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堅
摘 要:美學鑒賞能力代表了一個人的品位,在學生階段,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美學鑒賞的能力,將美學鑒賞融入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就美學鑒賞能力的具體培養策略展開敘述。
關鍵詞:美學鑒賞能力;學生階段;具體培養策略
美學鑒賞可以說涵蓋的范圍非常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理清教學思路,制定好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美,善于提煉身邊的美。下面,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敘述。
一、色彩感知能力
色彩是讓世界豐富多彩的一個重要因素,而在美學鑒賞中色彩感知能力是一種基礎能力,學生要具備一定的色彩感知能力,對色彩有一種敏感的反應,同時也要體會用色背后隱藏的情感變化。例如,藍色代表著憂郁,而紅色則體現了一種積極熱情的狀態。每一種色彩背后都有著不同的情感態度。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引導學生體會色彩中所蘊藏的情感。
感知色彩的基礎是識別色彩,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去識別色彩,感知色彩背后的情感特征,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利用一些實物或者是卡片,例如紅色可以找一些蘋果、紅棗、西紅柿等,綠色就可以收集一些綠葉、蔬菜、西瓜等類型的實物或者是圖片,黃色就可以收集麥浪的圖片、橙子、柿子、檸檬等,藍色就可以收集一些天空的圖片、大海的圖片、藍莓等圖片。將這些色彩轉化為直接的視覺沖擊,幫助學生進行感知,提高學生對于色彩的概念意識。
二、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
一個課堂夠不夠充分活躍,要看學生到底有沒有充分投入到課堂中去,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調動起課堂的氛圍,發揮課堂的實效性,幫助學生產生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索。在提高學生課堂積極性方面,具體有以下幾種操作方式。
1.開展小組合作討論活動
小組合作討論活動在當今教育界是一種比較普遍熱門的方式,在開展小組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主導者。開展小組討論合作活動,讓學生在組內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相互學習,相互交流,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維,培養學生多方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同時,這種方式還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梵高的《向日葵》,然后讓學生仔細欣賞,進入到畫作所營造的情境中,感悟作品中蘊藏的情感。等學生們大致形成了屬于自己的較為系統的想法之后,就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進行交流,這樣一來,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也讓學生真正感悟畫作下所隱藏的情感內容。
2.借助多媒體設備,豐富課堂教學內容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設備被越來越多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設備可以直接帶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豐富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的氛圍。
(1)音樂與美學鑒賞的融合
音樂可以渲染氛圍,可以讓學生耳濡目染,幫助學生更好地進入情境中去,音樂可以說是學生情感的催化劑,抓住學生的吸引力,調動學生的情緒。
例如,教師在讓學生欣賞作品《春天的色彩》時,就可以將“spring”這首歌作為背景音樂,幫助學生盡快地進入情境,讓學生更好地感悟作品,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2)小短片與美學鑒賞的融合
背景知識也是增強學生鑒賞能力的一個途徑,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給學生講一講所展示作品背后的故事,幫助學生帶著感情去欣賞,從而更好地感悟作品蘊藏的情感。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共同欣賞《星空》這幅作品的時候,就可以事先收集一些關于梵高的生平的小視頻,在課堂上播放給大家看,讓大家對梵高本人的生平有一定的了解,從而去更好地理解作品創作背后的故事,感悟作者真實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美學鑒賞能力。
三、適當個人演講環節
教師在日常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適當鼓勵學生進行個人演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演講的內容主要包括自己喜歡的某個作品,以及喜歡這部作品的原因。
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鼓勵學生積極踴躍地上臺說一說自己最喜歡的一幅作品,說明原因,然后再提問下面的學生,有沒有也喜歡這幅作品的。有喜歡這幅作品的學生,教師就可以鼓勵他們也上臺講一講自己喜歡這幅作品的原因。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美學鑒賞能力,也可以提高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
美學鑒賞能力相對來說較為抽象,它并不是一種具象的東西,也無法通過分數來表示,所以教師在培養的過程中會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要適當選擇恰當的教學模式營造輕松愉悅的環境,引導學生自發培養這方面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溫永剛.增強美術教學中對于學生美學鑒賞能力培養有效性的研究[J].中國教育,2017(1).
[2]吳明艷.提高美學鑒賞能力教學創新途徑分析[J].吉林畫報(教育百家B),2017(5).
[3]胡萍.美術教學方面關于提高學生美學鑒賞能力的具體分析和相關策略[J].美學教育,2014(1).
編輯 趙飛飛