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媛媛
摘 要: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實踐中,筆者借用創意教學的方式,采用引入資源二度開發、注重多元激發興趣、關注方法解決問題、碰撞思維深化認知等策略,指導學生學習,激發他們的好奇心,幫助他們自主體驗。學生思維能力得以培養,知識建構得以完善,語文學習水平得以提升。
關鍵詞:創意教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策略;思維能力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一種立足于語文課程基礎之上,通過學生自主地開展語文實踐活動以促進其語言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的學習方式。”可見,語文綜合性學習從本質上看是一種“學習方式”,從目的上看是提升“語文素養”,從手段上看是借助“實踐活動”。
當前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現狀并不理想,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問題:缺乏開發意識,教學內容有限;簡單套用模式,學習過程乏味;缺失學法指導,學生發展受限;評價方式單一,學習成效低微。基于上述原因,在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實踐中,教師運用創意教學的方式,能夠動態處理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好奇心,通過實踐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創意教學推進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優勢
創意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豐富多元的教學內容和活潑多元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樂于學習的態度,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學方式”。創意教學涉及所有教學要素和教學環節,涵蓋各個學科,同樣也適用于語文學科。創意教學核心即“以創意激趣、以創意促知、以創意育人”。在語文教學中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靈活使用教材,巧妙設計教學活動。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是綜合性、開放性、實踐性。“綜合性”表現在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聽說讀寫能力的整體發展,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書本學習與實踐活動的緊密結合。“開放性”表現在教學資源的合理開發,評價方式的靈活多元。“實踐性”體現在通過活動體驗、實踐操作來學習語文知識、提升思維品質。
結合兩者特點,就會發現創意教學能使語文綜合性學習取得更顯著的教學成效。創意教學能將更豐富的學習內容引入課堂。教師把握原有教材、了解學情后,動態處理學習內容,引入鮮活的生活素材,作為有機拓展。能將更活潑的活動形式引入課堂,教師通過學習形式的整合,將語文學習與音樂、美術、舞蹈、戲劇融合在一起,創設新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能將更自主的學習模式引入課堂,教師提供實踐機會,指導學生團隊分工協作,運用創新、跨界思維及各種現代智能技術來設計活潑多元的活動,獲得指導,形成方法,實現發展。能將更多元的評價方式引入課堂,以學生自主展示和過程評價為主,體現思維的深度、廣度和厚度,強調優秀思維品質的培養。
三、創意教學推進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策略
運用創意教學推進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將創意教學和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充分融合,要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充分了解學情,為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提高、思維培養、情趣提升來確定教法和學法,多角度、多形式地設計活動,以達成教學目標。
1.引入資源,二度開發
“開放性”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特點之一,教師要引導學生有創意地挖掘本地語文學習資源。杭州是文化之都,文人墨客留下的對聯遍布于各大景點和市井小巷,將這些凝聚先賢思想的經典之作引入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課堂,并進行二度開發,就會使語文學習的內容更豐富多樣,甚至形成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地方課程。
首先,學習對聯定義及歷史。讓學生利用假期到風景名勝、市井小巷中搜集對聯,并選錄一幅印象最深的對聯推薦給同學,仿照示例,寫100字左右的推薦詞。
【示例】杭州西湖岳墳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
【推薦語】青山有幸,埋葬了忠臣岳飛,長與忠良相伴。白鐵無辜,鑄成了佞臣形象,永與壞人為鄰。“青山”對“白鐵”,“有幸”對“無辜”,都很工整;“忠骨”對“佞臣”,意義精妙。此聯愛憎分明,感慨深沉。
其次,在課堂上共賞名聯。先由小組交流各人搜集的名聯及推薦詞,推薦代表進行全班展示。在此基礎上歸納對聯的基本特征。然后,在課堂上巧填名聯。
