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瑪麗
[摘要]目的 探討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4年8月20日~2016年5月22日我院收治的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其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組,每組50例。對照組接受非種植體支抗治療,實驗組接受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結果。結果 實驗組的治療成功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76.00%),不良反應(不舒適感、輕度水腫、口腔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患者治療后的上中切牙傾角差、凸距差明顯大于對照組,磨牙移位距離短于對照組(P<0.05)。結論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患者接受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能取得較好的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青少年;口腔正畸;微型種植體支抗
[中圖分類號] R78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8)1(b)-0098-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icro-implant anchorage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adolescents.Methods 100 adolescents given or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014 to May 22,2016 were selected as object.They were grouped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treatment method,and there were 5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n-implant anchorage therapy,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micro-implant anchorage treatment.Treatment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treatment success rate (100.00%)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6.00%),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discomfort,mild edema,oral infe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obvious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the incision angle difference and the convexity difference of the upper and middle incisors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and molar displacement distance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Adolescent oral orthodontic treatment patients given the micro-implant support treatment can achieve a better effect,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 is lower,the application value is higher.
[Key words]Adolescents;Oral orthodontics;Micro-implant anchorage
為口腔正畸患者實施治療時,常是通過支抗來產生抵抗正畸的反作用力,傳統進行支抗增加的方法主要包括固定舌弓、橫腭桿、Nance弓等,而以上方法均需要患者積極配合,其控制能力較差,從而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1-2]。醫療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使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正畸中應用越來越廣泛。本文主要對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的價值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日~2016年5月22日我院收治的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10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分組,每組50例。排除畸形矯正史、口腔疾病史、口腔衛生較差、合并凝血功能障礙等患者。本研究已通過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批。實驗組中,男女之比為29/21;年齡為13~24歲,平均(19.82±2.51)歲。對照組中,男女之比為30/20,年齡為14~24歲,平均(19.91±2.50)歲。兩組患者均知情同意參與本研究。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不銹鋼主弓絲(0.019 in×0.025 in)實施牙齒的矯正治療,之后關閉牙間隙,采用加強支抗作為支抗的控制。
對照組患者接受橫腭桿增強支抗治療,在實施治療的過程中,反復囑咐患者積極配合相應的治療操作。
實驗組患者接受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即術前通過氯己定(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6022171,2010-06-22;江西倍肯藥業有限公司)(0.02%)加強其口腔的清潔處理,以阿替卡因腎上腺素(進口藥品:法國 PRODUITS DENTAIRES PIERRE ROLLAND,注冊證號:H20110264,2011-05-23)作為麻醉注射液為患者實施局部麻醉,實施治療前,以X線對患者的牙根具體位置、形態以及其與相鄰組織之間的關系進行觀察,并對其接受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的角度、部位、深度等提供參考數據,從而制定治療方案。常規情況下,患者微型種植體應植入其膜齦相結合的位置,也可在患者牙根2~3 mm進行植入,植入角度應與骨面相垂直。完成植入后,可采用攝片的方法觀察患者的牙根部位與微型種植體之間的關系,判斷手術是否治療成功,減少因為種植體受力不足而出現脫落的情況,采用拉簧加力,之后隨訪患者,囑咐患者每月進行1次復查,主要檢查其牙齒和種植體移位的具體情況,并及時更換拉簧[3]。手術結束后,常規給予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患者抗感染干預,在正畸完成后,逆時針依次將種植體頭部輕微旋轉取出,創口不進行處理,其可自行愈合。endprint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不良反應(不舒適感、輕度水腫、口腔感染)發生率等,同時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的上中切牙傾角差、凸距差、磨牙移位距離。治療成功:患者的種植體良好固定,其外觀良好,且其咀嚼功能正常,不存在不適感,反之為失敗。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成功率、不良反應發生率的比較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成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不舒適感、輕度水腫、口腔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表1)。
