,教師的作用不再只是課堂上講解的角色,而是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與監督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尤其是微信等互聯網通訊工具的出現和應用,這些工具以移動互聯網為媒介,能夠分享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內容,并且沒有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具有即時更新、隨時溝通、跨平臺交流等優勢。在初中歷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微信等多種互聯網工具,作為歷史教學,師生互動、學生分享學習心得、教師布置學習任務等功能的教學平臺。
三、運用“互聯網+教育”的交互性,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互聯網還具有交互性的特點,能夠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自主性和個性化得到培養。學生是學習的中心,教師應堅持讓學士做自己學習的主人。隨著互聯網融入教育不斷加深,許多新媒體平臺都推出了網絡公開課,比如網易公開課、網易云課堂、新浪公開課等等多種網絡公開課,這些平臺上有著國內外豐富的教育資源。互聯網的發展讓學生學習的方式不僅僅局限于教師的講課,學生還可以通過在網絡上自學等多種方式來學習。網絡公開課這一方式的網絡教學資源具有較強的開放性特征,合理地將網絡公開課運用到歷史教學活動中,有效地整合網絡教學資源,學生可以不用借助于教師的幫助,而能夠自主的通過網絡教學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新型的網絡教學模式,可以打破傳統的課堂書本教學,使學生接觸到不同的歷史教學方式,開闊學生的視野,加強學生對歷史認知的深度和廣度,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直觀的網絡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對歷史學知識的掌握與消化,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結語
在“互聯網+教育”這一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要順應時代的發展,進行初中歷史教與學方式的轉變。這對初中歷史教師來說是一個新的挑戰,教師要學習更多新的教學理論,接觸更多教學工具,并且能夠將教學工具靈活合理地應用的歷史教學中來。要能深入了解互聯網在教育中的應用,運用這些特點,同時要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通過在教學中的不斷探索和創新,轉變注重歷史教學的方式。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豐富了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楊峰.利用“互聯網+”優化初中歷史教學[J].信息技術教育,2017,5(28):35-36.
[2]沈紅.融入“互聯網+”時代,優化初中歷史教學[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2(13):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