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李彥雷+靳云通
【摘 要】論文通過闡述目前國內交通信息化建設所存在的問題,從技術層面及管理層面提出公安交警科技管控系統建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指出公安交警科技管控系統要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相關職能的管理體系建設與行業部門標準規范的建設。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raffic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for public security traffic-police from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management level,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 and control system of public security traffic-police cannot do without the construction of government related function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ndustry sector standards.
【關鍵詞】科技管控;信息化;可持續
【Keywords】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z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圖分類號】D63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069(2018)02-0154-02
1 引言
伴隨著城市交通、公路交通信息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各類新技術、新產品大量投入交通信息化系統中使用,不僅沒有加速其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且導致了不同程度的資源膨脹與混亂,加大資源整合難度。有效整合存量資源,且在增量建設中預先考慮好資源共享的手段與措施,以有效方式確保公安交警科技管控系統可持續優化提升,明顯提高交通管控的智能化、綜合化水平,彰顯其指揮效果。是本篇文章需要討論的核心問題。2 存在的問題
一個完整的智慧交通,其建設周期較長,目前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2.1 前端設備接入標準不統一
現有的交通管控系統中,其前端交通管控設備包括不同廠商或同一家廠商生產的不同型號產品,標準不統一。
2.2 業務系統數據共享接口不統一
同一業務系統在各地州上服務,也基本是由不同的供應商提供,接口、交換數據無法得到統一,更不用說不同業務系統之間。
2.3 本土化的技術支持力量不足
由于缺乏本地化的技術支撐,業務系統的升級換代技術難度大,成本也相對較高。如我們云南省本土化的智慧交通信息化企業水平整體落后于北、上、廣、深等信息技術發達地區,但大多科技管控相關的平臺基本都由發達地區的企業建設。因此,一方面需要大力支持本土企業做大做強,另一方面,本土企業也要多走出去,學習提高以支撐本土智慧交通的建設。
2.4 缺乏完整的聯勤聯動體系
各部門之間缺乏一致的聯勤聯動機制和體系,信息資源不能共享,導致應急指揮效率不高。
以上所述,導致了交通信息化系統集成復雜度高,資源整合程度低,升級維護成本高,運營管理技術風險大,各業務平臺整合難和成本高等問題,給管理者帶來管理和使用上的困難。
3 公安交警科技管控系統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3.1 技術層面
①總體思路。此系統以“統一標準、互聯互通”、“資源整合、充分利舊”、“信息共享、業務協作”、“需求導向、注重實效”為原則,以綜合“圖上作業”為設計思想,建成由“一云、二網、三平臺、N應用”組成的公安交警交通科技管控平臺,該平臺集信息匯集、存儲、智能關聯、多維分析于一體,實現海量數據的聯通共享、高效集成、業務協同的可持續化發展。
