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銀斗
摘 要:播音與主持專業雖然較為冷門,但是仍然有著自身獨特的魅力,吸引眾多青少年學生參與進來。在農村的校外教育中,播音與主持教師的專業能力發展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對此進行了一些探索與總結。
關鍵詞:播音與主持;農村校外教育;教師專業能力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有效發揮農村校外教育功能,為社會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是當前校外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特別對于農村校外教育播音與主持教師而言,他們肩負著發展農村電視廣播媒體人才的重大責任,因此必須堅持多渠道、多方位和多形式地探索校外教育途徑,讓農村孩子能夠在校外享受到良好的教育,全面促進農村校外教育的發展。
一、當前農村校外教育播音與主持教師專業能力發展存在的問題
1.教學水平偏低,教師專業能力有待提升
很多農村校外教育播音與主持教師的專業是中文以及新聞等,但是后期并未繼續進行深造,很多教學方式和方法僅僅停留在理論階段,加上播音與主持專業教師奇缺,一個人往往需要上多門課程,導致很多教師無暇顧及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在上課的過程中,一些責任心較強的老師往往會感到難以勝任、身心疲憊,一些責任心較弱的教師則出現應付學生、推脫敷衍的情況,這對農村校外教育產生了嚴重影響。
2.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比較單一
部分農村校外教育播音與主持教師雖然曾經接受過較高水平的教育,但是經過多年,“吃老本”的情況逐步顯現出來。自己以前是怎么學的,現在仍舊使用這套方式教育學生,并未對知識、觀念的更新予以高度重視,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嚴重缺乏創新。加上農村校外教育師資力量薄弱,教師資源十分有限,很多課程雖然名字新穎,但是內容仍舊是以前的,部分教師自身專業能力、知識結構儲備單一,很難繼續擔任校外播音與主持教師一職。
二、農村校外教育播音與主持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途徑
1.端正教學思想,樹立新型人才觀
農村校外教育機構必須對教師道德建設予以高度重視,并定期開展相應的“教育思想大討論”,對教師義務和責任加以明確,將教學任務嚴格落到實處,要求教師愛崗敬業,身正為范。播音與主持這門學科一直處于邊緣化的位置,相對于我國悠久的歷史來說,它只是一個后來者。因此,我們不能拿以往那種傳統的眼光去看待播音與主持專業的教學,因為學播音的學生大多都個性鮮明,有著自己的特長。如果教師采取相同的模式和評價標準去看待所有的學生,就會使學生的創造力受到壓抑,為他們特長的發揮帶來很大的阻礙。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的教學觀是以知識的傳授為主,而在現代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則成為教師最主要的教學觀。作為新一代的農村校外播音與主持教師,我們必須以全新的教學觀念指導自己的教學,否則,就會培養出一批與當前的媒體發展不相適應的學生。正如梁啟超所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因此,為了與當前媒體發展的需要掛鉤,播音與主持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思路,著眼于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激發學生所蘊含的潛能,給學生提供張揚個性、放飛理想的空間。
2.明確培養目標
專業不同,培養目標也不盡相同。當前,被廣大受眾認可的主持人及播音員越來越少,這給高校播音主持專業增加教學壓力的同時,也對農村校外教育產生了一定影響。對于資金、師資等各方面都比較薄弱的農村校外教育而言,適時培養一批具有較強應用能力的主持人、播音員、商演及網絡等主持人,不失為一個好的目標。
3.提高播音與主持教師的專業水平
具體來說,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引進專業人才,擴充農村校外教育師資隊伍;第二,建立健全校媒合作制度,多為教師提供實踐的機會,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到媒體節目的編輯、策劃以及播出等環節中;第三,組織召開一系列播音與主持專業學術會議,加強各個教育機構之間教學理念、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的交流和溝通,集眾家之長。
4.擴充知識儲備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播音方式明顯無法與時代發展相適應。如今,媒體需要的是“百科全書式”的播音與主持人才。因此,農村校外教育播音與主持教師必須不斷擴充自身知識儲備,在學習新聞學、文學以及藝術學的基礎上,健全自身知識結構,切實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
5.改進教學方式
針對播音主持這類藝術生群體,農村校外教師應對他們的個性及特長予以充分了解,以便做好因材施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他們的特殊之處在于個性張揚,而文化功底偏弱,但是勝在思維活躍,表演創作能力較強。因此,為提升課堂效果,教師應采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對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加以改進。比如,讓學生在必修專業課的基礎上,多讀書、讀好書,盡可能擴充自己的知識面。同時,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創造自己講課的機會,變被動聽課為主動講課,有效提升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進行主持類課程教學過程中,加大實踐比重,加強“說新聞”的訓練,而在進行社教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應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加強服務類特別是購物類節目主持的訓練,綜藝娛樂節目應把握搞笑卻不庸俗的原則,堅持逗樂而不失品位的宗旨等等。總而言之,農村校外教育機構的播音與主持教師應對每個學生的擅長之處予以充分挖掘,并對學生個性化主持能力予以著重培養。
6.建立健全激勵機制
干與不干、干多干少、干快干慢、干好干壞都一樣的模式會大大降低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造性。所以,農村校外教育機構應建立并完善相應的教學任務考核機制,比如同行聽課并評議制度、學生評課制度等,并安排專人負責,確保這些制度能夠嚴格落到實處。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對于那些付出多、教學水平高以及教學效果好的教師應給予資金及升職的鼓勵,做到鼓勵先進、勉勵后進。
總而言之,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村校外教育與城市相比,具有更加廣闊的教育空間和教育資源。所以,廣大農村校外教育機構需要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紐帶作用,不斷拓展農村學生的校外教育資源。播音與主持教師應切實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幫助學生充分認識社會,并樹立正確的三觀,力爭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唐衍歡.表演技巧的掌握對娛樂節目主持能力的優化[J].教育觀察,2014(28):90-91.
[2]李海宏,王福生.“供需矛盾”下的播音主持專業教育[J].現代傳播,2011(5):112-113.
注:本文為2017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農村校外教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7]GHB0137。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