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偉歌
摘要民事訴訟執行是保證民事行政訴訟判決的法定權利得到維護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維護法律權威的重要途徑,在我國的現行法律框架內,行政訴訟執行的裁判權利以及實施權利都掌握在法院執行機構手中,造成一些在行政訴訟執行的不規范操作行為的產生,檢查監督權利的行使能夠使訴訟執行向良性的發展方向改革進步,本文通過對檢察監督在民事行政訴訟執行中的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分析目前的民事新政訴訟執行現狀,并提出可行的完善措施,旨在民事行政訴訟執行的有效落實,進而推動我國法制建設進程的發展。
關鍵詞檢查監督 民事行政訴訟 執行
民事行政訴訟執行程序是民事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得以實現的有效保證,如果民事糾紛的裁決對象對于民事訴訟判決結果拒不執行,就會使得權力人的合法權益不能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證,利用強制執行程序作為后盾,能夠最大限度的使權利人的權益得以實現。隨著社會民眾對于法律意識的不斷增強,民事行政訴訟案件逐漸增多,民眾期望通過法律途徑使自身的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的保證,但是裁決對象對于判決結果的拒不履行,則會使法律的公信力受到影響,執行程序能夠使法律的權威性得到有效維護,同時通過執行機構的介入進行法律秩序的維護,有助于社會秩序的和諧穩定,促使法治社會和和諧社會的建設理念得以實現。
一、民事行政訴訟執行的現狀分析
(一)民事行政訴訟執行存在執行亂現象
民事行政訴訟執行亂現象主要表現為:
其一,執行裁定亂,執行人員在法定的執行階段沒有正確履行法定的執行程序,在執行行為過程中裁定變更被執行人的不符合執行條件,隨意裁定終止執行不符合終止執行條件,停止執行行為,侵害了申請執行人的法定權益。
其二,執行程序亂,執行機構在執行過程中沒有按照法定程序進行相關執行行為,執法的隨意性較大,對于執行標的較大的案件,便會有多家法院爭相進行執行落實,而對于執行難度較大的案件,法院便會互相推諉管轄權力,拒絕案件的受理,法律對于不同案件的執行沒有嚴格的執行期限,因而執行人員會存在袒護被執行人,延遲執行的行為。
其三,執行管理亂,在民事行政訴訟案件中,普遍存在缺乏有效管理的現象,執行監督得不到有效的落實,執行行為沒有統一的工作流程,法院的內部職能部門職責不清、各自為政,甚至有些執行部門會出現不接受法院執行監督的現象。
其四,執行收費亂,有些地方的執行單位在執行法律權利的過程中,存在對當事人亂收費現象,還有些人員一面對當事人吃拿卡要,而另一方面收受被執行人的賄賂,推諉執行責任,這些不規范的行政行為,都使行政執行失去法律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二)民事行政訴訟執行存在執行亂現象的原因
雖然民事行政訴訟執行亂現象只是個別執法人員的個別現象,但是在行政事業單位改革大力推進的今天,有必要對其原因進行分析,進而對其現象進行遏制和修正,造成民事行政訴訟執行亂現象的主要原因有:
其一,相關法規制度不完善,在目前我國的法律體系中,缺乏對于民事行政訴訟執行的相關條款完善,在其法律范疇的體系建設中存在較大的疏漏,現行的有關法律條款過于寬泛,缺乏對于細節的規定和約束。
其二,民事行政訴訟執行的權力過于集中,民事行政訴訟的執行結構的執行實施權利和裁決權力集于一身,執行終止、執行和解、執行分配等權力都集中于執行機構的行政職能中,很容易造成職權濫用的違規行為。
其三,當事人無法對行政訴訟執行形成權力制約,當事人有主張進行強制執行的權力,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執行時間、執行內容以及執行進度和執行行為都有執行機構決定,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能夠在多大程度得到實現,則完全取決于執行機構和執行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因而當事人的權力主張也是受制于執行機構的。
其四,缺乏有效的檢查監督,對于行政訴訟執行的檢查監督主要有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源自于內部監督,在執行機構的內部監督工作中普遍存在缺乏監督行為透明度的問題,監督的工作流程不夠明朗,另一部分源自于外部監督,外部監督能夠保證監督的透明度,但卻存在監督主體過多的現象,人大、政協、檢察機關都可以行使監督權力,但同時也可以推諉監督權力,因而造成對于行政訴訟執行工作沒有形成規范的檢察監督行為,缺乏監督效力。
二、檢察監督在民事行政訴訟執行工作中的必要性分析
