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徉
摘要當前我國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有著“單軌制”和“雙軌制”兩種模式,在近年以來的發展中部分學者發現這些模式在保護標準、保護機構、保護程序上存在著多樣、重疊以及獨立的問題,從而導致在實際的運行中較為缺乏統一的銜接。因此,完善司法保護對于知識產權的整體把控,是建設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的重要策略。本文通過闡述我國當前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現狀,分析現存的問題,并進一步提出合理有效的完善策略,以供讀者參考。
關鍵詞知識產權 司法保護 司法體系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知識產權的戰略地位逐漸得到重視,而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對于國家文化的發展以及科技的創新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并且在我國家發展的高新技術行業,知識產權的司法判決逐漸有確立業界標準的導向性作用。在我國2008年所頒布的《國家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戰略綱要》中就將司法保護提到了國家知識產權的戰略發展重點,而這不僅是從一定角度上保護知識產權,而且是從國家發展的全局性角度上對于我國的司法保護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因為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是基于“指引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統一司法保護建設標準,保障立法的目標”的標準的,因此這一標準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依賴著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念的正確認同以及政策的正確制定。而如何定位我國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就是十分重要的環節了,在這一理念指導之下再去制定符合國情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將成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工作關鍵點。
一、我國知識產權保護體制的現狀分析
(一)司法保護的“單軌制”模式
在知識產權的保護方面,當前各國基本有兩種類型:首先是司法保護的“單軌”模式,另外就是行政及司法保護同時運作的“雙軌”模式。這些模式是適應新技術相關革命以及經濟發展的整體需求的,并且在世界性的范圍內都能夠呈現出較為統一的趨勢。而這兩種方式也是存在于當前世界上不同國家所采取的不同發展策略。“單軌”模式就是通過法院對于某一個知識產權侵權的審查與處理,整體上判令侵權人去承擔一定賠償責任的法律保護。而“雙軌”相對而言是在知識產權發生糾紛之后,權責人可以請求對于—些知識產權的主管機關進行處理,并且由一些行政機關主管責令停止這種行為,并且對于違法人員進行一定處罰。也可以直接的向一些由管轄權限的人民法院進行起訴,利用法律的途徑進行自身合法權益的保護。對于一些法律規定的違法行為可以讓行政機關進行直接查處,作出一系列的處罰。在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實際實踐中,“單軌”模式是當前世界上較多國家采用的,并且主要是在發達國家,這種知識產權的司法途徑保護十分有效。
(二)行政及司法保護同時運作的“雙軌制”運作模式
“雙軌”模式是以我國的發展為主要代表的,并且在我國的發展中逐漸形成了以司法保護和行政策略保護雙核心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與其他國家的“雙軌”發展不相同的是,我國所發展的“雙軌”模式更具有特色:
首先在于其普遍適用的行政執法權責,行政機關對于知識產權的侵權有著一定的行政處罰,并且具有對于知識產權權屬糾紛的行政裁決以及行政調解,從而行政侵權行為可以被行政處罰,行政執法權力也被賦予準司法的地位。
其次在于我國“雙軌制”模式的廣泛適用特性,這在一方面包括國內工商局、版權局等多方面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處理措施,在另一方面也包括著國家海關對于侵犯知識產權的貨物進出口的邊境防范措施。
最后就是我國行政執法的主體是相對獨立的,而執法機關在知識產權的權責認定之后,可以更為獨立的運行侵權行為的打擊,在使用行政權力的時候甚至可以和我國知識產權的司法權力并行,具有較強的獨立特性。這種具有我國特有發展特色的“雙軌”制度是和我國知識產權制度建立初期的國情發展相關的,在一方面是因為人民法院的審判并沒有很強大的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審理的專業性經驗;另一方面我國傳統的行政執法就是占據著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主要地位,行政執法相對較為成熟,但是不能夠有效的發揮行政保護的優勢,從而有效的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之后,我國逐漸形成以專利、工商、技術以及海關等方面的行政機關作為核心發展的行政保護系統,并且可以與承擔司法審判職能一同成為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發展目標。
(三)當前知識產權司法體系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我國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中保護標準較為多樣,沒有一致的統—特性。而前文所述兩種發展模式中,“雙軌制”的發展模式相對于“單軌制”的發展模式來說有著更為獨特的方面,也就是行政保護的方式參與了進來,但是我國的支持產權行政方面的保護會導致在實踐中的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不相同,我國行政執法權力的普遍適用性將導致我國是否構成以知識產權作為民事侵權的標準不夠統一。而我國的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關對于侵權行為的行政處罰也是普遍享有的,也就是說一旦某一方面的知識產權遭遇到侵害之后,當事人可以啟動行政保護以及民事侵權的司法保護。并且基于侵權是否認定的標準基礎上,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有著特定的法律職權,在事件之中可能會出現知識產權的“雙軌制”發生沖突,也就是說人民法院在處理知識產權案件的時候可能與行政機關的處理裁決是相反的。
