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燕+王偉
[摘要]目的 調查社區兒童孤獨癥發生率及相關影響因素。方法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18~24月齡常規體檢的453例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嬰幼兒溝通與象征性行為發展量表(CSBS-DP)進行孤獨癥篩查。采用單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孤獨癥篩查陽性兒童的相關影響因素。結果 社會交往、語言功能和象征性行為的可疑率分別是2.65%、5.96%和3.97%,總得分可疑為21例,陽性率為4.64%。單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孕期情緒、胎齡、貧血、父母關系、教育方式和父母文化程度等8個因素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34,28.66,10.50,22.92,48.83,51.20,6.53,5.98,P<0.05)。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男童、孕期焦慮/憂郁、早產和貧血是兒童孤獨癥的危險因素(OR=1.869,1.569,1.457,1.682),而父母關系和睦、說服教育和父母文化程度高是孤獨癥的保護因素(OR=0.547,0.422,0.532,0.557)。結論 18~24個月齡人群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孤獨癥患兒,且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
[關鍵詞]社區調查;兒童孤獨癥;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 R749.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1(b)-006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of autism among community children and related factors.Methods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453 infants aged from 18 to 24 months in the community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Autism screening was conducted by using the infant communication and symbolic behavior development scale (CSBS-DP).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utistic screening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Results Social interaction,language features and symbolic behavior of suspicious rate is 2.65%,5.96% and 3.97% respectively,total score suspicious for 21 cases,positive rate was 4.64%.Un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gestational age,anemia,parental relationship,educational style and parental education(χ2=8.34,28.66,10.50,22.92,48.83,51.20,6.53,5.98,P<0.05).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boys,anxiety/depression during pregnancy,premature birth and anemia were risk factors for autism in children(OR=1.869,1.569,1.457,1.682),and harmonious in parental relationship,persuasion education and parental education were the protective factors of autism(OR=0.547,0.422,0.532,0.557).Conclusion There is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autistic people in the 18-24 months population,and are affect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
[Key words]Community survey;Childhood autism;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Influencing factors
兒童孤獨癥是隸屬于廣泛性發育障礙(PDD)疾病的一種[1]。臨床表現主要以社會交往功能障礙、交流溝通障礙、行為興趣狹窄并刻板重復等三大癥狀為主[2],具體發病機制不詳[3]。近年來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發病率呈上升趨勢,由于沒有明確和滿意的治療標準和方法,認為早發現、早干預、早治療是有效改善患兒預后的最好方法[4]。本研究通過嬰幼兒溝通與象征性行為發展量表(CSBS-DP)對深圳市南山區人民醫院星海名城社區體檢嬰幼兒童進行孤獨癥篩查,以及探討影響孤獨癥發生的相關因素,旨在說明兒童孤獨癥早期篩查的重要性,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我社區健康服務中心18~24月齡常規體檢的453例嬰幼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36例(52.1%),女217例(47.9%)。所有參與篩查的醫務人員均進行統一培訓和考核,并通過專業測試方能參與研究。endprint
1.2孤獨癥篩查方法
采用嬰幼兒CSBS-DP,包括24個自選題目和1個開放性回答題目。1~13題歸納為社會交往類,14~18題歸納為語言類,19~24題為象征性行為類。由嬰幼兒的父母監護人填寫完成。初篩的評分標準先是分別計算各大類的總得分和24自選題的總得分,根據提供的各大類得分和總分在依據性別、月齡的劃界分標準進行判斷[5]。
1.3孤獨癥影響因素的調查