(一)檢察監督是實現司法公正的必然需求
缺乏有效的法律監督,必然給司法腐敗現象留下滋生的空間,執行制度是保證當事人合法權利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訴訟程序的延續過程,有效執行工作的完成才是民事行政訴訟的終結,人民檢察院是法律行為的監督機關,對于門市行政訴訟執行有監督的權力,只有進行有效的監督行為,才能夠使社會民眾的合法權利得到法律的有效保障,執行程序與訴訟程序之間存在的關聯性促進,檢查監督在訴訟程序有存在的必要性,其在執行程序存在的必要性也同樣適用。執行亂現象一直是困擾民事行政執行的重要課題,執行主體存在的執行不規范行為需要有效的法律監督制度進行規范和約束,同時執行難問題也是民事行政訴訟執行過程中存在的重要問題,執行機構的設置缺乏合理性,執行權利不能夠實現權利獨立,地方保護主義、行政干預現象都使執行機構的執行權利受到不良干擾,被執行人的拒不執行行為也不能夠得到有效的遏制。
(二)檢察監督是民事行政訴訟執行的現實需求
法律關系的成立便依存于制約與被制約的關系,因為目前民事行政訴訟執行的權力過于集中,便需要有效的檢察監督工作對其權利進行制約,主體之間形成權力和責任的有效分配以及相互作用,從法院執行機構的內部監督而言,其本身在制約機制方面便存在先天的不足,使其監督執行行為不能發揮應有的檢察監督效力,自我約束和監督在沒有外力作為約束的情況下,便容易發生職權濫用的違規行為,對于執行工作存在的錯誤行為也沒有明確的糾正工作程序,而對目前的外部執行而言,其監督機制收效甚微,因而在法律體系的建設中可以考慮從檢查監督工作入手,對執行機構的執行行為進行有效的監督,保證執行行為的合法性,保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能夠得以實現。
三、檢察監督制度在民事行政訴訟執行工作中的構建措施
檢察監督制度的構建主要在于法律體系以及相關制度建設的完善,在對民事行政檢察監督制度建立的理論基礎進行研究,并對民事行政訴訟執行的普遍執行規律進行分析,對現行的執行制度進行完善,同時賦予檢察機關對民事行政訴訟執行的檢察監督權力,進而形成體系化、規范化和有效化的檢察監督制度。
(一)從立法角度完善民事行政訴訟執行的檢察監督權力
行政單位的行政權力需要通過法律的完善,賦予其行使相關權利的職能,檢察機關對民事行政訴訟執行機構的檢察監督行為也需要法律體系的完善,使其行政職權的行使能夠尋求法律依據,檢察監督行為從立法的角度進行完善,能夠使檢察監督行為形成制度的規范化、具體化以及合法化,同時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意義,進而產生應用的法律效力和行政效力。在我國目前的法律體系建設中,只對民事訴訟審判階段的檢察監督行為有明確的法律條款支持,但是在執行階段的檢察監督卻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法學界的學者和工作人員也對其有不同的爭議理論,有些法學工作者認為可以考慮進行單獨的立法,對民事行政訴訟執行階段的檢察監督行為進行系統化、細致化的約束,也有些法學工作者認為可在現有法律的基礎之上進行相關法律條款的填充和完善,使檢察機關的執行檢察監督權力能夠得到有效的落實和實現。筆者認為從目前的法制建設進程角度而言,可以考慮進行在現有法律框架的基礎之上進行相關法律條款的完善或者引用司法解釋的方式,使相關法律內容能夠被融合到法律體系范圍內,通過明確的法律條款來支持人民檢察院針對民事行政訴訟執行的檢察監督行為。
(二)從制度角度完善民事行政訴訟執行的檢察監督權力
檢察機關在行使檢查監督權力時需要以完善的工作制度來保證其工作的有序進行,在其工作流程中應當遵循以下幾個原則保證檢察監督行為的有效性:
其一,應當遵守依法監督的原則,檢察機關自身也是法務部門,更應當強化自身的法律意識,做到依法監督、依法辦案,在工作程序以及監督程序等行為都應當符合相關的法律條文規定。
其二,保證公平公正的監督原則,進行檢察監督便是需要實現法律的公信力,檢察機關對于執行機關的執行工作需要平等對待、正確處理,執行機構出現的執行錯誤行為,檢察機關要幫助其找到錯誤的根源,并指導其進行糾正。
其三,檢察監督執行機構的違法行為原則,執行機構在進行執行活動時,會因為利益原因的問題,出現徇私舞弊、以權謀私的違法違紀行為,檢察機關需要行使檢察監督權力對相關違法違紀行為進行查處,并指導執行機構對不當的執行行為進行修正,保證民事行政訴訟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能夠得到法律的有效保護。
四、結論
檢察機關行使檢察監督權力,對民事行政訴訟執行行為進行監督,是避免執行機構存在的執行亂、執行難等問題的有效途徑,同時也是維護司法公正、保持社會和諧穩定的必然需求,檢察機關的檢察監督行為應當從立法的角度和制度完善的角度得到認可和肯定,同時需要司法機關積極進行法治探索,使相關法律規定和法律行為能夠成為保證社會民眾根本利益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