2.2 兩組上中切牙傾角差、凸距差、磨牙移位距離的比較
實驗組治療后的上中切牙傾角差、凸距差明顯大于對照組,磨牙移位距離短于對照組(P<0.05)(表2)。
3討論
牙■畸形是一種較常見的口腔科疾病,為患者實施治療應有效控制感染,并提供穩定的支抗支持。支抗能對矯治力反復用力的相關結構進行抵抗或抵消,若支抗不牢固,則可導致治療失敗[4-5]。傳統進行口腔正畸治療的方法主要是以口唇肌肉、顱面骨骼、牙弓等作為支抗,雖然其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穩定性較差,舒適性較低,且安全性較低,較易導致患者出現意外傷害、感染等不良事件,且患者矯治后的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存在牙齒擁擠嚴重的患者,難以滿足其治療需求[6]。同時,傳統治療中的支抗并不穩定,因此其出現支抗牙旋轉、扭轉的概率較高,在治療結束后保持較困難,且較易出現復發,因此,多數青少年患者不能配合長期治療,依從性較差。
口腔正畸技術的不斷發展使微型種植體支抗在口腔疾病治療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其主要材質為鈦合金和不銹鋼,種植體主要為一體式種植體,在骨內部分主要為螺紋狀。微型種植體支抗與傳統支抗相比,其直徑較小[7-8],能在患者的牙槽嵴的鄰牙牙根之間植入,其植入位置并不會受到限制[9],能與患者的骨組織進行逐漸性的機械嵌合固位,舒適性和穩定性較高,且對患者的創傷較小,能承受較大的正畸力。實施手術操作時,其支架的結構較小,可以降低操作難度[10],縮短手術時間,且并不需要使用特殊設備,經局部消毒處即可擰出,并不需要進行麻醉處理[11],患者的疼痛感較輕微,擰出后,其遺留空間會被血凝塊充滿,這樣能降低將感染發生率,促進創口更好地愈合[12-13]。臨床口腔疾病治療中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的范圍較廣,包括牙列擁擠嚴重、牙弓前移所致前牙抵抗不足、牙弓前突嚴重、骨性開合嚴重所致頜面傾斜等的治療[14-16]。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的治療成功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76.00%),不良反應(不舒適感、輕度水腫、口腔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的上中切牙傾角差、凸距差明顯大于對照組,磨牙移位距離短于對照組,提示微型種植體支抗應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可提高治療成功率,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獲得較好的效果。郭麗娟[17]認為,微型種植體支抗應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外觀較好,且能控制患者感染等不良反應的發生。本文研究結果與郭麗娟[17]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提示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是本文研究樣本量較少、時間跨度較短,后續應加大研究力度,提高研究價值。
綜上所述,微型種植體支抗應用于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能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減少患者的不舒適感,降低口腔感染等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操作簡單、適應證和植入部位廣泛等優點,應用價值較高,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謝文高.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運用效果觀察[J].醫學綜述,2014,20(11):2112,封4.
[2]曹艷華.探討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青少年口腔正畸的療效[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5,2(12):25-26.
[3]葉小明.青少年口腔正畸術應用微型種植體治療的效果[J].中國醫藥科學,2017,7(12):222-224.
[4]張春波,蔡巧玲.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運用效果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23):112-113.
[5]孫新國.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6,3(1):5-6.
[6]劉余聰,羅晨,馮雪,等.種植體支抗在成人患者二次正畸治療中的應用[J].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2014,21(1):48-50.
[7]陶強.探討青少年口腔正畸的臨床治療方法[J].全科口腔醫學雜志(電子版),2015,2(3):40-41.
[8]劉澤忠.微型種植體支抗和非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效果對比[J].中外醫療,2016,35(8):90-91.
[9]孟憲瑞.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學,2017,41(8):771-772.
[10]鄒嬌玉.青少年口腔正畸的臨床療效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5):108-109.
[11]桂娟.微種植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24):83-84.
[12]徐連本.青少年口腔正畸療程與依從性的相關分析[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3,29(2):121-122.
[13]馬長柏,李金華.口腔正畸運用微型種植體支抗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華全科醫學,2015,13(8):1378-1379.
[14]李艷萍,羅玲,丁農樂.青少年口腔正畸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對血清細胞因子水平影響的研究[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6,15(15):1539-1542.
[15]何昌平,喻鳳,張向鳳,等.種植體支抗推磨牙向后矯正骨性Ⅱ類二次矯治病例[J].中華口腔正畸學雜志,2016,23(4):232-234.
[16]馮毅.微型種植體支抗在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的應用[J].河北醫藥,2013,35(3):352-353.
[17]郭麗娟.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療中應用微型種植體支抗對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的影響[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7,4(7):28-29.
(收稿日期:2017-10-24 本文編輯:許俊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