根據相關文獻自行設計孤獨癥相關影響因素調查表[6],主要內容包括性別、孕期情緒、胎齡、貧血、父母關系、教育方式和文化程度等。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單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孤獨癥篩查和診斷結果
本次共調查453例嬰幼兒童,社會交往可疑12例,陽性率為2.65%,語言功能可疑27例,陽性率為5.96%,象征性行為可疑18例,陽性率為3.97%,總得分可疑21例,陽性率為4.64%。實驗中將總得分陽性兒童考慮為孤獨癥篩查陽性。
2.2孤獨癥篩查總得分陽性兒童的單因素分析
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性別、孕期情緒、胎齡、貧血、父母關系、教育方式和父母文化程度等8個因素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3孤獨癥篩查總得分陽性兒童的多因素分析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因變量為孤獨癥,1表示有,0表示無。選取上述8個有統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結果顯示,男童、孕期焦慮/憂郁、早產和貧血是兒童孤獨癥的危險因素(OR=1.869,1.569, 1.457,1.682),而父母關系和睦、說服教育和父母文化程度高是孤獨癥的保護因素(OR=0.547,0.422,0.532, 0.557)(表2)。
3討論
兒童孤獨癥又稱自閉癥、孤獨性障礙是PDD的一種,具體發病機制不清楚,有文獻報道與遺傳、感染、免疫和孕期相關刺激有關。流行病學研究顯示一般兒童孤獨癥的患病率為0.27%~1.78%不等[7],男女比例約為2~4∶1,男孩孤獨癥較常見,而女孩孤獨癥癥狀一般較為嚴重[8]。臨床表現主要以三大核心癥狀為主,即社會交往功能障礙、交流溝通障礙、行為興趣狹窄并刻板重復。孤獨癥的治療也僅是以改善精神癥狀為主,沒有特效藥物的治療,通常需借用教育訓練來促進患者各方面功能的發展[9]。有資料顯示孤獨癥的發病年齡多在3歲前,而孤獨癥的診斷起始年齡多以3歲為準,因而早期初篩顯得極為重要[10]。本調查選取的初篩工具是嬰幼兒CSBS-DP,其特異性高、陽性預測率和粗符合率俱佳,且適用于12~24月齡兒童孤獨癥的篩查[11]。本研究選擇篩查的社區內體檢嬰幼兒以18~24月齡為界限,調查的453例兒童中,社會交往、語言功能和象征性行為的可疑率分別是2.65%、5.96%和3.97%,孤獨癥篩查陽性率為4.64%,高于一般地區的孤獨癥陽性篩查率??紤]是調查工具的判斷標準和陽性預測率的不一樣導致。
探討孤獨癥相關影響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防和干預孤獨癥的發生[12]。諸多研究提示男童的神經發育較女孩有一定延遲是性別上孤獨癥差異的主要原因[13],而孕期焦慮/憂郁情緒可導致腎上腺素等相關激素的分泌,引起胎盤血管的收縮,影響胎兒腦部血液供應和生長發育[14]。而早產和貧血作為孤獨癥的危險因素,已有大量文獻證實。家庭環境是兒童成長的重要因素,無論是父母關系、教育方式和文化程度均對兒童身體和心理發育有重要改善和保護作用[15]。本研究選取了性別、孕期情緒、胎齡、貧血、父母關系、教育方式和文化程度等8個方面。將總得分陽性考慮為孤獨癥可疑,通過單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均對孤獨癥的發生有統計學意義。進一步采用多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男童、孕期焦慮/憂郁、早產和貧血是兒童孤獨癥發生的危險因素,而父母關系和睦、說服教育和父母文化程度高是孤獨癥發生的保護因素,這與許多研究結論一致。
綜上所述,隨著對孤獨癥認識了解的不斷加深,以及篩查工具的不斷完善,兒童孤獨癥的篩查和預防是醫務工作者應盡的責任。本研究證實18~24月齡兒童中存在一定比例的可疑孤獨癥患者,且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所以進行早期孤獨癥篩查是非常重要和必需的。
[參考文獻]
[1]楊毅,楊陽.運動干預對自閉癥兒童的治療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4):29-31.
[2]張金玉.3歲前有和無睡眠障礙孤獨癥兒童臨床癥狀的比較分析[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8(10):217.
[3]高可潤,禹順英.孤獨癥免疫學研究進展[M].臨床精神醫學雜志,2014,24(1):61-63.
[4]李堅旭,李慧娟,汪月娟,等.孤獨癥兒童數字化干預的療效分析[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6,27(12):2239-2241.
[5]李雪榮,陳勁梅.孤獨癥診療學[M].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4:57-100.
[6]楊少萍,陸燕平,彭安娜,等.武漢市學齡前兒童孤獨癥篩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3,28(10):1613-1615.
[7]黃慧桃,趙亞茹.孤獨癥譜系障礙兒童的流行病學研究現狀[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9,17(5):560-562.
[8]郭榮.天津市5000名0~6歲兒童中兒童孤獨癥的流行病學調查[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04,8(6):1122-1123.
[9]劉毅梅,張楓,章麗麗,等.不同訓練方式對孤獨癥患兒預后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5,55(21):65-67.
[10]葉培,焦敏.兒童孤獨癥高危因素和早期特征的回顧性分析[J].當代醫學,2015,21(4):83-84.
[11]李洪華,杜琳,馮俊燕,等.兒童孤獨癥的早期篩查與診斷研究進展[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2,16(11):2147-2149.
[12]彭麗,謝輝,梅文秀,等.孤獨癥兒童的生存質量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16(31):3723-3726.
[13]徐新杰,張嶸.性別因素在孤獨癥發病中的作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6):455-459.
[14]吳丹,王嘉淇,周麗,等.孕產期環境因素與兒童孤獨癥關系的Meta分析[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18):3870-3872.
[15]劉文文,張琳娜,江文慶,等.父母親對孤獨癥癥狀的認識及嚴重程度影響因素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3,21(6):575-577.
(收稿日期:2017-07-26 本文編輯:崔建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