其次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保護機構相對較為重疊,一定程度上缺乏發展效率。并且在“雙軌制”的保護發展模式中,行政機關與司法機關的裁決權是同時存在的,這也增加了解決糾紛的基礎成本。知識產權的案件首先去要對于證據進行采集,而在實踐中經常會是執法機關先進行行動,在之后需要判定刑事處罰的時候移交給刑事司法機關,而刑事司法機關因為之前沒有參與其中,導致其對于知識產權侵權犯罪信息不夠了解,需要重新進行調查和資料的收集。這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資源和時間的浪費。
最后就是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保護性缺乏銜接,雖然說我國當前“雙軌制”發展模式在知識產權和司法上有著雙重的保護,但是司法機關在執法的時候有著較為鮮明的獨立性,在知識產權的確認等方面有著特定的權利,缺乏實際的有效銜接性。
二、我國司法保護主導作用的理念闡釋
司法保護的理念在于“群眾對于司法的本質理解,并且對于司法部門的發展規律有著理性認識,對于法律精神的理解以及法律價值的解讀逐漸形成的整體認知模式”。這種觀念對于我國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以及運行效果的影響十分大。而集合當前我國“雙軌制度”發展的現狀,筆者認為我國司法保護發揮著主導作用這一理念應當包括以下方面的內涵:首先在于司法保護的優先處理性。在知識產權的侵權打擊過程中,司法機關應當處于優先的地位,其保護應當發揮最主要的作用;其次在于司法保護的全面特性。司法保護的全面理念在于知識產權的侵權打擊以及糾紛解決過程中,司法機關應當為知識產權人提供全方位的系統性保護,從而全面體現司法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權威特性,有效的解決兩種發展模式中保護標準不統一的行為。
三、我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完善策略及發展方案
(一)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完善策略
司法政策需要以法律作為基本依據,而從實際情況來出發,兼顧二者的發展統一來進行調整。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也應當具有一定的理念,對于指導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的裁決特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具有優先性、全面性的特點,并且為制定符合我國發展國情的政策指明方向,因此我國當前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的定位取決于幾個基本因素,首先是知識產權的法律精神,其次在于我國的基本發展國慶,最后就是知識產權的自身特點。
(二)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發展方案
筆者在進行資料的查閱以及匯總之后,基于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理念認同理念是保護政策中重要的方面,具體就應當包含以下一方面的特點:
首先,對于強權的抵抗、侵權的打擊應當更為重視,當前全球的只是知識產權法律制度正在向一體化的趨勢發展,而我國知識產權的保護政策應當在堅持我國自身立場的基礎上進行國際視野的獲取。
其次,在于打擊侵權行為的根源,雖然說我國近年以來的司法保護知識產權工作取得一定成績,但是就當前而言我國這項工作有著一個發展的怪圈,司法和行政的保護力度不斷增強的同時,侵權案件也在逐漸增多,僅僅體現了發展中打擊侵權案件的數量,而沒有較為鮮明的質量。
最后,在于對不同侵權行為進行分門別類,從而可以較為妥善的應對,在法律的原則和規則之內可以更有區別的進行處理。
四、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知識產權的戰略地位逐漸得到重視,而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對于國家文化的發展以及科技的創新都有著重要的影響。并且在我國家發展的高新技術行業,知識產權的司法判決逐漸有確立業界標準的導向性作用。當前我國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有著“單軌制”和“雙軌制”兩種模式,在近年以來的發展中部分學者發現這些模式在保護標準、保護機構、保護程序上存在著多樣、重疊以及獨立的問題,從而導致在實際的運行中較為缺乏統一的銜接。
司法政策需要以法律作為基本依據,而從實際情況來出發,兼顧二者的發展統一來進行調整。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也應當具有一定的理念,對于指導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政策的裁決特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具有優先性、全面性的特點,并且為制定符合我國發展國情的政策指明方向。而知識產權的司法保護是基于“指引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統一司法保護建設標準,保障立法的目標”的標準的,這一標準的實現在一定程度上依賴著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理念的正確認同以及政策的正確制定。在知識產權的侵權打擊過程中,司法機關應當處于優先的地位,其保護應當發揮最主要的作用,從而體現司法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的權威性,有效的解決發展中保護標準不規范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