情境1.蘇東坡小時候讀了許多書,自覺很了不起,就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上:“識遍天下字,讀盡人間書。”對聯貼了沒幾天,一位老人來讓他看一本書。他接過書翻了翻,大吃一驚,書里好多文章都沒讀過,還有很多字也不認識。他羞愧地說:“謝謝老人家。我明白了。”他揭下門上的對聯,把它改成:(提示填動詞) 識遍天下字 讀盡人間書。
情境2:明朝解縉家大門對著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富豪叫人把竹砍掉。解縉深解其意,于上下聯各添一字: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 。富豪更惱火,下令把竹子連根挖掉。解縉在上下聯又添一字: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 富豪氣得發抖。
最后,當堂創作對聯。先要求小組合作探究,參考校訓和班級特色,為班級創作一副春聯。
校訓:“尚德、善學、健體、強能”,班級特色: 班級祝愿: 班級對聯:
雪海里飄蕩淬煉千秋史,孤峰中挺立踏盡天涯路。橫批:風暴精神
雪落雄才少年鬢,峰聚賢士誨人心。橫批:雞鳴榜鼎
課后,運用所學對聯知識,小組合作,為老師辦公室設計一副對聯。
出口成章賦詩言歡話新禧,下筆生花姹紫嫣紅競芳華。(語文辦公室)
與師共闖幾何世界,攜生同游代數王國。(數學辦公室)
今因特網通世界,明少年郎創未來。(信息辦公室)
詞山攀援向絕頂,書海揚帆正起航。(圖書館)
這一活動可謂是“一度引入、二度開發、三度創作”,在學習內容選擇上讓學生由接收學習內容的被動者變為主動開發學習資源的主動者;在學習方式上使學生放下書本、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和真實的生活,體驗廣闊的語文世界,體味精深的傳統文化;在學習過程中培養了學生開發運用資源、創作對聯的創新思維。
2.注重多元,激發興趣
教師如能把目光投向廣闊生活,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鮮活有趣的語文教學元素。我結合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綜合性學習“文學部落”與“名著導讀”中的《西游記》展開了一次學習活動。
首先,強調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力訓練和才藝展示,以自助菜單的形式供學生選擇。這些閱讀任務就像自助菜單一樣,有“趣說西游”故事會、漫畫西游、《大鬧天宮》模音、《三借芭蕉扇》課本劇、“圓桌論壇”等選項,學生可按喜好選擇擅長的學習任務。這種選項豐富、選擇自主的閱讀使語文綜合性學習內容變得豐富多元,合作學習的形式與做題、測試相比更活潑生動,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共同設計閱讀時間表,督促學生隔3天寫一次閱讀收獲,既給了學生一定的自由,又對閱讀時間進行了調控。暑期《西游記》第一階段閱讀反饋中,要求學生閱讀《西游記》1~30回,從詞句理解、人物分析等角度談閱讀收獲,完成樂課網上《西游記》1~30回的有獎競答題。
其次,在學習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疑難,提供學習范例。為準確剖析孫悟空這一形象,我設計了一張“齊天大圣”孫悟空的名片,并在描寫方法、情節、環境等方面提供示例,為學生指引學習方向。
描寫示例1:孫悟空金箍棒,變作萬萬千千。半空中似雨點流星,不分勝負。原來悟空手疾眼快,混亂之時,他拔下一根毫毛,叫聲:“變!”就變做他的本相,手挺著棒,演著哪吒。
人物特點:武藝高強、神通廣大。
情節示例2:你看他忍氣別了師父,縱筋斗云,徑回花果山水簾洞去了。獨自個凄凄慘慘,忽聞得水聲聒耳,大圣在那半空里看時,原來是東洋大海潮發的聲響。一見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云住步,良久方去。
人物特點:知恩圖報、重情重義。
最后,采取兩種方法解讀主題。一是做批注,寫心得。先提供讀書筆記范例供學生參考。要求學生邊讀邊劃主旨句,寫下即時感受,也可讀完全書后寫鑒賞心得。二是舉行“圓桌論壇”辯論賽。兩個論題任選其一:其一是有人說“堅毅是人生成功的通行證”是小說主題,有人說“面對奸佞惡霸、階級壓迫要敢于反抗”才是正解,你認為呢?其二是魯迅評《西游記》“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你認為師徒四人中,誰最富人情味?結合小說內容闡述理由。
組建學習小組時,不按成績高低分組,而按學生勾選好的菜單任務重構多向型、復合型合作小組,學生可同時加入多個學習小組,參與多項成果展示。只要能呈現探究創新意識,學習成果可以是一份調查報告、一次主題演講,也可以是一冊連環漫畫、一個辯論會策劃方案。教師應關注學生活動前的準備態度、活動中的參與程度、活動后的反思創新,凸顯過程性評價。除了教師的評價,還配以學生自評、互評,形成全面的評價模式。活動中,多元的學習內容、新穎的學習方式、綜合開放的評價方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有效示范引導學生進行自由深入地思考,提升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3.關注方法,解決問題
這一活動目的是希望學生在正確運用互聯網技術的過程中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解決語文學習中出現的問題。我為此組織了統編語文教材八上綜合性學習“我們的互聯網時代”。
首先,邀請信息老師做專題講座,內容分三個板塊:信息游戲,求助和指教,不期而遇。為防出現“去語文化”現象,我建議講座以學習語文知識為范例,解決語文學科問題,并為信息老師提供相關資料。
然后,要求學生利用所學的網絡技能,小組合作制作“關于小說”的學習冊。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小說的文體特征,小說的發展歷史,小說的分類,小說閱讀策略。小組成員內部做好分工。組長:組織協調,任務分配,資料匯總。組員一:網絡搜索,書籍摘錄,請教老師,形成資料。組員二:制作動態PPT,配樂。組員三:制作宣傳海報,確定宣傳口號。我對小組進行簡單指導,公布學習任務和小組分工模式,然后讓學生自行設計活動。每人都有獨立任務,每個任務又彼此關聯,組長須具備領導能力,能根據組員特長進行任務分配并審核督促。每個組員各司其職,共同呈現學習成果。