②建設原則。“統一標準、互聯互通”:信息采集作為推進信息資源共享應用的首要任務,為了打破信息壁壘,著力解決多廠商多設備標準不統一問題、公安內部各信息系統之間相互兼容不夠、公安機關與其他政府部門及行業之間信息整合不夠等問題,通過基于公安現有標準體系的基礎上建立統一的物聯網設備信息采集標準體系、平臺互聯標準體系,進一步擴大信息增量、盤活信息存量、提高信息質量,不斷夯實信息數據支撐和服務實戰的基礎,實現互聯互通,共享應用。“資源整合、充分利舊”:在充分利用已有設施和設備的基礎上,科學規劃和整合交通及公安相關信息資源,充分考慮新系統與原有系統的銜接及兼容性,形成統一平臺,打破信息孤島和資源分割,統籌為交通部門、公安部門及廣大公眾提供服務,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利用率。 “信息共享、業務協作”:按照共建共享、開放共用的原則,建立公安、高速路政、交警、氣象局等信息共享機制,實現業務協作。如目前交通廳、交警總隊、路政總隊部門提出的“一路三方” 聯動聯勤的思想。“需求導向,注重實效”:按照公安部、總隊的要求,橫向整合各個企業的優勢,結合基層民警的實際使用需求,多方聯合共同研發,使系統更符合管理單位和基層民警的使用習慣,提升指揮效益。如我們州的輔助指揮平臺就選擇本土企業作為本土化的技術支撐單位,并聯合了多家專業技術單位優勢互補共同建設。
③建設內容。一云:建立公安交警融合、開放、安全的私有云數據中心,整合、共享和利用各類城市、道路信息資源,提升服務與決策效率和合理性。二網:充分利用有線、無線等通信網絡,整合城市交通的視頻、電警、卡口、測速、信號機、移動警務等及公路交通視頻、收費、氣象環境、事故事件等物聯網設備信息資源。三平臺:第一,以PGIS為基礎,開展多業務協同圖上作業,完成業務協同聯動,如警衛車道、熱區管控、應急處置等。第二,基于Hadoop定制的大數據分析平臺,以滿足海量交通業務數據離線和實時分析,如交通態勢、事故、環境、道路安全評價、實時預警等。第三,數據交換共享平臺,實現跨部門、行業的數據交換共享,如交通廳、高速公路管理單位、路政等政務部門,公眾用戶提供交通出行信息等。N(輔助)應用:根據各業務部門的實際應用需求,基于統一的標準和統一的接口開發相應的輔助應用系統。如:勤務調度:配合移動警務實現警員、警車定位、任務下發和跟蹤。交通管控:通過一張圖實現信號燈、攝像機、卡口、違停、情報板等交通科技設備統一管控。設備運行監測:以通信網,物聯網數據采集為基礎,實現交通科技管控設備實時運行監測、實時報警、快速定位、即時處理、精確維護等功能。布控:對二級公路和沿邊公路的科技管控。熱區管控:對關鍵區域,如事故多發、交通擁堵等重點關注區域,以便事件發生時,實現快速響應和應急處理。警衛車道:根據PGIS提供的行駛路線和實時交通狀況,自動聯動車隊所在區域的交通科技管控設備,如信號燈、攝像機、氣象儀、卡口等設備,使得車隊快速、安全通過。應急處置:事件觸發情報板、攝像機、卡口、信號燈聯動。endprint
3.2 管理層面
打破傳統的業務格局,路警企聯動工作機制有效解決高速公路經營主體多元化、路網管理分割化、應急管理體制不暢等問題需要改進。
①建立科學規范、高效執行、職責明確的路警聯動工作流程。首先是要提高監控員(民警)素質,進一步明確監控員(民警)的工作范圍和工作職責。監控員(民警)是信息的第一掌握者、發布者和處置者,定期組織監控員進行業務知識和路警相關知識的培訓,強化工作考核,推行工作問責制。監控員(民警)訓練有素,遇事沉著,決策果斷,執行高效,深得合作各方的信任。隨著科技管控的全覆蓋,巡查、施救車輛GPS和呼叫系統的安裝,以及相關考核制度的建立和落實,監控員(民警)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其次隨著州級路警聯合指揮中心的建立,區域路警聯動機制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州級路警聯合指揮中心應建立健全針對區域路警聯動的考核機制,明確聯合巡查、惡劣天氣、道路交通事故、突發事件、區域聯動等各方的工作內容和職責權限,并根據不同地域和通道內交通流量等特點,體現考核機制的靈活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
②科學配置、合理調度應急物資和施救設施,提高應急處置能力。根據聯合制定的應急預案,路段經營主體要配置必要的應急物資和施救設備,轄區地方政府要加大財政投入購置應急物資和設備,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發生。
應督促落實管理辦法的執行,進一步摸排應急物資儲備和施救設備配置情況,建立資源和信息共享機制,科學配置、合理調度,以及時有效應對各種應急事件,保證道路的安全暢通。
③建立統籌規劃的路警聯合指揮中心,突出整體規劃,可以分步實施,循序漸進。建立州級或區域路警聯合指揮中心應根據區域路網密度及車流量來決定,個別地方更需要考慮邊境、國境的特殊性需求,統籌軍地融合、軍用民用互聯互通。從目前我省的路網密度和通道內車流量來看,建立州級或區域路警聯合指揮中心不具普遍性。隨著經濟的發展、路網的加密以及車流量的增加,建立州級或區域路警聯合指揮中心是必然趨勢。
4 結語
公安交警科技管控系統要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政府相關職能的管理體系建設,也少不了行業部門標準規范的建設,我們要以協調、開放和共享的戰略思路來推動公安交通科技更好的發展,讓我們的道路交通更安全、更暢通。
【參考文獻】
【1】阮永華,石征華.城市網絡智能交通綜合管控平臺研究與設計[J].交通與運輸(學術版),2012(02):103-106.
【2】雷玉堂.交通監控智能化的實現方案[J].中國公共安全(綜合版),2009(11):220-2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