這一活動以信息技術為手段,以掌握語文知識為目的,實現了信息技術與語文的跨學科合作,使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語文知識的能力得到落實。
4.碰撞思維,深化認知
創意教學是一個對學生思維不斷優化的過程。我在此理念上組織了統編初中語文教材八上綜合性學習“身邊的文化遺產”。
首先,請學生學習關于文化遺產的定義和入選標準,明確遺產保護在青少年教育中的意義。
其次,參觀杭州西湖博物館,了解西湖申遺知識。西湖博物館展陳內容緊貼西湖申遺,博物館采用電、光、聲等高科技技術,將展品和文字、影像、模型、場景等元素多元融合。模擬場景中岳母刺字、水墨白蛇傳等讓學生受到了強烈的視覺沖擊和藝術感染,大大激發了其探究興趣;高倍顯微鏡中觀測西湖水樣、魔法水晶球中觀測巖石歷史變遷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在疏浚視頻中了解人、湖互動的紐帶關系,推動學生進行質疑反思。在互動查詢桌觀看“西湖十景”后,筆者現場組織了“我是西湖小導游”活動,教師事先準備好“新西湖十景”知識卡片,要求學生根據所抽卡片中的名稱來介紹景點,或根據卡片內容猜景點名稱及賞析名稱的妙處。最后在“詩畫西湖”屏幕上潑墨揮毫,畫出心中西湖。這樣就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并深化了知識,活用為創新能力。幾小時的參觀中,學生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角度及從地質、人文、物產、民俗等多方面感受到了西湖的歷史文化內涵,在豐富的史料和實物中印證了西湖作為世界人類文化遺產的完整、真實性。
再次,學習申遺范例后,小組合作搜尋符合申遺條件的項目,根據項目名稱、遺產類別、所在地、遺產概述等制成資料卡片。組長收集組員卡片后組織討論,推選認同度最高的項目參加全班“申遺”活動,并合作完成《優秀文化遺產申請報告》。匯總后,全班6個小組共確定3個物質文化遺產:浙大之江校區、白塔公園、八卦田,3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采茶舞曲、天堂傘、方回春堂中藥文化。
最后,展開申遺模擬答辯會。班長組織答辯會,與組長們確定流程及評選規則,邀請教師及學生代表組成評委會,小組派出“申遺代表”介紹本組項目,其他組員則是助威團,協助答辯任務順利完成。答辯會中,小組代表們展示了實地考察項目的照片、訪問老人及工作人員的視頻、相關文史資料及數據分析,提出針對性保護措施。評委會選定的最具實力申遺項目為“浙大之江校區”,最具潛力申遺項目為“采茶舞曲”,頒發“申遺先鋒”勛章,并將申遺報告貼在宣傳欄上。
這次學習中,教師設計了多項富有創意的活動,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驗,不斷創設新的學習情境,帶領他們接觸第一手學習資料,在學習申遺知識中一次次經歷思維沖突,感受知識升級的過程,在競猜講演、模擬答辯中經由體悟、運用而形成富有個體特征的知識,逐步形成分析歸納、質疑解難、推理論證等高階思維。
四、創意教學推進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效果
在運用創意教學推進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活動中,我開發并引入了豐富的教學素材,采取多種活潑多元的活動形式,綜合多種能力訓練,充分調動學生的左腦和右腦來進行全腦學習。整個教學過程中,課堂學習、評價方式、教師角色、學習效果等都有了顯著變化。
古人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學以致用”,學習的終極目的就在于運用。在運用創意教學推進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活動中,學生搜集資料、確定學習內容、制定并實施活動方案、展示學習成果,最終把學習所得服務于生活與社會,真正實現了“學—習—用”的完整過程。學生主動選定學習內容、學習形式,結合語文知識和社會生活,在質疑討論中深刻分析、判斷,用科技手段獲取知識,成果形式呈現多樣化。
一年多的實踐中,筆者組織了多次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把部分學生在活動中創作的作文拿去投稿,有8篇作文在省級刊物《作文新天地》中刊登:在“文學部落”活動中創作的《關于憂傷》《關于珍惜》《關于喜悅》《關于憤怒》在“同步課堂”欄目中刊登;在“我的語文生活”活動中創作的《淺相遇,深相知》在“愛的話題”欄目中刊登,《世間安得兩全法》在“我的煩惱”欄目中刊登;“身邊的文化遺產”中創作的《愛上一座城》獲“同題賽場”一等獎。在浙江省“文學之星”征文比賽中《旺財的煩惱》《感恩有你 綠草茵茵》獲省二等獎,在市、區“品味書香”征文比賽中,也有10人次獲獎。
在創意教學推進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實踐過程中,學習活動計劃的制定、實施、評價,都讓學生自主參與,教師在其中的作用主要在于幫助學生擬定恰當的學習目標和活動計劃;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提供解答和幫助;觀察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具體表現,為他們提供優化學習方法的建議。教師從學習主導、課堂權威轉變為活動組織者、管理參與者。
參考文獻:
[1]王榮生.語文綜合性學習教什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2]靳彤.語文綜合性學習:實踐與理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3][日]佐藤學.靜悄悄的革命:創造活動、合作、反思的綜合學習課程[M].長春:長春出版社,2003.
編輯 李博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